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4卷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
咸和三年(戊子,公元三二八年)
本文重点:
大家一起做事,局部的成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领头人的处事方式就尤为重要。如果领头人骄躁,那么团队成员之间必然相互扯皮;反之,如果领头人沉得住气,撑得住事,那么团队成员之间也会更加团结。

原文:陶侃表王舒监浙东军事,虞潭监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令舒、潭皆受鉴节度。鉴帅众渡江,与侃等会与于茄子浦,雍州刺史魏该亦以兵会之。
陶侃的这个安排,定是经过各方协调斡旋的结果。他们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结成了联合体,共同目的就是击败苏峻,夺回皇帝。
此时的陶侃俨然成为一个核心,外围势力的核心。在建康城内部,这个核心人物是王导。
原文:丙辰,侃等舟师直指石头,至于蔡洲,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峻登烽火楼,望见士众之盛,有惧色,谓左右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
做成事的首要因素就是能团结人。温峤能在皇帝被苏峻控制的情况下,团结陶侃,郗鉴,王导,然后又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人,组成一支联军打回建康,这就是高手!他能力不一定是最出众的,但是他一定是有心胸,有格局,有气量的人。
我们要向温峤学习,他没有王导那么狡猾,他没有陶侃那么好面子,他也没有庾亮那么刚愎自用,但是这些人都能被他团结起来,这就是温峤最为牛逼的地方!

原文:庾亮遣督护王彰击峻党张曜,反为所败。亮送节传以谢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尔。”亮司马陈郡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王彰至曰:“彰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彰为小人;今王彰为君子,殷融为小人。”
庾亮团队经历过前期的失败,这次出战估计会非常谨慎,打仗固然需要谨慎,但是如果束手束脚,也是必然打不好仗。所以王彰首战失利,庾亮本来心里就有包袱,所以马上就跑去向陶侃请罪。
陶侃没有给予庾亮过多的责罚,这表现了他的大度和体恤,但是他也需要敲打一下庾亮,所以说现在事情紧急,你不能总是失败。如此一番操作,庾亮定然是既有感恩,又怀愧疚,当然也能激发起自己必须要打一个翻身仗的豪情。
殷融这个时候就有点不靠谱了,他感觉庾亮这棵大树靠不住了,想向陶侃靠拢,于是就跑去找到陶侃,说这都是因为庾亮瞎指挥导致的,这次失利跟我没有关系,以后庾亮这边有什么事情,我会积极主动的向你汇报的。殷融错看了陶侃。

王彰的表现实在是可圈可点,他没有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他知道战事失利,庾亮也担着责任,但是庾亮毕竟是自己的领导,于是他主动跑去找到陶侃,说这都是因为自己擅自行动,所以战败,这事跟庾亮没有关系,如果要责罚,就责罚我吧,请不要责怪庾将军。
两相对比之下,人品高低立现。陶侃这个人也很耿直,他不会惯着殷融。于是当面就说:曾经我以为殷融是君子,王彰是小人。没想到现在看,王彰是君子,殷融是小人!
大家一起做事,局部的成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领头人的处事方式就尤为重要。如果领头人骄躁,那么团队成员之间必然相互扯皮;反之,如果领头人沉得住气,撑得住事,那么团队成员之间也会更加团结。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陶侃干的非常大度。正因为他的大度,也正因为他的不计小节,所以更加促进团队的团结。
小编好歹也是交代一下这是什么朝代什么皇帝啊,我看过一遍晋书,也想知道,虽然皇帝是谁不重要[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