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条广告。
过去一年我一直在关注大变焦镜头的销售情况。和我想象的一样,比如尼康家,从124-120到24-200,再到之后上市的28-400,销量一直往上。

对于这样的天涯镜,很多老玩家在单反时代是碰都不想碰的,光圈小就不说了,边缘画质严重拉胯,对焦拉风箱,镜头容易进灰,问题是越用越多。
为什么到了微单时代,这样镜头又成了香馍馍?产品变了,用户变了。镜头整体性能的改善有目共睹,用户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数毛当成乐趣,更注重便携,更怕在户外换镜头。

为什么看好适马16-300mm F3.5-6.7 DC OS?还是因为稀缺。可能大家平时关注很少,APS-C无反镜头虽然各家都推出过主打产品。但无论是索尼E 18-200mm F3.5-6.3 OSS,还是富士XF18-135mmF3.5-5.6 R LM OIS WR,以及佳能RF-S18-150mm F3.5-6.3 IS STM、尼康Z DX 18-140mm f/3.5-6.3 VR,最长也不过到200mm。

适马直接把长焦端推到300mm,并且将广角端扩展至16mm,等效全画幅就是24-450mm,真正的一镜走天下,更为关键的是售价并不贵,之前我还以为起码卖4800元,结果只要4499元,提供索尼E卡口、“马徕松”L卡口、富士X卡口以及佳能RF卡口!
对于买APS-C画幅机身的用户来说,配一个天涯镜,预算充足,可以再上一个适马三剑客定焦大光圈,专门拍人像,预算不足直接上国产大光圈,等于6000元的镜头预算就足够了。这还要啥自行车?套头再也不香了,实用主义的选择。
至于这枚镜头的素质,之前我有短暂使用的经历。实话实说,镜身塑料感还是有点强,变焦丝滑,重量可以接受,镜头全部伸出时较长(很长),暗角有的,我选择裁,长焦端和广角端画质偏软,对光线有要求,太阳下山就收工,的确是这样。
如果你非要和18-135这样的镜头做对比,非要对比100mm焦段的画质,那意味着你并不是适马16-300的用户,我劝你别买,画质还是有点差距,光圈要收2-3档,才有改善。这个镜头就是卖给中长焦段需求比较多的用户。

一人一包,一机一镜,尤其适合长时间独自旅行,明白了吧!
我已经和适马借了这枚镜头长时间试用,会给大家做一个全面的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