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直没给董存瑞题词,却为刘胡兰题词两次,事后才知真高明

雨后清风扬 2025-02-25 09:42:11

1956年底,河北隆化县为董存瑞修建纪念碑的工程开工。董存瑞虽为怀来县人,却为解放隆化县牺牲,故隆化人民感激不已,经济复苏后即决定立碑,以铭记英雄。

【信心满满】隆化县领导冀兴坡对此极为重视,自项目筹备起便亲身参与每项工作。他最自豪的两件事:一是董存瑞纪念碑所用石材的选定,二是纪念碑上的亲笔题词。地方立纪念碑需进京审批,冀兴坡为此多次赴京。期间,他偶遇天安门广场大规模施工,经询问得知,广场正筹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冀兴坡亲临施工现场,赞叹纪念碑石材非凡,向负责人表露羡慕之意,并动情说明来京目的及对董存瑞烈士的崇高敬意。

负责人听后深受感动,认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应配最优石材。于是,他在工地寻得一块上乘大理石碑,当场赠予冀兴坡,冀兴坡十分激动,归途顺路将其带回隆化县。此外,董存瑞纪念碑的题词人选定至关重要。筹建之初,冀兴坡便与当地干部群众商议,众人意见高度统一,均认为应由毛主席亲笔题词。董存瑞纪念碑筹建者深知,毛主席备受敬仰,其题词意义非凡。若能获其亲笔,纪念碑意义将大增,恰合他们筹建之初衷。

再者,刘胡兰烈士捐躯后,毛主席曾亲笔为其题词。董存瑞与刘胡兰同为著名烈士,理应也享有毛主席亲笔题词的荣誉。因此,冀兴坡决定申请请毛主席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题词。申请顺利过审直达中央,他信心大增,满心欢喜地全心投入纪念碑的建设工作。【预料之外】1957年6月,董存瑞纪念碑工程近尾声,冀兴坡却忧心忡忡,纪念碑仍无装饰,毛主席题词迟迟未到。此事备受瞩目,全县热议,冀兴坡压力巨大,频发电报至民政部催促。民政部迅速回复,令冀兴坡即刻赴京领取董存瑞纪念碑题词。他兴奋不已,简单收拾后即乘火车前往。虽半年内多次京冀往返,此次却最为激动。

冀兴坡下火车即赴民政部优抚司,受司长亲自接见。司长手持一卷宣纸,冀兴坡心中窃喜,无需多言,心知那宣纸上必是董存瑞纪念碑的题词。司长未待冀兴坡言语,便笑展宣纸。果如冀兴坡所预想,董存瑞题词跃然纸上。宣纸渐展,冀兴坡笑容更盛,“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字雄浑,映入眼帘。冀兴坡笑容更甚,那八个字写得极佳,堪比“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然而,笑容随即僵住,因题词下署名乃朱德,非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笔题词意义重大,但冀兴坡原以为题词者是毛主席。隆化百姓亦盼毛主席题词,现却变为朱德手笔,这让冀兴坡颇感意外,心生不解。

不理解的原因是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两次,且第二次就在近期。冀兴坡原本未在意,以为毛主席还要给董存瑞题词,但发现题词人非毛主席,心中有了落差。刘胡兰牺牲于1947年,毛主席在得知其英雄事迹后,题词过程略有波折,最终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字,使刘胡兰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1957年1月,值刘胡兰牺牲十周年之际,文水县刘胡兰烈士陵园新落成。山西省委计划在陵园举办纪念活动,但资料因战乱多有遗失,包括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也下落不明。

十周年纪念日将至,其他物品缺失无妨,若失毛主席题词,纪念活动将大失光彩。故山西省委恳请毛主席于百忙中再为刘胡兰题词。【背后深意】现今,题词虽已到手,却与冀兴坡的预期有出入,令他一时困惑。作为直性子的他,情绪立显于色。司长见状不以为奇,笑着向他阐述了组织如此决策的意图。实际上,毛主席虽两次为刘胡兰题词,却未给董存瑞题,这非偏见。刘胡兰为党员干部,毛主席题词恰当;而董存瑞为军人,朱德总司令题词更为适宜。

并且,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所称的“第二次”,实则是对“第一次”的补充。关键在于,求题词者众多,而毛主席有自己的见解,他曾言:“中国字写得好的人众多,为何独我毛泽东的字珍贵?”此语显现,毛主席意在淡化个人,强调集体领导,以求决策更佳。且他政务繁重,若应允所有题词请求,仅此一事便令他分身乏术。冀兴坡闻言顿悟,毛主席的安排果然高明,朱总司令亲笔题写董存瑞碑文,恰如其分。他心结解开,满面笑容地返回,继续完成纪念碑的建设工作。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