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谭政大将走出监狱,见到儿子时,惊问:你母亲怎么没来接我?

明星大都会会 2025-04-30 10:28:12

【前言】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谭政大将与妻子王长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他坚信妻子对他的爱是真诚的,并且毫不怀疑她会做出任何背叛他的行为。谭政对这段婚姻充满了信任,从未动摇过对妻子的忠诚和感情的信心。

谭政出狱时,看到儿子来接他,心里有些意外。让他更没想到的是,来接他的人里,居然没有妻子王长德。这让他感到困惑,毕竟这种场合,妻子通常都会在场。

【谭政:你母亲怎么没来接我】

1960年9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林彪对谭政提出了一系列批评,并推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这一决议标志着谭政在党内地位的重大转折。

没过多久,谭政的职位发生了变动。他不再担任军委常委、总政治部主任以及军委办公会议成员,而是被降职为总政治部副主任。紧接着,谭政被调离军队系统,并开始接受的审查。

即便处境艰难,王长德始终坚守在谭政身边,陪伴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当时,王长德压根儿不信让谭政退出军队是中央的决定。她觉得这完全是林彪在针对她丈夫。正因为如此,王长德总是劝谭政要对党和国家保持信心。

1965年11月,中共中央向谭政下达了调令,任命他为福建省第五副省长,并要求他立即启程赴任,不得在北京继续逗留。

王长德迅速整理好谭政的随身物品,陪同丈夫前往福建,避开了北京复杂的政治环境。

王长德认为,谭政离开北京或许是件好事,这样至少能过上相对安宁的生活,同时等待他冤屈得以平反的那一天。

在福建期间,王长德悉心照料谭政的饮食,巧妙利用有限的食材,每日精心烹制各式菜肴。她通过不断变换菜品种类,既保证了营养均衡,又让餐桌充满新意。这些用心准备的家常美食,不仅满足了谭政的日常饮食需求,更成为了缓解他内心烦闷的重要方式。王长德以烹饪为媒介,用美食传递关怀,帮助丈夫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不到一年后,谭政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了。他在睡梦中被人叫醒,随后被强行带出了房间。

王长德凝视着空荡荡的病床,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悲痛。丈夫的离去让他心如刀割,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失去至亲的痛苦让他无法平静,内心的哀伤如潮水般将他淹没。这一刻,他深切地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残酷。

尽管王长德竭尽全力,却始终未能与谭政重逢,甚至连一面都没能见上。

王长德一想到丈夫在外独自承受苦难,内心就痛苦不堪。但在他看来,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必须坚守这个家,确保丈夫回来时能有一个安心休息的港湾。

王长德万万没料到,丈夫谭政这一走就是将近十年。这漫长的岁月对她而言简直是度日如年。多少个夜晚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又有多少次她从梦中惊醒,泪湿枕巾。

在夫人王长德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谭政常常独自躺在床上,望着黑暗中的天花板,心中充满对她的挂念。他暗自祈求,希望夫人能远离自己带来的麻烦,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

谭政的愿望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异常残酷。他离家后,妻子王长德被迫离开福州,前往江西的见和赣州过隐居生活。在此期间,她不仅在身体上,还在精神上遭受了严重的折磨。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王长德依然选择了坚持。她坚信阴霾终将散去,光明必将到来。她始终秉持一个信念:“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作恶之人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凭借着坚定的信念,王长德得以在困苦的岁月中坚持下来,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

最初,谭政对妻子王长德的经历一无所知。直到周恩来总理出面协调,谭政的女儿才得以与父亲重逢。这一安排让谭政了解了家人的近况,也让他有机会知道王长德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周恩来的介入,不仅促成了父女相见,也为谭政提供了了解家庭处境的关键渠道。这一过程展现了周恩来在特殊时期对革命同志及其家属的关怀与支持。

谭政一见到女儿,立刻急切地打听家人的近况,从女儿口中得知了妻子王长德的经历。

当谭政了解到王长德因为自己遭遇了不少苦难时,内心深感悲痛。怀着这份沉重的心情,他叮嘱女儿务必尽力照顾好母亲。

谭政还暗自发誓,日后必定要好好弥补妻子王长德的付出。

1975年春季,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询问起昔日战友谭政的下落,他问道:“谭政现在在哪儿?”随后,谭政便获得了释放,结束了监禁生活。

谭政走出监狱大门时,头脑还有些昏沉,说话也不利索。不过,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妻子和孩子,还能兑现自己默默许下的承诺,他心里还是充满了喜悦。

谭政大将刚出狱,就在迎接的人群里急切地寻找那个他最想见到的人。

谭政环顾四周,没看到妻子王长德,心里有些着急,转头就问来接他的儿子:“你妈去哪了?怎么没来?”

谭政的一番话让儿子内心深受触动,还没等他张嘴回应,泪水就已经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

看到儿子的反应,谭政心里越发不安。等了一阵子,儿子才说出谭政母亲已经过世的消息。

得知王长德去世已经四年了,谭政愣在原地,久久没有出声。他无法接受妻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心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悲痛。

【谭政大将的两段婚姻】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重新掌握了中央红军的指挥权,开始筹划如何带领部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没过多久,红1师的政治部主任谭政,与师长李聚奎、政委黄苏一起接到命令,前往与毛主席会面。

当谭政等人前来汇报时,毛泽东兴奋地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重要决策,并告知了中央军委关于精简部队编制的安排,同时透露了即将横渡赤水河的战略意图。谭政对此表示全力支持,随即返回部队展开思想动员工作,积极为渡河行动做充分准备,时刻等待毛泽东下达行动指令。

四渡赤水战役结束后,谭政对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深感钦佩。随后,他撰写了题为《最后的一道封锁线》的战地通讯,这篇文章在《红星》报上公开发表。谭政通过这篇报道,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在赤水战役中的卓越指挥艺术,以及红军突破敌军封锁线的战略智慧。

同年10月,谭政被委派到红一军团政治部担任组织部长。到了12月,在毛主席的决策下,红1师重新组建,谭政再次出任该师政治部主任一职,与师长陈赓共同开展工作。

毛主席对谭政和陈赓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用“珠联璧合”来形容他们的默契配合。

谭政和陈赓不仅是战友,更是亲戚。每当谭政和陈赓共事时,他总会因为思念已故的妻子而情绪低落,甚至落泪。

1916年,年仅十岁的谭政被父亲送到陈赓家中开办的私塾学习。

起初,谭政心里挺不乐意的。不过,当他发现陈赓的四妹,才7岁的陈秋葵也在私塾上学时,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开始专心学习,同时也和陈秋葵一起玩耍,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

谭政和陈秋葵关系亲密,双方家长对此感到欣慰。在那个普遍早婚的年代,两家经过慎重考虑,选定了黄道吉日,为这对年轻人正式订下婚约。

1924年,谭政在东山学堂完成了学业,随后谭家和陈家共同为谭政和陈秋葵举办了一场婚礼。

谭政和陈秋葵对这段婚姻感到非常高兴,两人婚后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当时,谭政常常和妻子分享自己的远大志向,陈秋葵总是专注地倾听。经过深思熟虑,谭政决定效仿妻兄陈赓的从军之路。在陈秋葵的鼓励下,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在担任特务营营长的陈赓麾下开始了军旅生涯。

军旅生涯对士兵而言充满了神秘与隔绝。在那个年代,谭政无法与妻子见面,只能通过书信传递军营中的点滴,表达对妻子的深情与思念。

陈秋葵始终坚定地站在谭政身边,对他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从未有过任何不满。

半年后,陈秋葵因长期操劳过度,身体垮了,得了严重的病。没等到见丈夫谭政最后一面,她就去世了,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丈夫。

临终之际,陈秋葵紧紧攥着丈夫谭政寄来的书信,将它紧贴在心口。

谭政回家后,从家人那里听说了妻子去世时的情形,他忍不住大哭起来,感叹道:“她真是一个好妻子!”

后来,不少人给谭政张罗过再婚的事,可他都一一回绝了。原因很简单,他心里始终放不下已故的妻子陈秋葵。谭政对亡妻的思念从未减退,这份感情让他无法接受新的婚姻关系。尽管周围人不断劝说,他依然坚持单身,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陈秋葵的深情。

谭政再次与陈赓搭档,出任红1师政治部主任。每当见到陈赓,他就会想起妻子,常常在工作间隙暗自落泪。

陈赓对谭政的深情感到欣慰,认为妹妹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不过,谭政只有30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赓时常开导谭政,让他看开点。毕竟陈秋葵都走了十多年了,该为将来做打算了。

1936年,谭政接到命令前往中央红军大学进修。在学习期间,通过罗荣桓及其夫人林月琴的引荐,谭政结识了正在中央党校深造的王长德。

谭政正专注阅读时,罗荣桓突然到访,开门见山地说:“谭政,我打算给你介绍个对象。”

谭政听完罗荣桓的话,以为对方在跟自己开玩笑,忍不住笑道:“您就别拿我打趣了,我都已经成家了,哪还用得着再结婚!”

罗荣桓这次来找谭政谈话,并不是为了开玩笑,而是有明确的目的。他提到的人选是妻子林月琴的同学王长德。

王长德虽然比谭政年轻十岁,但她性格坚韧,绝非软弱之人。她早年曾经历一段婚姻,曾是别人家的童养媳。

当时,王长德尽管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却依然遭受丈夫和公婆的长期虐待。17岁那年,她迫于无奈,选择逃离这个充满痛苦的家庭,加入了红军队伍。由于她为人勤恳、做事认真,战友们对她十分喜爱,亲切地称她为“川北幺妹”。

1935年,红丝方面军成功渡过嘉陵江后,王长德被调任至红军总医院,担任连长一职。她时常探望伤员,与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因此伤员们亲切地称她为“连长姐姐”。

1936年初,王长德被委派担任中共大金川省委侦察队的负责人。

在王长德的领导下,部队在追捕匪徒的过程中,成功抓获了匪帮头目,并缴获了大量金银财宝。这些物资及时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广泛赞誉。

王长德随后被调往中央党校深造,与林月琴成为同窗。

在校期间,王长德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不仅勤奋钻研学业,还常常带领同学们进行歌唱活动。一次,王长德指挥的演唱结束后,毛主席等人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肯定。

王长德的才华让林月琴非常欣赏,两人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了解到王长德的个人情况后,林月琴向丈夫罗荣桓提及此事,并建议他帮忙为王长德物色一位合适的伴侣。

林月琴说完,罗荣桓略一沉吟,想起了陈赓之前托付的事,随即问道:“你觉得谭政这个人如何?”

林月琴对丈夫推荐的对象非常认可,觉得两人的条件相当契合,堪称天作之合。

林月琴迅速联系了王长德,向他透露了自己的计划。王长德显得有些腼腆,反问道:“姐,你指的是谁?该不会是个年纪大的吧?”

林月琴见王长德有些不好意思,便打趣道:“你别误会,我说的是谭政,他是咱们红军政治部组织人事部的负责人,你应该听说过吧?谭政虽然看起来文绉绉的,但他革命资历很深,秋收起义时就参加了,后来还和我一起上了井冈山……我觉得你俩挺般配的!”

王长德被林月琴的提议打动了,脸上泛起一片红潮,随即回应道:“林姐,我照你说的办。”

王长德的支持给了罗荣桓信心。若非如此,罗荣桓绝不会冒险让谭政再次受到打击。罗荣桓深知谭政的性格,明白这次决定的重要性。

当谭政提到自己已经结过婚,没必要再婚时,罗荣桓立刻回应:“我明白你的情况,但秋葵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你一个人生活也不容易,确实需要有人陪伴。上次碰到陈赓,他还特意让我帮你物色合适的伴侣。连你大舅子都支持这事,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在罗荣桓和林月琴的精心策划下,谭政和王长德最终在看似偶然的场合下正式会面。这次相遇虽被设计成意外,实则经过周密安排,确保双方能在自然氛围中建立联系。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两位人物得以在非正式环境中展开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罗荣桓和林月琴端出了事先备好的餐点,邀请谭政和王长德共同进餐。在罗荣桓的带动下,谭政畅所欲言,与罗荣桓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这一幕令王长德深感钦佩。

在林月琴的影响下,王长德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性格,他既乐观又充满活力,这种态度让谭政对他有了很高的评价。

那次偶然的相遇让谭政与王长德结识,他们迅速建立了联系,情感进展异常迅速。

很快,谭政和王长德决定结为夫妻,并向组织递交了结婚申请。

1937年5月,谭政与王长德结为夫妻,婚礼办得十分朴素。

罗荣桓和几位同志专程参加了谭政与王长德的结婚典礼,在场宾客纷纷向这对新人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期盼他们早日迎来爱情的结晶。

谭政一身笔挺的军装,笑容满面地迎接来宾。妻子王长德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与丈夫一起亲手为宾客们端上了他们精心准备的喜面。两人默契配合,将幸福分享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眼前这碗冒着热气的面条,上面堆满了白菜和萝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得特别香。气氛热闹得不行,笑声一阵接一阵,感觉整个屋子都被欢乐填满了,久久散不去。

结婚后,王长德对谭政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当谭政工作疲惫时,她总是及时送上热腾腾的美味饭菜,陪他聊天解闷,两人一起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日常充满了欢声笑语,共同感受着婚姻带来的幸福与温暖。

王长德时常凝视专注工作的谭政,眼神温柔。每当丈夫伸懒腰放松时,她便递上一杯热茶,打趣道:"你,就是个十足的书呆子!"

王长德幽默的话语让谭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

1945年抗战结束后,谭政接到任务,与林彪、罗荣桓一同赶赴东北,负责建立并稳固东北根据地。

谭政怀着深深的不舍,告别了与毛主席共同奋斗十五年的延安,启程前往东北执行新的工作任务。

1949年3月,谭政被委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副政委,同时兼任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职务进一步扩展,担任了中南军区及第四野战军的第三政委,并兼任干部管理部长。此外,他还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第一副主任。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推行军衔制度,谭政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6年12月,谭政大将接替罗荣桓元帅,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任期间,谭政全身心投入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坚持原则,推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1960年,王长德获得了大校的军衔。

在众人眼中,谭政和王长德本应携手共度一生,成为一对幸福的伴侣。然而,命运却在1966年的寒冬给了他们沉重一击。由于林彪的残酷迫害,两人被迫分开,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有重逢的机会。这段原本美好的姻缘,就这样被无情地打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1971年10月,得知林彪出事的消息后,王长德因情绪过于激动,突发脑溢血身亡。当时,谭政将军对此事毫不知情。

1975年,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谭政终于重获自由。当他走出牢房时,从儿子那里得知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他的妻子王长德已经在四年前离开了人世。

谭政之后从未考虑再婚。周围的人都清楚,他心中已经留下了两位逝去的伴侣,无法再接纳别人。他的感情世界已被这两位早逝的爱人占据,没有空间给其他人。

到了晚年,谭政和老战友们聊天时,谈到了自己的妻子王长德,他说:

王长德听到消息后,笑得合不拢嘴。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我相信彭总和黄老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毕竟,林彪已经不在,而我们还活着,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