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哲学家克罗奇,在他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奇强调,只有当“过去”与“现在”的视野相互交融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过去。
人类无法穿梭于时空,只能立足现在。
因此,理解过去首先需要理解现在。
本次“对等关税”事件,我其实想到了“广场协议”,如果我们回溯广场协议的历史,不难发现当下的一些局面,和40年前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
广场协议是怎么发生的?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西德、法国以及英国的财长与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广场协议”,其中规定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以此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该协议仅维持了一年半左右,由于联合干预造成美元过度贬值,1987年2月,六国(加拿大后来加入其中)又在法国匆忙签署《卢浮宫协议》,目标是稳定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市场。在此期间,日元升值幅度高达116%,马克、法郎和英镑分别升值102%、76%和75%左右。

看完我觉得不对啊,本来是G5一起商量美元贬值的事情,结果到最后变成只有日元大幅贬值,像不像当下美国的一些行为?
本来是机枪扫射对全世界加征关税,结果现在明显矛头是针对中国。
之前广场协议是什么背景?主流观点都认为,“广场协议”是日本面对贸易摩擦激化而被迫向美妥协的产物。1984年,美国国会审议《贸易与关税法》修订案,试图对日本施加进口限制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谈判中,美方要求日本降低144种商品关税、解决通信器材贸易失衡问题、扩大进口美国商品等。为了降低对美贸易顺差,日本承诺全面废除工业品进口关税、扩大相关产品进口并推进金融自由化等。即便如此,美国还是针对日本香烟和皮革采取“特别301条款”调查。在此背景下,美国又要求日本配合干预美元升值问题。
如果你看历史书,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在国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策略首席胡国鹏团队的报告中找到一张图,大家可以看下:

很有意思,最初半导体产业是美国率先突破,后面产业逐步转移到海外,根据卖方捋的时间线,大致如下。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半导体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将装配加工等低端环节离岸外包,是日后半导体产业链国际化的开端。
1976-198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划,帮助日本企业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1976年日本启动VLSI研究项目。1976年3月经通产省、大藏省等多次协商,日本政府启动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由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五大公司联合筹资400亿日元。总计投入720亿日元(2.36亿美金)为基金,由日本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牵头,设立国家性科研机构-VLSI技术研究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供应商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正逐渐超过美国。从1981年到1984年,美国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几乎每年翻一番。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强大实力,也为其赢得了“半导体王国”的美誉。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G5签订《广场协议》,后续三年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
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日本被认定存储器倾销,《美日半导体协议》签署。日本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获得20%市场份额。
1987年,里根总统对特定的日本电子产品征收100%的关税。
接下来就是1989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到达顶峰,伴随着昭和时代的结束,日本迎来了痛苦的平成时代。
当年美国是抵制过日本的货物的。我在新闻报道上看到:
从1980年初到1985年3月,美元升值达到了惊人的48%左右。货币升值必然带来出口下降,造成贸易逆差并带来大量的财政赤字。美国人意识到自家的经济遇到了大麻烦。而此时的日本价廉质优的工业产品涌入美国,极大冲击了美国本土市场。美国制造业工人大批下岗,美国反日情绪高涨。

当时,各种印制“抵制日货”“第二个珍珠港”等字样的T恤衫、汽车车贴等风靡美国。美国甚至发生了一次性砸毁40多辆日本汽车的事件。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超市掀起了“把美国带回家”运动,向美国人表示尽可能地卖美国货,暗示绝不卖日本产品。1985年,美国参议院将日本列为“不公正贸易国”。

所以不要再抱有幻想,现在就是冲我们来的。
如果你学过生物学,就知道能量金字塔,每一级截留下面10%的能量,生物界中,永远遵循这个规律,在人类中亦是如此,顶层的富裕者只有少数。

社会结构本身就是金字塔形的,为什么美国会是纺锤形的?

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纺锤形社会,本质上是建立在亚非拉兄弟们倒丁字形社会的基础上。
你的日子好过了,他就嫉妒了,不爽了,因为他的纺锤形社会维持不了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但中国并不是日本,中国的内需市场更大、产业链更加丰富,系统的稳定性更好,且资产价格并没有什么泡沫。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自信,应该要认识到,我们当下的发展还是不够均衡,当年日本泡沫破灭之前已经进入到绝对的发达国家之列,我们的人均GDP还有差距。
所以看懂了历史,就明白为何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对抗,不能妥协。老美不笨,不要轻敌,但也不必害怕。
最后我还是再提示一下,不要被情绪化的内容影响判断。
当年美国的政策能行的通的原因是美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巅峰,虽然一些工业品在价格上无法和日本竞争。但是当时的美国制造业GDP还是远高于日本,产品质量还是比日本强的。只要加征关税,那么它国内的相关产业仍然可以和日本货竞争。反之到现在由于美国去产业化,它的大部分制造业都已经消亡,即使不进口中国产品,也必须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替代,其国内生产的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两个不同的时期,加关税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特朗普这么做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剑而已。
就算有也是美国签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贸易也是,老大不在乎谁是老二,谁是老二就打谁,只要猛揍老二,老大就永远是老大,永远可以吃最肥的,所以如果贸易战最后没有像历史上变成军事冲突,大家一起感谢和平弹吧
制造业的整体衰落是不可能依靠关税扭转的,关税是为了保护国内弱势产业,如果你整体产业都是弱势,加关税还不是得自己埋单,因为你内部产业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甚至已经接近消亡。
确实是这样的,中国一个国家人口比所有发达国家人+起来都多,中国上去了,他们好多都要下来打螺丝;因为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做上游利润高的产业,而上游产业就这么多,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就像不是所有人都当老板和经理一样。
好奇为什么一直盯着日本和美国的广场协议😀😀😀😀就不担心成为南非和委内瑞拉的模式吗?😀😀😀😀广场协议后的日本还是原来的日本,南非和委内瑞拉可是完全不同的。在我看来当前更应该担心走进南非模式和委内瑞拉模式😅
人间清醒,小编不错。结尾引导,有器局。
等干翻美元后,人民币才会进入正常汇率升值。。。那时基本没美国什么事
没有广场协议就没有日元升值,没有日元升值日本就不是发达国家。哪个发达国家不是币值高启?
美国搞事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国内的产品竞争力开始不如别人,这种情况下,要么逼着别人加工资、货币升值等来增加贸易成本,要么就只能加关税了,咱们的优势主要在于人口多,虽然部分区域和行业已经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但整体还是发展中国家,根据世贸规则仍然可以享受贸易关税优惠,这就让美国急毛了
有没有广场协议的关键是棍棒够不够硬,现在霉痢奸的棍棒硬不起来了,下一步把它根切了,永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