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5年9月27日这天,秋高气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衔授勋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修、周总理、刘少奇、宋庆龄等人都出席了这一典礼。
为了迎接这一重大的盛典,在京的1000多名军官代表和元帅将军们穿着整齐,坐在台下准备接受授勋。
在隆重而又庄严的气氛中,授勋授衔仪式正式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宣读了授衔命令。
接着,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元帅在掌声中走到台上,接受毛主席亲自颁发的军衔命令状,亲切地和他们握手祝贺。
为元帅授衔后,毛主席又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军张分别授予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和平解放西藏有功人员和在革命战争中的有功人员。
这次授衔,罗舜初被授予中将军衔。当毛主席见到罗舜初时,显得异常高兴。毛主席把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递到他手中,还亲切和他握手。
毛主席还幽默地对他说:“如今全国已经解放了,你也当官了,怎么还是这么瘦,是不是没有吃上肉?”
接着,毛主席又突然发问:“你的听力怎么样,耳膜伤好了没?”罗舜初回答:“感谢主席的关心,我已经好了。”
授勋典礼结束后,罗舜初回到住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起毛主席关心自己的事,深情地说:“没想到毛主席还记着我我在辽沈战役中受伤的事儿。”
说着说着,罗舜初回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形......
1933年,罗舜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红军大学,并被分配到红军总司令部一局担任作战参谋。
在此期间,中央军委和党中央掌握了军事方面的情况,一般都是通过总部一局来实现决策的,一局要承办有关作战部署、指示、命令的文电,一局作战室也是总司令和军委的值班室。
因此,一局是军委用来实施作战指挥的重要部门。身为一局这一工作部门,他也就有了和中央领导和毛主席等人见面的机会。
在这些作战参谋人员中,罗舜初年纪最小,但他天资聪颖、办事沉稳、工作稳重,肯于钻研,还写得一手好字,深受大家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小罗”。
罗舜初外出办事,在瑞金街道上见到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迎面走来。他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一直谋面但敬佩已久的毛主席。
罗舜初立即情不自禁上前立正并敬礼:“毛主席您好!”听到这里,毛主席停下脚步,问他的名字,问他是哪里人,罗舜初都一一回答。
1914年12月11日,罗舜初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东二区大洋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4岁那年,父亲罗炳珍病故,全靠母亲黄月秀一人租种土地、卖苦力挑运货物及帮助别人做些零活维持生活。
罗舜初7岁那年,二伯父将他接到自己家中供他人学读书。由于二伯父经济也不富裕,学费时有时无,罗舜初的学业亦是断断续续地进行。
他前后进了5次学校,读过私塾、新学和教会学校。由于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学习成绩都很优异。
由于从小生活在贫困和苦难中,经常受到歧视和压迫,罗舜初幼小的心灵对这个黑暗的社会充满了不满。
1927 年秋天,南昌起义爆发,部队南下途经上杭,给罗舜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次年,他在新加坡的三伯父罗炳恒打算将罗舜初接到新加坡读书。
而此时的罗舜初,在大洋坝星聚小学教师中共党员杨先荣的教育下,已经从苦闷、彷徨中看到了穷苦人翻身的希望,于是谢绝了罗炳恒的好意。
对于罗舜初的这个抉择。杨先荣感到格外满意,他为罗舜初起了一个别名:“汝明”。
1929年春天,上杭出现了大饥荒,地主却囤积三四千扣。谷子,既不出售,也不出借。
在党的领导下,大洋坝的贫苦群众于4月27日举行了武装暴动,将大地主的财产和粮仓没收分给穷人。不满 15岁的罗舜初毅然参加了这次暴动。
同年冬,罗舜初经本村共青团员吴四妹介绍,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大洋坝青年团区委委员。
1930年1月,罗舜初调东二区任少先队总队长、少共区委组织委员。1931年初夏,罗舜初主动要求参加红军。
根据少共县委的指示,他深人各村很快动员 100 多名青年一道参加红军,被编人闽西军区独立团。
他参加红军后,罗舜初先后担任政治战士、班长和连队共青团支部委员。他作战勇敢,冲在前面,第一次战斗腿部就负了枪伤。
1932年7月,罗舜初被选调到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0 月,经连指导员许兴介绍,罗舜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02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当毛主席得知罗舜初是福建上杭大洋坝人时表示:“我去过大洋坝,你们闽西特别好,老百姓每天早上都会把煮鸡蛋送给我们吃。”
罗舜初听着毛主席亲切地话语,便无拘无束地开始谈天,毛主席和他说自己在上杭一带领导土地革命的情形。
罗舜初听着毛主席说起他在家乡的事情,心中倍感亲切,也和毛主席说起了自己早年的革命经历。
一时间,罗舜初打开了话匣子,觉得自己耽误了毛主席的时间。毛主席却毫不在意,还鼓励他好好工作。
望着毛主席亲切的面容,听着他的亲切教导,罗舜初心情非常激动,心中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跟着毛主席好好干革命!
之后,罗舜初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给毛主席送文报、送文件,他们之间的了解也越来越深,毛主席也记住了这个福建的年轻人。
1934年10月,罗舜初跟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浩浩荡荡的长征,起初,由于“左”倾路线错误,红军在突破湘江时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召开后,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和大多数同志一样,罗舜初对革命充满信心。
在长征期间,罗舜初每到一个营地,都要和其他作战参谋去营地了解情况。在紧张的战斗中,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和毛主席、周恩来等人深入前线。
1935年,罗舜初又跟随红军经历了四渡赤水,见证了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打心底敬佩毛主席。
可就在不久,张国焘拒绝北上,另立中央。罗舜初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其作斗争,也因此招致了麻烦,行动上遭到监视。
在这种环境中,罗舜初心情非常苦闷。还是在朱德的耐心指导下,罗舜初在残酷的斗争中越来越沉着精干。
后来,毛主席和朱德说起罗舜初时还关心询问:“跟着你走的那个‘小毛分子’现在怎么样啊?”
1936年1月,罗舜初调任红军总司令部二局三科科长。由于他苦心钻研业务,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同年9月,罗舜初被提拔为二局副局长。
1937年初,时任中央军委二局副军长罗舜初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低,便产生了进学校读书的念头。
此时,中央军委和红军大学都迁到延安。一天,罗舜初见到了毛主席,并提出了这个请求。毛主席听后不仅表示同意,并亲笔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
得到毛主席的准许,罗舜初立刻带着书信找到罗瑞卿。可此时抗大第二期已经开课,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旁听。
之后,他又参加了毛主席亲自主办的研究班学习。8月初,抗大第二期结业,罗舜初成为第三期学员。
一次,罗舜初周末回到机关看望战友和同学,并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非常关心他的学习,还关切询问他在学业上有什么困难。
罗舜初如实回答:“在学业上收获很大,就是有点跟不上。尤其是像我这样工农出身的同志,学起来有些吃力。”
一次,抗大校长罗瑞卿见到罗舜初劈头便问:“小罗,听说你在毛主席面前‘告状’啊?”
罗舜初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是主席问我,我也是我老实回答。”
罗瑞卿陈恳表示:“你的意见其实很好,毛主席已经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我们也会在教学方法上听大家的意见。”
在抗大学习将近一年,罗舜初在军事知识、政治理论和思想觉悟上有了很大提升。
03 罗舜初和毛主席告别1938年,组织任命他担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收到组织的通知后,罗舜初心中却久久没有平静。
他既因为自己能亲自来前线参加战斗而感到高兴,但也为自己即将离开培养他的毛主席和战友们感到失落。
临行之前,罗舜初特地和毛主席告别。当他来到毛主席居住的窑洞时,见毛主席正在聚精会神的工作,却有些犹豫要不要打扰毛主席。
当然,他更担心的是不知该和毛主席说些什么才好。最终,还是毛主席看到门外有人,才把他请到屋里。
见他的神态和平常不一样,毛主席已经猜出了个大概。罗舜初悄声说:“主席,我来和你辞行了!”
对于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毛主席也难以割舍,一边说将文件推到一边,和罗舜初谈学习、谈打仗、谈抗日的前途和形势。
听到这里,罗舜初的心情瞬间平静了好多。临行之前,毛主席对他在任期间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勉励。罗舜初也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对未来充满信心。
罗舜初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嘱托,他为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扩大解放区,缩小伦陷区”的战略任务,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8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成功打下锦州后,罗舜初又指挥部下砸烂了胡家窝糊,活捉了廖耀湘。
在战斗中,罗舜初惨遭敌机轰炸,满脸都是泥血和炮灰,昏迷不醒,身受重伤,被送到沈阳进行抢救。等他从病床上苏醒过来,沈阳也已经解放。
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在号召全军政治工作的会议上,进行紧急动员,并号召所有干部要学习罗舜初和革命到底的精神。会上,他还讲道:
“罗舜初同志被敌机炸伤了耳膜,现在正在沈阳休息,还让沙克副司令告诉大家自己很快就会回去。即便是爬不动也要爬回关去。我们就是要有他这股劲头。”
后来,这件事也传到了毛主席耳中。时隔七年,毛主席依旧记得这件事,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仪式。罗舜初和韩先楚登上北平前门箭楼,指挥第三纵队和特种兵部队威武雄壮地进入古都北平,接受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有关领导和各界代表检阅,受到北平人民热烈欢迎。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
为了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并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向长江以南进军建立前进基地,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决定以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等部组成先遣兵团先行南下。
第四十军和兄弟部队一道胜利完成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和为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建立前进基地的任务。
04 毛主席大胆起用罗舜初1949年4月下旬,中央军委任命罗舜初为第四十军军长,卓雄为第四十军政治委员。
5月11日,先遣兵团发起汉浔间渡江战役。罗舜初和卓雄指挥第四十军解放华中重镇武汉,横渡长江,追歼逃敌。
1950年4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罗舜初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可罗荣桓觉得罗舜初的升迁速度太快了,便拿着任命草案找到毛主席。
罗荣桓问主席:“这个人的升迁速度实在太快了,我看是不是需要缓一缓?”毛主席听后摆摆手说:“我知道这个人,没问题,大胆启用!”
同年6月2日,毛泽东签发电令,任命罗舜初为海军参谋长,他作为海军初创时期的领导班子,开始创建人民海军。
他和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王宏坤、副政治委员刘道生和政治部主任这四位领导,为新中国的海军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身为海军参谋长,罗舜初对海军建设充满信心,不负重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对海军建设作出许多重要指示。
1949年9月,毛主席在政治协商会议上郑重宣布: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接着,毛泽东在给初建的华东军区海军所作的题词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罗舜初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经常翻阅大量中外参考资料,刻苦钻研,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在舰船修造、分管海军装备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那个各项工作中,他都做到了尽心尽职。为了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他主动向中央汇报。
在毛主席的亲自主持和周总理的支持下,他除了积极调动国内的工业力量对已有的船舰购买装备,还积极购买舰艇装备。
1961 年底,罗舜初即将从政治学院毕业。1962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罗舜初为国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长。
1965年1月1日,根据中央决定,国防科委所属的几个研究院分别与相关的机械工业部合并,十院奉命并入第四机械工业部。
1月,中共中央批准罗舜初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周恩来又推荐罗舜初参加国防科委的领导工作。
4月,国防部任命罗舜初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6月,中共中央决定任命罗舜初为国防科委党委常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在这个职位上,他亲自参与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制造,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1年,这个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老将军病逝于沈阳,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