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平阴县是位于全市最西南部的县级区划单位,由于远离济南主城区且基础较薄弱,所以尽管它是省会的下辖县,但在山东的县域成员中并不突出。
在济南,继章丘撤县级市设区后,全百强县、省内经济强县的成员里就没有了来自济南的身影,以至于被扣上了“县域经济不强”的标签。
这让不少网友都很疑惑,济南为何不做强最西南部的平阴县呢?

为什么平阴县会被人们提出来重点发展?
1、济南需要做强县域经济为自己正名
在最近几年,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的批复无疑在战略上强调了济南的核心地位、中心城市地位,“以济南为中心带动圈内城市的发展”也随之成为很多网友的解读与期盼。
但与此同时,“济南连自己的平阴、商河二县还没发展好,可能带动周边城市?”之类的质疑声也真实存在。所以提升自己的县域经济,打造出经济强县,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质疑的声音,毕竟济南的城区经济在省内已经足够好了。
2、做强平阴县能增强济南对西南方向相邻地区的吸引力
吸引人口、吸引发展资源并非市区乃至中心城区的专属,经济强县也完全可以做到,仅就省内而言,胶州、龙口、寿光等经济强县既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又在产业搭建与招引上颇具成果。
假设将平阴打造成跻身省内前列的经济强县,那么平阴完全可以增强济南对西南方向相邻地区的吸引力。(例如东阿、肥城、东平、阳谷、莘县、梁山等省内的县,甚至还能有河南的台前县)

若只从理论上来说,将平阴打造成经济强县的的确拥有重大意义,但回归到现实来看,济南自身也知道这一层面的意义,但目前的济南着实很难做到。
为什么济南目前很难做强平阴县?
一、平阴县距离济南主城区的距离相对太远
对于县而言,能够利用区位优势对接中心城区、融入中心城区的产业链自然是一大利好,但平阴县与济南中心城区间的距离注定了平阴不存在这一优势。
因客观存在的区位、距离原因,平阴县并不容易承接到济南主城区因产业升级迁出的企业,更不容易承接、招引到服务于济南城区消费市场、服务于济南城区龙头企业的配套企业。

二、济南市区的优势产业不容易下沉到平阴县
在济南的经济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尤其软件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科研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总部经济更是三产里的“大头”,然而这些产业又只能依托市区甚至中心城区才能获得稳定甚至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对于包括平阴县在内的县域是无法像市区一样大批量拥有这些高端服务业的。
但服务业的比重高并不代表济南市区的工业不强,只是相对于服务业的体量偏小。在产业结构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都是济南已经培育出的主导产业。只不过有关这些产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得不优先布局在济南高新区,而由省级牵头、招引的项目更是优先落户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三、平阴县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
作为以山地、丘陵占主导地形的区域,平阴县的非平原地区必然存在着规模不小的生态红线,而红线就意味着保持原生态。
而全县的东南部、西部这两大平原地带又承担起了全县的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指标,所以可用来开发建设的用地指标就会控制的格外严格,而这为数不多的指标则需要优先供应县城和平阴经济开发区。
假设要做强平阴县,就得需要落户大批量的工业做支撑,先不论这些企业能否被招引到,单就产业用地的供应就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