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创新实践调研行】
原标题:山东威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激励职工创新创造,走出一条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引题)
一份非公企业的“五小”活动实践样本(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王怀根
高技能人才占比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5%,其中工程师人数增加2.3倍,90后技术骨干占比达47%;一线职工参与攻克技术难题106项,取得国家专利18项……山东威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威肯科技公司”)以职工“五小”活动为抓手,健全完善成长链、创新链、竞技链、转化链,有效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为非公中小微企业开展“五小”活动提供了实践样本。
构建职工“五小”创新体系
威肯科技公司是一家主营新能源叉车与滑移装载机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非公企业。日前,该公司调试员冯忠利提交了《关于滑移装载机气弹簧磨损隐患的技术建议书》,技术部职工刘霄提出加装机械式自动锁止“双保险”解决方案。随后,公司技术团队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得出最优的“楔形自锁机构”方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像这样来自基层一线职工的创新创造成果,在威肯科技公司还有很多,这源于该公司构建的职工“五小”创新体系,建立了人才、创新、激励三位一体创新链。
该公司在人才培育方面,将技术传承、岗位练兵与职业发展通道相结合,形成“学习—实践—创造”的良性循环;在全员创新方面,打造以创新工作室为引领、“五小”活动平台为补充的创新格局,职工提出的创新方案,由技术人员及时跟进,推动成果尽快形成;在激励机制方面,凡被采用的创意,当月给予200元~1000元奖金奖励。此外,根据职工“五小”成果的贡献大小,给予300元~1000元工资增长奖励。
此外,威肯科技公司还组建了“专利工程师+技术骨干+法律顾问”铁三角服务团队,建立专利申请快速通道,帮职工把创意写成专业申请书。在此推动下,2024年该公司新增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打造梯队式人才培养机制
威肯科技公司电气班班长任艳平刚入职时,理论功底扎实却缺乏实操经验,在公司的安排下,技术部副部长郑国建指导他熟悉设备工具,结合教材并以模型演示。任艳平逐渐掌握了设备安装调试等实操技能,多次被评为公司优秀职工。
任艳平的迅速成长,得益于威肯科技公司实施的“青蓝相继”师徒传承计划。该计划建立“1+N”师徒培养机制,即1名高工带培3名~5名青年职工。近年来,威肯科技公司对52对师徒进行动态考核,实行梯度激励,季度达标者获每月100元/人津贴,年度优秀师徒分别获500元和200元特别奖励,并开通职称晋升绿色通道。
为扎实推进阶梯式育才工程,威肯科技公司举办职工擂台赛,设置“岗位发明家”和“技改达人”双赛道,构建阶梯式评审机制。同时在薪酬结构上创新突破,高工薪资可达普工的2.5倍,打造技能、创新、带教于一体的“三维智评系统”,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2024年,威肯科技公司设立100万元专项教育基金用于优秀职工深造。联合菏泽职业学院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以校企资源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将“五小”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
“这两天有职工向我反映装配车间和结构车间的技术问题,正想着开放日活动什么时候开展呢,就收到了通知。”装配车间技术指导赵九菊说。
赵九菊提到的“开放日”,是威肯科技公司建立的“提案—评估—实施—推广”四步工作机制中的其中一项——每月一次的“创新开放日”。通过“创新开放日”机制,威肯科技公司将“五小”活动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为公司的技术革新和安全生产注入活力。
在一次“创新开放日”上,结构件车间主任张果叶提出打孔工序里职工身体负担过重问题。经讨论,各部门一致建议引进激光切割设备,此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截至目前,“创新开放日”已举办23场,收集职工“金点子”600多条。
为了让更多的“金点子”产出更多“金果子”,威肯科技公司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与奖励制度》,参研人员可享受20%~40%的成果收益,获得国家专利的成果另奖励1万元,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另奖励5000元,获得省和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奖的另奖励3000元。
近3年来,威肯科技公司累计奖励职工128人次,发放奖金220万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600余万元,“五小”活动创新贡献率达23%,专利技术转化收益占比4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