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2.16。
顾景舟紫砂技术十八课
第十二课
模型的合理开爿及使用:
拿到模后,首先要了解是怎样开爿的,是搪底上满,还是搪满上底;第二步是记尺寸,量腹径配围,再配底满。
在我们的生产知识中,应该了解到泥料的一些科学原理:在我们的原料中,矿土本身含有有机物的胶性物质,所以一和水后,我们的泥就能粘接起来。
假设,在打身筒时,打得太小,放在模型里以后,用磨布一搪,里面的分子由于受到外力而比较紧密,而外面(表面)的分子因身筒太小要搪足,反而被拉开,破坏了分子和分子间的密度,使分子之间的密度疏裂,而这种身筒,用篦只一篦,表面分子又被挤紧,实际上就是身筒的压缩,因为上、下被底满撑住,这时的身筒就好像比原样高了。
另一种是身筒会出现腰箍现象,这是由于搪坯不足而引起的,所以毛身筒要正好,搪出来的坯就好,不能完全依靠模型,模型只是起整形作用。
我们拿到模型后,还要当心模型上是否有多余的石膏钉,如果有,一定要除掉,否则搪出来就有瘪塘,很难补平。
印嘴,印嘴一定要先通好后再印,即使是带桩头的嘴,也要通好后再印,桩头部位可以预先记好部位,嘴毛料放在模型里后,用手在桩头部位压一压就行了,有些小桩头不能用手压的,可用小工具代替去揿足。
使用模型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格,提高功效,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度,简化高难度的技法,提高质量。
如果使用模型的时间比手工操作还要花得多,那么这种模型就是不合理的,本来使用模型能相对提高质量,减少毛病,这是因为模型有个外圈,里面可以上力,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诸如开结头、壳底满、开肚皮等毛病。
模型的开爿要合理,要适合正常的生产手段利于一道道工序的制作,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现在“咖啡壶”的身筒是连大只一齐搪的,这就不利于生产,并影响到质量,缺点如下
一、口部不吃硬
二、打身筒比较费时,口要收得小,在搪的时侯再撩起来,里面还要加委泥。(如果用这些功夫打一块大只粘接上去的话,既清爽,效果又好。)
三、这样的身筒搪出来以后上满片也很难上得圆正,而且只有一块线片做加强圈,烧成以后由于委泥和泥条的硬烂不一、厚薄不匀,很容易出毛病、变形。
搞创作要考虑到材料,考虑到生产。我们搞设计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一件新产品搞出来,要希望它能生存、能投产,并且投产要方便,如果使用模型要考虑到模型的开爿。总之要考虑到经济效果,如果创作的结果不利于生产,就不是成功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