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华为的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分布在全球各地,每位供应商的实力都非同小可,很多都是上市的集团企业,科技巨头,并且每个供应链都有至少两家供应商,比如在屏幕的选择上,华为同时与京东方和TCL厂商合作,之前甚至还与三星合作,但三星在供货方面不诚实或者也可以称为“良品率”不高,从而导致华为放弃了采用三星屏幕的念头。
由于美方禁令的缘故,华为各方面都加强了与国内供应商的合作,并且已经推出来了“非美国化”的智能终端Mate30,华为将巨额资金转回国内投资,这让国外的很多曾经作为华为海外供应商的大佬看得眼馋了。
在芯片领域,虽然华为有自己的海思麒麟,但也与美国的芯片企业也有合作,高通就是华为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但自从华为被列入“清单”后,美国很多科技企业不能为华为继续提供相关配件,何况华为的订单在这些企业中占的份额也比较高,失去华为也就意味着公司每年都会失去一大笔收入,这无形中让美国高通、Inter等公司面临着艰难的困境。
最近几日,高通CEO史蒂夫在一项新的工作推进中证实,他们现在已经恢复了与华为的贸易,根据高通CEO的说法, 高通还和华为达成了长期的供应协议,虽然没有透漏供应的到底是什么组件,也没有详细说明到底供货所涉及的产品是否获得禁令的许可, 但是发货却一直在持续,毕竟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不能被*给活活憋死不是吗?
其实有个现象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华为为什么有自己的海思公司,还要采购海外企业高通的芯片呢?其实华为的海思芯片大部分都用在了自己的旗舰级别的手机上,还有很多低端手机包括荣耀的一些型号都是用了高通骁龙的处理器。并且2018年华为在美国采购的元器件高到110亿美元,就算平均分给10家单位,也是每家单位11亿美元的订单,并且高通还是华为在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由此能看出来,禁令对于高通造成的损失是有多大。
谁见了这么大一块儿蛋糕不得眼红啊,眼看华为将投资都转移到了国内,高通迫于压力,为了挽回自己的收益,恢复了与华为的供货,在华为“非美国化”的最后一步拦住了华为的脚步,由此可见,华为在这些供应商心目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禁令的作用之下必然是要寻找合作的突破口,不是不怕禁令,而是人比政策更聪明,总体判断,高通的“擦边球”打的真不错!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