红军名将熊国炳,失踪23年沿街乞讨,为何最终饿死也不去找组织

谈八卦沸羊羊 2025-04-24 17:56:40

熊国炳,那位曾经的川陕苏维埃主席,他的离世仪式,简单得让人心酸,就这么匆匆结束了。

周围的好心人忙完熊国炳的安葬,把挖的沙坑都填好后,就纷纷回家了。他们饿得不行,连给“张老汉”堆个小坟包都没力气了。

一座孤零零的荒坟,就这么被大伙儿丢在了那儿,跟它一起被埋没的,还有墓主那段没人提起的往事,都深深藏在黄沙底下了……

按照以前的党史资料,川陕苏维埃的主席熊国炳,跟着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打仗时,被敌人团团围住。他带着队伍想要冲出去,结果受了伤,之后就不知去向了。

后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自己动手念了一份烈士名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熊国炳的名字。

根据这个情况分析,熊国炳很可能早就在祁连山那边牺牲了。

1951年那会儿,当地政府搞了个调查,主要是找那些在当地流浪的红军战士还有苏维埃的老同志,这位叫“张炳南”的人呢,也在那个时候去报了个到。

要说一下的是,那个叫“张炳南”的家伙填的资料,不管是他开始革命的年头,还是他以前干过的那些职位,都和以前的川陕苏维埃主席熊国炳的经历特别像。

不知道为啥,那时候的人民政府没再去查证“张炳南”到底是谁,就直接按普通红军战士的标准,给了他50块银元,还有4石小麦当补助。

之后,“张炳南”再也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请求,他安安静静地转行当了个农民。

“张炳南”这家伙,难道真的是失踪了好久的熊国炳?要是这样的话,当年他受了那么重的伤,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根据记录,“张炳南”最后是饿死的。要是他真的是熊国炳,那他为啥一直到死都没向政府伸手求帮忙呢?

没想到,“张炳南”其实就是熊国炳本人!

1899年,熊国炳在四川的通江县安仁里,一个叫熊家湾的地方呱呱坠地。

十几岁的时候,爸妈实在扛不动养家的大压力,没办法,只能把他送给同村的熊邦杰两口子当养子。

熊邦杰两口子人心眼儿好,又肯吃苦,实实在在的,对待他就跟自家孩子没啥两样。

1916年,熊国炳又摊上大事了,他那位常出门给人看病的养父,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养父一走,养母心里头那个痛啊,怎么也过不去,结果一年后也跟着去了。

到了这一步,熊国炳完全成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往后所有的困难和挑战,都得靠他自己硬着头皮去扛了。

1920年,经老家的人牵线,熊国炳和太平山的赵宽洪家的闺女赵紫香成了亲。

夫妻俩结婚后感情特别好,一起抚养了两个儿子。

那年,因为族里人的不容,熊国炳实在没办法,只能带着老婆孩子离开熊家湾,去了太平山,跟岳父一起生活。

五年时光匆匆过去,老丈人带着他走到天池寨的一处荒山坡上,说让他把这地方开出来种地。

从那以后,熊国炳领着老婆孩子,再次住进了大山深处,开始了他们砍树开路、烧荒种地的打猎日子。

有次他出门打猎,不小心踩到了别人设来捕老虎的陷阱,小腿被一支带毒的箭射中,鲜血直往外冒,形势相当危急。

熊国炳为了保命,咬着牙,狠心把扎进肉里的毒箭给拽了出来,然后使劲把毒血往外挤,最后找了些草药,简单处理了下伤口。

过了阵子,挨了毒箭的熊国炳居然还活着,而且他的腿伤也好得差不多了。

山里的其他打猎的人知道这事后,都佩服他遇事不慌、手段厉害,慢慢地,熊国炳就有了个外号叫“巴山勇士”。

1928和1929这两年,通江县可真是被大旱给盯上了,一滴大雨都没见着,整整干旱了两年。

熊国炳一家住在太平山上,这次旱灾也没躲过。他们种的庄稼全完了,一点收成都没有。家里没办法,只能靠挖些野菜来维持生活。

1930年的时候,熊国炳一家子为了活下去,没办法,只能又搬回了熊家湾。

他没田没地,只能给那些地主大户打零工,帮人抬轿子,有时候还得上山打猎,卖点山里的土特产来糊口,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1932年年底时,红军把通江县给打下了。熊国炳和其他好多穷苦的农民兄弟一样,都特别高兴红军能来。

之后,红军带着熊国炳一起,他就开始投身到革命工作里了。

他带动老百姓一起对抗有钱有势的地主,把土地分给大伙儿,还拉起了一支红色防卫队,并且在村里和乡里建起了苏维埃政府。

因为他工作干得特别出色,大家一致同意让熊国炳来当乡苏维埃政府的头儿。

熊国炳果然没让大家失望,之后的工作中他表现出色,多次受到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的赞扬。

1933年2月份,经过袁克服的介绍,熊国炳顺利成为了一名党员。

刚成为党员还不到三十天,他就在工农兵的大会上,凭借大家的一致支持,当上了川陕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到这时候,熊国炳这位历经艰辛的农村小伙子,真正踏上了参与革命斗争的政治大路。

长征成功结束后,中央军委做了个决定,要成立一个“西路军”。在这个新成立的、有11个人的委员会里头,熊国炳的大名也光荣上榜了。

在河西走廊的战斗岁月里,熊国炳和徐向前、陈昌浩他们,带着好几万红军战士,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每个人手里头只有6发子弹,后面没有支援,吃的喝的都没有,子弹打完了也没地儿补。就这样,他们还得跟人数比自己多好几倍的马家军斗智斗勇,马家军一直追着他们,想方设法要拦住他们。

西路军的战士们奋勇杀敌,一路攻城占地,总共干掉了敌人2万多。但最后还是因为人数太少,子弹和粮食都用光了,无奈在祁连山打了败仗。

西路军分散成小部队各自行动时,熊国炳所率的队伍在路上突然遭到了马家军的围攻。

队伍遭到敌人突袭,分散开来,不少战士在与敌人的激战中,鲜血染红了荒野,最终不幸牺牲在战场上。

战斗一直打到天黑,熊国炳的手下要么战死,要么被抓,最后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往外冲。

熊国炳骑着战马抵达雪山之际,后脑勺突然感受到一股凉风,原来是颗子弹擦肩而过,虽然没伤及要害,但还是让他的头皮受了点小伤。

血从脖子上直往下淌,熊国炳一点都不敢耽误,他猛地一拉缰绳,打算继续朝山下冲出去。

就在这个关头,熊国炳骑的战马被敌人一枪打中,立刻就倒在了旁边。

他一不小心失去了平衡,整个人滑进了大雪堆成的深坑里,随后就不省人事了。不过说来也巧,正因为这个雪坑,那些紧追不舍的敌人竟然没找到他,他就这样奇迹般地躲过了一难。

熊国炳醒来后,发现双脚已经冻坏了,但求生的强烈愿望还是让他硬撑着,慢慢往山下挪动。

一直爬到晚上很晚的时候,熊国炳意外地撞见了两位走散的战友。

三人在山崖底下生起了一堆火,靠着同伴的搭把手,熊国炳腿上的冰块慢慢被烤融化了。

天亮后,大家伙儿继续赶路,想去找组织。可没走多远,就撞上了马家军的骑兵,熊国炳又一次被抓了。

在马家军的残酷逼问下,他坚决否认自己是红军的一员,坚称只是红军临时雇来烧火做饭的,对于其他任何事务都毫不知情,只关心锅里的饭菜。

审熊国炳的那帮敌人,瞧他衣服破破烂烂,脚上还冻得起泡,心想这家伙肯定不是啥大人物,于是就对他没那么严看了。

这个机会对熊国炳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让他得以顺利摆脱困境,最终成功跑掉了。

逃跑过程中,熊国炳碰到了一个姓张的庄稼汉。

老张这个农民心眼儿好,把冻得直哆嗦、饿得慌的熊国炳带到了自个儿家里头,还动用了些老辈人传下来的土办法,愣是把熊国炳脚上那冻伤给治好了。

之后,熊国炳始终铭记那位老农民对他的救命之恩,还有与第二任伴侣张庭富之间的深厚感情。为此,他干脆用了个新名字“张炳南”,直到离开人世,都没再用回自己的原名。

到了酒泉后,熊国炳换了身份,白天去醋作坊干活,晚上就去城西的道观里找个地方睡觉。

那时候,他心里头老琢磨着离开酒泉去找队伍,可敌人的看守跟铁桶一样严,愣是没让他找着空子。他一直憋着这口气,没办法,只能瞅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祁连山,自己在心里头叹气。

那时候,马家军在城里头到处贴满了悬赏告示,把熊国炳的大名跟徐向前、陈昌浩这些“红军大头目”放在一块儿。告示上写明:

若谁能成功捕获这些“赤匪”的首领,仅需一人,便能得到1200块大洋的重赏!

熊国炳跟同事们聊天时,老爱拿那个悬赏通告逗乐,他调侃道:

挖金子没啥赚头,要不咱们试试逮住那个熊国炳,狠赚他一笔吧!

这话一出口,把大伙儿逗得前仰后合,但他们哪能想到,那个名叫熊国炳的家伙,身价竟然高达1200块现大洋,而他几乎每天都跟大家混在一起。

马家军对共产党人的搜捕越来越紧,导致醋坊被频繁检查,次数越来越多。

熊国炳琢磨着,要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最好是赶紧找个伴儿把家成了,这样外人瞧着也就觉得没啥不对劲了。

后来,他通过别人的牵线搭桥,和一位带着三个娃的单身母亲成了家。

熊国炳对三个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疼爱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没两样。

那时候,他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就是想让全家人都能填饱肚子,让孩子们有个安稳的日子过。

熊国炳夫妻俩历经艰辛,好不容易把孩子们拉扯大。就在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居住的酒泉也迎来了新变化,解放了。

1949年9月份,酒泉这个地方终于解放了。熊国炳特别高兴,他就像以前在自己的老家热烈欢迎红军那样,满心欢喜地迎接了解放军的到来。

那时候,熊国炳的几个养子大多已长大成人,老大呢,已经娶了媳妇成了家,老三也找到了养活自己的方法,可就是老二,一直没能找到个稳定的生活方向。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熊国炳毫不犹豫地响应国家保卫家园的呼唤,把家中排行第二的孩子送上了战场。

不过说来也怪,到最后,“张炳南”拿到的补助跟那些普通的红军老战士没啥两样,就是50块钱和四石麦子。

熊国炳对于这件事,没有再去找政府提要求,他觉得政府已经给了他够多的帮助了。

这么多年过去,我感觉自己没为革命事业出上啥大力,反倒害得不少西路军的战友丢了性命,真是没脸再向党和国家提要求,添乱了。

后来,熊国炳用政府给的50块钱和四石麦子,开起了个小磨坊。慢慢地,他的生意有了起色,手头也宽裕了些。

1951年快结束时,他心情特别低落,回到了久违的老家,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

这时候,熊国炳的老爸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眼睛也看不见了,整个人看上去特别衰老。

听到亲人讲述过去国民党反动派对自己家人的种种伤害,熊国炳心里五味杂陈,几十年憋在心里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倾泻而出。

他双手紧紧抓着老爸的手,跪在老爸跟前,放声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熊国炳就跟老爸和弟弟住在一块儿了。

那时候,周围的邻居和乡亲们老问他:“你咋不去找党和政府帮帮忙呢?”

说到底,以前和他一起在四路军并肩作战的徐向前、李先念他们几个都还活着,并且在中央都担任着高官要职。就连以前在他手下做科长的秦基伟,现在也已经晋升为上将了。

每当人家问起这类事情,熊国炳总是心情沉重地回答:

川陕根据地有那么多人走出去,可最后他们都牺牲了,就我一个人还活着。我现在真没脸再去联系组织,也没脸见家乡的父老乡亲,心里真是愧疚得要命!

1959年的时候,熊国炳因为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便和老婆一起搬回了酒泉居住。

第二年,国家碰上了难关,大队里的粮食收成特别不好,差不多每家每户都饿得难受。

那年年底,熊国炳因为饿得太厉害,老毛病又犯了,结果就这样没了。

他走了之后,邻居们看他可怜,就把他安葬在了河边的一个沙土窝里。

过了二十多年,酒泉市西路军老战士小传的编写人员找上门,告诉这些人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那个活活饿死的“张炳南”,以前竟然是个大官!

2009年6月份,四川达州万源市的竹峪中学举办了个揭幕活动,是给被称为“巴山勇士”的熊国炳立的雕像揭幕。

揭幕式上,主持人平实地跟大家讲述熊国炳的一生,台下的学生默默地低头看着雕像底座上的生平小传。

以后,熊国炳的事迹和品质会通过这些孩子们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就跟中华民族那种永不屈服的力量,在每位中国人的血脉里一直延续着一样。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