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evse深圳充电设施与储能博览会现场
4 月 14 日的深圳福田会展中心,第二十一届国际充电设施与储能产业博览会现场人潮涌动,全面展示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机遇。
本次大会正值全球新能源转型关键期,以"双碳"目标为引领,为充电设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形成"投资-运营-创新"的良性循环格局。
*图片/信息来源:振威充电设施展
电动车爆发式增长背后的能源困局

站在2025年回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街头巷尾的绿牌车从零星点缀变成车流主力,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仅 2024 年新增充电需求就相当于新增了一个中等城市的用电量。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公安部
国网研究院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将达1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1.5%,局部区域高峰负荷占比或超10%。这意味着每到用电高峰,电网既要保障居民空调用电,又要应对成千上万辆电动车同时 "鲸吞" 电力。
车主们的焦虑同样在升级:深夜充电站排起的长龙、高峰时段飙升的电价、写字楼与物流园迥异的充电需求……传统充电桩的"一刀切"模式,如同用同一把钥匙开千把锁,已经力不从心。
光储充:给充电网络装上 "智慧心脏"
在政策推动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光储充技术正重构充电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
传统光储充系统
VS
光储直柔能源站+充电桩

设备选型成熟、灵活扩容,但存在交直流转换效率损失,约5%-10%(≈每充10度电就丢了1度电)。

集分布式光伏、储能及充电桩等多位于一体,以直流母线为系统架构,供需联动响应,无转换损耗。
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面临的电网负荷冲击大、用能成本高、需求多元化等痛点,光储直柔能源站+充电桩方案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破解之道:
破解电网负荷 “尖峰时刻”
传统充电桩在用电高峰充电时
电网常常“不堪重负”
光储直柔系统通过智能充放电管理
让储能在高峰时段主动释放储备电能
将充电功率波动
控制在电网承载范围内
终结 “峰谷电价焦虑”
传统充电桩受峰谷电价制约
光储直柔系统则化身 “电力理财专家”
通过夜间低价囤电、日间平价供电
将充电价格稳定在谷电水平
破解"峰时充不起"难题
满足多元化充电需求
传统系统因多级转换架构复杂
扩容需重新设计,成本高、周期长
光储直柔的共母线设计
新增光伏或充电桩
只需接入统一电力通道
无需改造核心架构
完美适配(写字楼、物流园等)差异化场景

这套方案通过将技术优势与用户痛点深度绑定,让充电设施从 “被动用电” 走向 “主动管电”,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开辟了一条兼顾经济性、可靠性与适应性的新路径。
一场正在发生的能源革命

当碳中和目标与数字经济浪潮碰撞,充电桩已悄然进化成连接能源革命与日常生活的超级接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把充电枪插入汽车时,完成的不仅是一次能量补给,更是在参与一场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