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中方吹响集结号,首先围剿美国竟是其盟友欧盟、加拿大

玲玲阅览世界 2025-04-10 11:24:54
“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中国一直等待的反制机会来了!”

2025年4月9日,美对中国加税刚刚生效,中方地对等反制加码!这次没有3天,更没有48小时,而是立刻马上!据《新华网》报道,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调整,将此前对美34%的加征关税税率提升到84%,和美国一样增加50%。

中方给了两次台阶,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欧盟终于跟进了!

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以报复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宣布地对欧盟征收钢铁和铝的关税。欧盟首轮反制措施涉及 210 亿欧元商品,4 月 15 日生效。

这里面加征25%表示欧盟的决心,而让27个成员国投票表决通过,内部协调成本非常高,则显示关税霸凌已经不得人心到何种地步!

此外,大家近期注意力都集中在美股大暴跌,却未留意到全球“去美元化”不可逆大势:

据《券商中国》报道,截至 2025 年 4 月 9 日纽约尾盘数据,美国国债连续第三天大幅杀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天一度逼近4.5%。美债遭遇阶段性抛售压力,外资持有比例从 2023 年 25% 降至 23.5%。为何如此?

市场传言日本机构可能减持,当然,日本财务省否认大规模抛售。

要知道日本持有美债规模为1.07 万亿美元,连续 24 个月稳居全球最大美债持有国,但较 2023 年 7 月的历史峰值 1.1125 万亿美元仍下降 3.8%。

看来,一向敢怒不敢言的日本也开始曲线救国,而中国早就不是最大美债持有国,从2013年11月1.3167 万亿美元暴降一半,根据美国财政部 统计,2025年1月份为7608 亿美元,2025 年 4 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可能进一步降至7590 亿美元,创下自 2009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你可能不知道,去年已有至少21 个国家加入美债抛售行列(中国 2024 年减持 573 亿美元),就连“亲兄弟”英国也出现持仓波动。

众所周知,美国有35万亿美债,光支付2025年利息就要1.2万亿美元,占联邦预算的18%,关键的关键是很大一部分是外债,这可不是所谓“内债不是债”,外债要还的,利息也得按时支付的。

本想着借机向全球敲诈个几千亿美元来支付利息,一旦全球各国抛售美债,那后果可比美股暴跌11.1万亿美元还严重,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10 年期收益率每升 1%,美债利息支出年增 3500 亿美元,一下攀升到4.5%,美国财政赤字得扩大至 GDP 的 8%,加速美元信用崩塌:

迎接一意孤行的美国的将是“四面楚歌”!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一直在等的反制机会?麦金莱抡起关税大棒,为何就能让“让美国伟大”成为现实,而特朗普则只能是刻舟求剑呢?了解麦金莱成功秘诀,或许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格局有一定帮助:

一、为何麦金莱模式难以复制?

1.“穷则,你欠我的。”

跟大家体感“自由女神”不一样的是:美国一直是“关税立国”。历史上美国极为重视关税的保护主义作用,不支持“自由贸易”。

其实道理很简单:富则贸易自由,穷则关税壁垒。

一来主观上,关税是新成立的美国联邦政府“支柱产业”:关税占联邦政府收入80%~95%;

二来客观上,北美相对欧洲与英国制造业水平较低,美国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制造业是国家安全问题,于是就利用高关税令欧洲工业产品进不来,保护脆弱的民族工业。(汉密尔顿思想贡献不亚于美国总统)

当时的英国纺织业就像是现在的芯片一样,相比美国手工制服装,英国纺织品便宜30倍以上,英国就像当今美国试图垄断芯片业一样,试图垄断全球纺织工业,然而1789年,斯莱特从英国偷跑到美国找机会,建了13家纺织厂。

2.“富则,你还是欠我的。”

美国经过110年的迎头追赶(高关税保护),1890年美国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达到30%~31%,首次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此时的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则跟2025年美国差不多,其工业占比从 1820 年的 40% 降至 1890 年的 14%,很像2024年的美国:

然而1890年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身处当今中国(工业第一强国、贸易顺差国)这样的生态位,居然还敢推出高关税政策,居然让他成功了:

麦金莱将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从 38% 提升至 49.5%,对钢铁、机械、纺织品等关键领域实施 “惩罚性关税”(如马口铁关税达 70%),这不正是现在特朗普干的事情吗?

1890年,美国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平均每个家庭4.24 个孩子,人口金字塔呈三角形,这是典型的人口扩张型结构;现在的美国人口严重老龄化。根据人口金字塔网站数据,截至 2025 年,美国老年人口(65 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 18.39%。

彼时的美国即便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还有西部大开发可以搞,形成“关税 - 基建 - 生产力—技术研发” 的正向循环。

现在的美国,让啤酒肚大爷大妈进厂踩缝纫机,先别说现不现实放一边,就说这一件衣服成本不得是中国的30倍?

当然,这只是tiktok一个发人深思的视频联想,龙动力结构不等于产业竞争力,主要是表明“一个人从奢入俭难,一个国家也如此”。

麦金莱政府则借机以关税为杠杆,推动 “门户开放” 政策,先是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控制拉美市场,美国对拉美出口从 1.2 亿美元增至 1900 年的 3.8 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 25%。

再就是进行亚洲渗透,1898 年美西战争后,美国控制菲律宾,打开对华贸易通道,1900 年对华出口额达 7500 万美元,是 1890 年的 5 倍。

最为关键的是,当时的欧洲列强各忙各的,没空过来胖揍这个“隐形巨人”。

你会发现,特朗普完全抄的麦金莱剧本:先是通过巴拿马运河拿捏整个拉丁美洲,随后又抛出兼并加拿大、收购格陵兰岛,这不正是趁俄罗斯和欧盟被俄乌战场牵制住,趁机扩大“殖民地”市场吗?

3.“穷则,你还是欠我的。”

特朗普政策借鉴了保护主义工具,但忽略了时代背景差异:

第一,同一种政策工具在霸权上升期与霸权相对衰落期的使用是有本质区别,当然,还应看到目前美国绝对实力的强大,科技垄断芯片设计软件 EDA 占全球 90%、军事基地覆盖 80% 国家;

第二,当时身处霸权衰落期的英国,居然未对美国实施全面报复,反而通过投资(1900 年英国在美投资达 30 亿美元)参与美国工业化。

若英国当时实施技术封锁,美国崛起是否会延迟?” 对比当前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如果我们选择直接跪了会怎么样?

所以有人说要妥协,直接零关税,别人说你穿衣服影响比赛成绩,你索性把衣服脱了,然而越南刚提零关税,人美国就不干,要贸易零逆差。

就越南工人辛辛苦苦赚你个衣服钱,你让他跟你购买高精尖科技产品和奢侈品,越南未必买得起。

当时的英国肯定是买得起,英国反而参与美国工业建设,你这不就是“自掘坟墓”吗?

这些年,我们“摸着美国脱实向虚过河”,现在历史教训又摆在眼前,对于关税大战,我们“摸着英国妥协资敌过河”。

第三,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燃机)的技术红利被美国独占,这或许就是为何英国反过来投资美国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据 2023 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告,中国 AI 专利申请量占全球 38%,美国 27%;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 58%;在航空领域,中国第六代战机发动机试验进度领先美国 18 个月,中国无需像英国那样“投鼠忌器”。

美国经济学家纳瓦罗认为:“当前美国制造业回流需要短期关税保护,类比 1890 年美国牺牲短期消费者福利换取长期产业安全。” 但1890 年美国国内市场规模已超英国,而 2025 年美国制造业成本比中国高 30%,保护主义难以扭转比较优势。

二、我们才是麦金莱的好学生

麦金莱时代的美国通过“保护-创新-扩张”三部曲崛起,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是“双循环”背景下的“反击—抽薪—创新”精准反制:

1. 关税工具的“精准打击”:84%关税聚焦美国农产品(大豆关税提升至84%,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占其产量的22%)、高科技组件(半导体设备关税同步提升),此举直接冲击特朗普中西部农业州票仓和科技右翼的大富豪,又避免伤及自身产业链。

2. 去美元化的“组合拳”:减持美债(2025年4月持仓降至7590亿美元)与扩大本币结算(东盟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55%)并行,降低美元依赖风险。

3. 技术自主的“防断供”:2025年研发投入占GDP达3.5%,芯片产能本土化率提升至30%,破解美国“技术霸权+关税壁垒”的双重压制。

因此,“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第一,盟友离心离德:

4 月 9 日,欧盟 27 国通过对美 25% 关税反制,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4 月 15 日):针对钢铝制品、摩托车、钻石等,涉及 210 亿欧元商品。第二阶段(5 月中旬):扩大至消费品(如牙线、家禽),金额增至 260 亿欧元。第三阶段(12 月):对大豆等农产品加税,直击特朗普农业州票仓。

日本反制措施比较隐蔽,上文已提及。

加拿大计划将2025 年 2 月对 300 亿加元美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扩大至 1250 亿加元。

第二、新兴经济体支持中国。

墨西哥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实施非关税壁垒,迫使美国暂缓钢铝关税执行。

南非、巴西等国表态支持中国,推动区域贸易协定(如 RCEP)以减少对美依赖。

三、风险与机遇并存

尽管当前反制措施取得成效,仍需警惕以下潜在风险:

1. 美国的“汇率战”反击:美国可能启动“汇率操纵国”认定,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元结算,需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如扩大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

2. 盟友协调成本:欧盟内部对反制美国存在分歧(如匈牙利依赖美国农产品),需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中东欧合作,分化对手。

3. 技术封锁升级:美国可能扩大芯片禁令范围,需加快国产替代(如2025年芯片产能本土化率提升至30%)。

4. 美联储政策工具效应:4 月 9 日美联储单日注入 500 亿美元流动性。

但短期看,若美股暴跌,美国企业界可能施压政府部分妥协;

长期看,全球经贸格局加速向 “多极化” 演变,美国若无法平衡单边主义与国际责任,将加速霸权衰落。

当前各国对美关税反制已形成 “经济 - 金融 - 政治” 多维打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实现 “让美国伟大”,反而加速了全球秩序的重构。

历史经验表明,霸权国家的衰落往往始于“工具迷信”—— 当保护主义从崛起时的“脚手架”变为守成时的“枷锁”,系统性变革已不可避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重塑 21 世纪的国际格局。

看见更大的世界,认知更真的世界!

老规矩,点赞转发分享就是支持诗一世界!

信息来源丨《新华网》《人民日报》《券商中国》《观察者网》等媒体或期刊报道;



0 阅读:0

玲玲阅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