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雨挪到北方来下,天河工程真能从天上调水?如何调动云层?

科学信仰 2025-04-12 09:43:00

古时候遇到连年大旱,人们没有办法,只能向天祈雨,却不想在千年以后,人类真的有能力操控云雨,这就是我国电力科学家梅长林于2016年提出的“天河工程”。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也正是因为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所以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是极不均衡的。长期以来,每到雨季,南方一些地区就会受到洪涝灾害的困扰,而反观北方,却长期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此,国家也开启了“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部分地区的用水压力,但也并非长久之计,毕竟跨流域调水并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之策。

那么什么才是根本之策呢?

就是直接从天上入手,改变降水。陆地上的河流会逐渐汇聚流入大海,而海水又会通过蒸发作用变为水汽上升到高空,之后在大气环流的带动下重新回到陆地,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再次汇聚为河流,这就是地球的水圈循环。之所以有的地方涝,有的地方旱,就是因为水汽的流动有着固定的走向,所谓天河工程,就是通过改变天空中水汽的流动而控制降雨,让原本要在南方下的雨,跑到北方来下。

天河工程真的可行吗?

这个计划具体实施起来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观测。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利用遥感卫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天空中的水汽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得关于水汽含量、云系分布、降水潜力等信息的具体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运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建立一个中国全年水汽走向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识别出一些位置点,这些位置点就是水汽能够从南方进入北方的关键。

第二步就是要调动云层了,这也是整个计划中最困难的地方。

为此,科学家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方案一是在高山上建立云泵站,把水汽从南方吸到北方去。这一方案主要是利用了科恩达效应。科恩达效应表明,当流体流过具有弯曲表面的物体时,流体会被吸附在物体的表面,并沿着该表面继续流动。按照现在收集到的数据,秦岭是一个关键的位置点,如果在秦岭高山上设置大量的云泵站,通过将空气压缩再喷射出去的方式,就可以吸引秦岭南部的气流向北方运动,这样一来,水汽就被泵过去了。

这个方案的特点就是耗能太大、预算极高,初步估算可能会超过2500亿。

第二个方案相对简单,就是使用驱云弹。驱云弹是一种“反向增雨弹”,它打入云层后,会增加水蒸气分子的运动能量,使水汽无法聚集成雨,这样一来,被驱散的云层就会继续移动,有可能跑到相对缺水的地区,如此也就实现了云层的调动,该方案的缺点在于效果不可控。如果完成了云层调动,那么就可以进入到第三步了,也就是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就无需赘述了,现在我国的人工降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以做到让云层在需要降水的地方凝结成雨。

天河工程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而且工程又耗资巨大,但这项工程如果能够完成,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降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效果远胜于修筑人工河道。当然,改变降雨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将水汽从南方调往北方,对秦岭以南的生态可能会产生影响,另外改变降雨能够产生的正向收益也不能完全确定,所以需要综合评估、谨慎对待。

1 阅读:5

科学信仰

简介:科学是一种规律,信仰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