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北京?1949年选首都的时候,一共有11座城市候选,最终北京成功胜出,毛主席在当时有什么考量?
定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儿,当初也是几经波折,经过多番考虑才决定的。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定都关乎着民心,未来国家发展方向,还有外交,和战略安全等多方面的的因素。
对此,我国古代王朝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时普遍追求“天下之中”的选址原则,认为都城距离地理中心可以均衡四方统治,好比西周成王时期,周公营建洛邑。

而后来都城又兼顾了险要地势与物产丰饶的经济支撑,例如西安依托关中平原,两室自己能力强,且四塞险固,形成“进可攻,退可守”格局,故西周,秦,汉,唐均定于此。
新中国选定北平为首都,这背后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和崭新的希望。不过据说当时毛主席和众多中央政治局核心人物敲定北平为首都时,有人指出这个决策有巨大弊端,这也让毛主席有些犹豫,不过最后一个高人出现帮他化解了难题。定都北京过程有多曲折,这位高人又是谁?
北平都城历史北京最早的都城历史,可以追溯至西周分封的燕国,称为“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后来在辽代金代都曾作为陪都中都,称得上当时北方政治文化中心。

后来从元到明再到清,逐渐建立了围绕北京城的政治政权。北京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首都,时长达268年,是封建王朝定都北京时间最长的政权。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北京的地理位置并不是最好的,处于这方面考虑北京并不是首都的最佳选择。其实要是按照地理优势来说,北京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而且是唯一最好。
北京作为正式的大一统首都是在元朝,之前辽南京,金中都都是地方性的,但元朝是统一的。当时忽必烈定都,高人给了八个字“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江淮一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税收,以及粮仓命脉就在这里,再通过大运河航道,江淮一带的经济物资也可以直通北京,四通八达。

以北京为轴心,连接了东北,草原,还有江南,那个城市可以做的到呢?北方的树,铁矿,能源,草原的兵马,江南的经济,全部围绕着北京,全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完美的城市。
但是现在看来如此完美的决定,一位古人当年却有不同的见解。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直言:“建都之地关中为上,洛阳次之,燕都又次之”。
顾祖禹将北平列为末选,理由是他认为,北平距离蒙古高原仅500公里,草原铁骑南下时,恐城破社稷危。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先生更是将北平视为“无险可守之地”,其顾虑也是和顾祖禹差不多,认为北平战略位置不佳。
事实上历史上也有不少事情,似乎印证了这些论断,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居庸关,仅用三天便占领北京。所以说,站在当时的历史当下,不管是顾祖禹还是孙中山先生的顾虑,其实也并非没有道理。

其实,毛主席当时也有过这些顾虑,不过后来一个高人通过结合当时历史需求和战略考量,最终帮毛主席下定了决心。
北平改名北京,首都成立现在看来其实北京作为首都的决定实在是太完美了。但是当时做决策的时候,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多轮会议讨论才定下来。
帮助毛主席排除顾虑下定决心的人,就是王稼祥先生。其实一开始,哈尔滨一度成为最热门选项,这座东北工业重镇在1946年解放,拥有全国60%的军工产能,且毗邻苏联。不过最终毛主席认为,哈尔并偏距北疆,难控中原,更遑论统筹江南。

王稼祥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在与华北局第二书记薄一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定都北平的设想。他当时强调,蒋介石政权以南京为都,依托江浙资本集团,而新中国需要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首都,北平则具备这一条件。
当时中共中央虽然没有正式决议,但已经着手保护北平文化遗产。后来到了12月13日至17日,毛主席连续三次致电平津前线司令部,要求保护清华,燕京大学以及文物古迹,并且强调“精密计划”减少攻城损失。

1949年1月,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在西柏坡和毛主席开会,重点讨论了定都的问题。王稼祥在这场谈话中,详细分享了他对定都的看法,他首先排除了南京,认为会容易受到海上威胁,后面认为热门首都候选城市西安也不合适,主要是因为偏离了经济重心,而另一个热门选项开封,王稼祥认为也不合适,也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最后,王稼祥认为定都北平最佳,他给出了四大优势。距离苏联更近,战略上更安全,地理位置上有渤海建立屏障,连接东北与华北的枢纽地位,而且也有历史认同基础。
这次对于定都的谈话十分有成效,毛主席听完王稼祥的分析,也表示高度认可,并且还表示“蒋介石的基础在南京,我们的基础在北平的劳动者”。

针对顾祖禹的担忧,王稼祥指出:“机械化时代,山河之险已非决定因素,我们拥有百万解放军”这番论述也让众人豁然开朗。
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正式宣布定都北平。同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在分组讨论会议中,662名代表一致同意定都北平,后改名为北京。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新中国五十周年特稿:中共为何选择北京为首都?——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