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歌文化最灿烂的星河,这一时代涌现出无数才艺高绝的诗人诗篇。而张若虚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成为唐诗中最闪亮的星。
事实上,在《乐府诗集》中收录了七篇《春江花月夜》,而我们大众所了解的应该只有张若虚这一首。根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说:“《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陈后主所做,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只是陈后主所做的《春江花雨夜》已经失传,而隋炀帝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就成了现存再早的。他也一抛艳曲格调,全用自然意象,绮丽而清新,远远超过错金镂彩。
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黄昏远眺,一条大江映入眼帘,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落日余晖撒在江面上,也落在了江边盛开的春花,一朵朵鲜花好似火焰,微风下悠然跳动。这一场景如同“日出江花红胜火”,只是这里是日落。
慢慢的月亮升了起来,春夜潮生,洪波涌起,皎皎月色铺在江面上一下下涌动,那微微的潮声也撞击着心灵。“将月去”、“带星来”,把水天一色,水光一色,星月辉映的情景一下子展现的极其宏大,高度和深远铺天盖地而来。“流波将月去,湖水共星来”,闭上眼悠悠读来,好像置身场景,感受着江涛,江风,江月。一个“将”字,一个“共”字,尤为传神。
《春江花月夜》以清丽的文字描绘了旷达壮美的景象。写景语并洪亮,其气浑浑,自踞唐先。后世对此评价非常之高,“四句两联,特有贯珠之秒。”
诗中对于“字”的使用极为恰到好处,“平、满、将、共”把整个月下江河描写的淋漓尽致。四句诗虽然很短,却是对唐朝近体诗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描绘春江花开月色方面开了意境壮美,语言清丽的先河。不难看出后世张若虚《春江花雨夜》在意境方面和隋炀帝之作有很大的相似。只是张若虚写的更好一点,不仅让我们站在了江边,还站在了江面。
隋炀帝此诗,风致婉然,如同把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嵌入了诗中。丽而不艳,柔而不媚,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