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猎头处对象是一种什么体验?

胖哥说说 2022-04-28 12:22:39

大家好,我是地产一品堂。

最近身边很多地产猎头都在考虑转行或是调整到甲方领域,整体地产行业的招聘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地产猎头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从事猎头工作16年的老炮,也深度感受到了极度压力,这不我也转行了自媒体半年左右,收入就不说了(直接忽略不计哈),成就感还是差了一些。

就在这几天在猎头圈看到一个段子,看起来很好笑,其实也是非常准确的概括了猎头人的心酸,猎头顾问确实挺难的,各种操心不说,处对象长期被鄙视。

其实猎头行业作为一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行业。在圈内圈外最近几年名声一直不太好,甚至被很多人觉得跟地产中介没啥区别,一个“卖房子”,一个“卖人头”。

因为我接触猎头时间较早了,在这个行业刚开始在大陆萌芽发展的时期就加入了,当时门槛其实非常高的(小弟面试了很多外企都没过),除去基本沟通能力,对英文,整体形象气质,综合知识储备要求非常高。

就在2010年之后,这个行业就进入爆发期了,各种中小猎头或人力服务机构也开始在这个行业厮杀,在服务质量跟顾问基本素质上面存在加大差异,很多毕业生开始运作高级岗位(年薪百万以上),这也给很多高管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体验。

其实猎头这个生意的本质还是资源整合能力+超强的沟通推动力+一定的行业专业知识储备。这三个方面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定量级,是很难在这个行业走下去或者说是持续活下去。

在我做猎头的前10年时间里,猎头顾问素质都非常高。各行业的基本信息大家都可以马上在脑子回炉再造,对市场风向标非常了解,比如当年的互联网行业,地产行业,快消行业。

当时很多猎头顾问跟候选人谈恋爱处对象是经常有的事情,虽然那些猎头顾问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收入,但是知识储备跟对行业的理解力不会比那些高管差很多,大家在一个较高的思维高度沟通,自然容易走到一起。

到了猎头行业后半路,整体行业变成了信息传递工具。因为有了太多的平台可以简单获取候选人信息,所有猎头顾问的价值变成了简历价值。

我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第一:企业发展太快,对人才急功近利了,在短期之内要求到岗,业务不等人,这种在互联网+地产行业最为常见。都是资金庞大的产业,时间就是钱,所以激进的用人导致猎头顾问降低了服务质量去完全依靠数量。

第二:猎头公司负责人本身就估计半斤八两,也没有在猎头这个领域做过正规的整体培训,也简单理解成简历传递的工作,导致猎头服务基本上还是销售逻辑驱动业务,所以整体猎头含金量还是在简历层面。

其实个人认为猎头的价值应该在整个的服务周期,不管是在跟人力的沟通,职位的摸牌,加上对候选人的影响方面,三个逻辑加在一起才是猎头的价值。

猎头之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持续做下去,主要是很多人的工作没有直接的成效(没有入职 没有回款就没有收入),这种完全的硬结果导向导致了行业的极度浮躁。

所以能在猎头行业坚持五年以上的朋友,他们的内心一定的非常坚定的,起码在抗压能力方面一定是一流水平,所以跟猎头处对象你一定不会觉得很矫情(很舒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个情侣都是猎头顾问,这种情况在当下还是很常见的。我之前的公司就有好几对,大家在思维逻辑跟心态上面都可以互补,自然容易走到一起。

小弟的猎头生涯还是比较顺利,从一个毕业生进入一个行业到现在的创业再择业,深刻理解各位猎头人的不容易,也希望每个猎头人都可以坚持初心。

去年开始,互联网+地产行业严重疲软,各种裁员风波一直持续到今年,这两个行业的猎头从业者几乎消失一大半,这也给猎头机构管理层一个警示。

首先也给那些还在坚持行业深耕的朋友点赞,行业疲软不代表行业消失,依然有人才需求,只不过这个需求都需要很多对行业敏感度很强的猎头去提前发掘+布局。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时候的地产+互联网猎头才是正真考验综合实力的时刻,因为再高峰期你成的单并不是你实力的体现。龙湖创始人吴亚军一句话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别把行情当能力”。

大家可以发现,目前还在行业坚持的猎头都是资深顾问,他们有很强的提前布局的意识,目标感极强,对候选人的把控+影响能力都是超强的。

反观大部分猎头顾问,由于前期积累的都不是算是行业顶级猎物,加上都是依靠简历数量逻辑推荐,并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积累沉淀,并没有办法影响到目前行业下行时期的核心猎物,因此被淘汰属于比较正常现象。

猎头行业急速发展了这么多年(请见之前发文:致青春-地产猎头黄金十年(一) 致青春-地产猎头黄金十年(二) ,个人还是非常感谢这个行业带给我的一些变化。

坚持在一线的猎头人,永远都是激情四射,一个字,就是干,没有那么多理由,没有那么多借口,加油吧少年(哥马上准备退休了[机智])。

最后还是希望那些跟猎头处对象,或是准备追求猎头的朋友们一句话,猎头顾问确实有点难伺候,但是必须说一句,他们(她们)真的很厉害喔。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