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隶书家“曲樾”,目前可查的书法史资料中未见详细记载,可能为名字误记或地方性书家。清代隶书领域以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等人为代表,若您所指为清代学者俞樾(号曲园),则其隶书确有独特风格。以下综合可能情况分析:
---

### 若为 **俞樾(号曲园)** 的隶书特点:
1. **取法汉碑,融会贯通**
俞樾隶书以汉隶为根基,尤其取法《乙瑛碑》《张迁碑》等经典,线条朴厚中见灵动,结体方正而不失变化,体现出对汉代隶书“庙堂之气”的深刻理解。
2. **金石气与书卷气结合**
作为经学大家,俞樾的隶书融入金石考据的严谨性,笔画中带有篆籀笔意,同时兼具文人雅致,形成“朴拙而不失雅逸”的独特气质。
3. **用笔方圆并济**
起笔多藏锋圆润,转折处偶见方折,整体笔法刚柔相济,线条粗细对比含蓄,避免清代部分隶书家过于夸张的“波磔”表现。
4. **章法疏朗,意境高古**
作品布局疏密有致,字间距开阔,通篇气息宁静,与其学术著作中的理性精神相呼应,呈现出“以学养书”的文人特质。
5. **个性化创新**
虽尊古法,但俞樾在字形结构上稍作调整,部分笔画拉长或缩短,形成疏密对比,整体风格在传统中透露出清新意趣。
---
### 若为其他书家“曲樾”的可能特点(推测):
- 若确为地方性书家,其风格可能受地域流派影响(如“扬州八怪”的奇崛或碑学中兴的雄强)。
- 需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或可能因文献缺失导致信息不足。
---
### 建议:
1. 确认书家姓名是否准确,或是否与俞樾(曲园)混淆。
2. 若有具体作品或地域线索,可进一步考证其师承与艺术背景。
清代隶书复兴背景下,书家多追求“碑帖融合”,若需深入探讨,可结合具体人物或作品补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