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槽渔滩风景名胜区规划公示,旨在适应风景区的保护和发展需要,促进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风景名胜资源的有效保护。规划范围涉及槽渔滩镇的关顶村、竹箐社区和文山村部分区域,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

槽渔滩风景名胜区位于眉山市洪雅县槽渔滩镇境内,处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风景区西北与雅安市接壤,东北与汉王乡相邻。
槽渔滩位于省域风景体系中的第一圈层发展环线上,是古蜀文化单元、天府源流单元、中山秀峰单元之间的过渡区域。槽渔滩整体生态环境较优,具有较高的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的优势,是省域面积较小的水库型风景区的典型代表。
槽渔滩是眉山市域“一山二滩三文化”重点发展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市域风景展示线上的重要节点和市民主要出游目的地。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35年,分为近期(2021-2025年)和远期(2026-2035年)。
功能分区:基于资源特色和价值,将风景区划分为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发展控制区和旅游服务区。

保护培育规划:包括资源分级保护、资源分类保护和建设控制管理,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
划分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并实施分级保护措施。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保护,禁止无关建设活动。二级保护区:有条件建设部分服务设施,保护自然山体和植被景观。三级保护区:保持自然山水格局,允许一定数量的农林生产活动。
资源分类保护:
自然水体保护:确保水质,截留污染物,加强水源涵养和水生生态系统建设。河湖水域岸线保护:规范游览线路,保护岸线生态系统。山水地貌保护:保护自然地貌、植被和动物资源,限制开发建设活动。森林植被保护:优化林相结构,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保护:保护动物栖息环境,设置人工洞穴和巢穴。传统民俗文化保护: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如民间戏、小吃等。人文景观保护:保护人文景观,加强宣传和教育。文物古迹保护:做好文物申报和保护工作,遵守文物保护法规。游赏规划:确定游人容量,规划景区、游线组织和典型景观,以及游览解说系统。

游人容量确定:
明确风景区的日游人容量和年容量,为4521人/次和271万人/次,确保游客体验和景区承载力的平衡。
风景游赏规划:
将风景区划分为不同的景区,如青羌民俗景区、青衣秀湖景区等,并为每个景区确定主体景观类型和展示方式。游线组织:
规划水路和陆路相结合的游赏线路,包括依托青衣湖水上游览的主游线和结合主游线水路的陆路次游线。典型景观规划:
对风景区内的水域、峡谷、植物等典型景观进行专项规划,以保护和优化这些景观特色。游览解说系统规划:
构建完善的游览解说体系,包括解说场所、解说设施和多种解说方式,展示风景区的特色景观和文化内涵。
设施规划:涵盖旅游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综合防灾、基础工程等规划。

居民社会调控和经济发展引导:调控居民布局,引导经济发展,确保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居民调控布局:
明确无居民区和居民控制区的划分,对居民的迁入和自然增长率进行严格控制。居民点调控类型及措施:
将居民点分为疏解型、控制型和发展型三种类型,根据类型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疏解型居民点:逐步疏解核心景区内的居民点,保障居民权益。控制型居民点:保持现有居住规模,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型居民点:作为风景区聚居安置点,支持乡村旅游活动场所的建设。经济引导措施:
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细则,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发展绿色环保农产品生产和配送基地。优先消纳风景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物质供应,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严禁随意摆摊设点,提供固定的经营活动区,鼓励发展民宿等住宿接待及餐饮服务设施。
相关规划协调: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林地保护等进行协调。

分期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和远期的重点建设项目,如景区建设、标志系统、导游系统、景点保护与建设、接待服务设施等。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景区建设:恢复、完善和建成各个景区的景点、观景点设施,以及游览交通设施,提升旅游村和旅游点的相关配套设施。标志系统:在主要入口和景区出入口设置风景区入口标志和景区标示牌,以及在主要景点和交汇点设置景点标志和指路牌。导游系统:在竹箐社区旅游村设置游客中心,并在董河、关顶村等地设立导游点。景点保护与建设:加强风景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建设项目,重点保护核心景区。接待服务设施:规划近期旅游床位550床,并分配到各个旅游村和旅游点。交通设施:改造和新建旅游公路、停车场、步游道和游船停靠点,以及规划交通客运站和停靠站。环境恢复整治:改善环境面貌,进行绿化和美化工作,恢复主要景点和绿地的原始面貌。市政工程设施:修建供水、排水、电力和电信设施。环卫设施:新建公厕和设置垃圾桶。水利基础设施:新建长征渠引水工程配套项目。远期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建设:全面建设风景区内的景点、交通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完善风景区对外宣传、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
槽渔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一项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它不仅注重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兼顾了当地居民的福祉和经济发展。通过细致的功能分区和分级保护措施,规划有效地平衡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需求。同时,通过分期实施的策略,确保了规划的可行性和逐步完善,展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