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声!订婚强奸案落下帷幕,男方母亲说法可笑,舆论反转

哇哇哇哇弟弟 2025-04-18 19:06:06
前言

2023年,山西大同一起涉及订婚关系的强奸案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该案历经一审、二审,法院最终认定男方席某某构成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随着案件细节的逐步披露,舆论从最初的争议不断到最终趋于理性,这一案件也成为公众探讨"婚恋关系中的性同意边界"的典型案例。

案件核心事实梳理

订婚背景

席某某与被害人通过婚介机构相识并确立恋爱关系,双方于2023年举行订婚仪式。按照当地习俗,订婚意味着婚姻关系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法律上两人仍未登记结婚。

案发经过

订婚当晚,席某某带被害人前往婚房,期间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但遭到明确拒绝。法院认定,席某某在被害人未同意的情况下强行与其发生关系。事后,被害人情绪失控,试图离开但被阻拦,最终选择报警。

关键证据

被害人身体检查显示,其手腕、双臂存在淤青,符合暴力强迫的特征。

监控录像证实,席某某曾在案发后拖拽被害人,阻止其离开。

被害人报警时的陈述及后续调查均指向非自愿性行为。

男方上诉理由及法院回应

席某某及其家属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主要辩称:

双方已订婚,属于"准婚姻关系",发生关系不应视为强奸。

女方未遭受实质性伤害(如处女膜未破裂)。

怀疑女方存在"骗婚"动机,如索要高额彩礼、要求在房产证上加名等。

法院在二审中逐一驳回了这些主张:

订婚不等于婚姻:法律上,只有登记结婚才构成合法婚姻关系,订婚仅是民间习俗,不能成为豁免刑事责任的理由。

性侵认定不依赖生理损伤:强奸罪的构成要件是"违背妇女意志",而非是否造成特定身体伤害。

无证据支持"骗婚":法院调查显示,女方已退还彩礼,且无证据表明其存在欺诈行为。

舆论争议与法律启示

此案一度引发激烈争论,部分网友质疑:

"如果订婚期间发生关系都可能构成强奸,是否会影响婚恋自由?"

"女方事后索要房产加名,是否属于敲诈?"

法律专家指出,此类争议恰恰反映了社会对"性同意"认知的模糊:

性同意必须明确、自愿:无论是恋爱、订婚还是婚姻关系,只要一方明确拒绝,另一方强行发生关系即可能构成强奸。

经济纠纷不影响性侵定性:即使双方存在彩礼、房产等争议,也不能改变性行为的法律性质。

人民日报发声:法律底线不容模糊

案件尘埃落定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强调:

"法律对性自主权的保护不因关系亲密而打折。任何违背妇女意志的性行为,都是对人身权利的严重侵犯。"

这一表态进一步明确了司法立场,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

结语:尊重法律,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权

​该案的判决不仅是对个案的公正处理,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普法教育:

性同意没有模糊地带,任何关系都不能成为强迫的借口。

法律不会因"订婚""恋爱"等关系降低对性侵的认定标准。

在婚恋关系中,尊重对方的意愿,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底线。此案的审理结果,对于推动社会正确理解性同意、维护女性权益具有深远意义。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5-04-19 13:20

    当亲密关系沦为战场,究竟谁在承受最致命的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