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
立夏到,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炎热。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暑热问题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于夏季的冷热情况,在民间,流传着不少的说法,比如老话说“早立夏凉飕飕,晚立夏热死牛”,便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总结。
那么,有没有道理呢?2025年的立夏是早还是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一、“早立夏凉飕飕,晚立夏热死牛”的俗语解读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立夏节气来得早,那么夏季初期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立夏节气来得晚,那么夏季就会异常炎热,甚至热到“热死牛”的地步。当然,这里的热死牛是一种夸张的比喻。
那么,“早”“晚”怎么理解呢?
从时间上看,每年二十四节气交节的公历时间,基本都是固定的,而对应的农历时间,不同的年份可以相差较大。
古代采用阴阳合历体系,节气在农历中的浮动形成"早晚"差异。所以这里的早、晚立夏的区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农历月份来区分:
如果立夏落在农历三月,则为“早立夏”;如果立夏出现在农历的四月份,那么则为“晚立夏”。比如2025年的立夏为农历四月初八,属于“晚立夏”(去年立夏的农历时间在三月廿七,属于“早立夏”)。
除了按农历月份来区分,还有另一种常见方法,是按立夏交节时刻来算,即“午前午后”划分之说:
若立夏交节时刻在中午12时之前,则为“早立夏”;若在中午12时之后,则为“晚立夏”。以2025年为例,立夏交节时间为13时56分,明显处于午后时段,也属于“晚立夏”。
按照以上谚语“早立夏凉飕飕,晚立夏热死牛”的说法,那么今年可能出现“热死牛”的情况,即天气比较炎热。
为何有这样的说法呢?
客观上说,四月立夏时,副热带高压已明显增强,晚立夏对应的可能是更充足的太阳辐射积累,进而促使土壤温度快速升高,农作物蒸腾作用加剧,区域性热对流活动频繁,继而导致可能持续性的高温天气。
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目前的中国天气网的预测来看,过去十天,全国大部分气温偏高,未来十天气温也相对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立夏时节,地区气温可能相对偏高的现象,今年夏季气温可能较热。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推测,具体情况大家需要结合实际来看。
按照目前的天气状况来看,广西地区干旱仍比较严重,加上气温偏高,蒸发量大,不少老百姓面临缺水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
立夏将至,随着夏季的到来,南方地区降雨进一步增多,将逐渐迎来汛期,干旱应该有所缓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夏季高温,若气候异常,降雨偏少,那么干旱问题则可能会更加严重,需要警惕,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旱减灾工作。
尤其是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如根据物候调整播种期,推广耐高温品种,配套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总的来说,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还有很多与立夏节气相关的俗语、谚语总结。
比如“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等。这些都是老祖宗的经验总结,尽管不一定完全准确,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但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值得了解。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