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5天假啦!”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有没有兴奋了一秒?
再往下一看,哎,高兴得太早——4月27日(星期日)要上班,5月11日(星期日母亲节)也要补班。
5天假期的代价,是把两个本属于自己的周末毁掉。
今年的“五一”是从5月1日(周四)放到5月5日(周一),除去补班,除去周六日,实际放假就1天!
请问谁来告诉我,周三下班冲高铁,周一晚连夜赶回来,值不值?
调休就是一场“错觉”:给你5天假,不是给你轻松,而是让你提前透支体力和情绪。
这哪是什么假期?这就是高强度上班后的喘息——喘完还得接着干。
补班最毁人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单纯多上一天班,而是把你最珍贵的“心理节奏”打乱了。
平时星期天,可以约朋友、可以熬夜、可以彻底放松。
可一旦变成“补班日”,你哪还有心情躺平?
上不上班是其次,最难受的是那种**“该休息但不能休”的撕裂感**——你本能地觉得今天是周末,但现实告诉你,不行,你得出门打卡,戴上工牌假笑如常。
而且补班那天的工作效率,大家心知肚明。
没人想干活,每个人都在熬时间,就连老板都心虚得不敢安排重任务——可人却得坐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
最痛苦的,不是忙,而是“明明不想干还得硬撑”。
你以为你拥有了一个长假,其实是牺牲了两个周末,消耗更多,休息更少。
每到节假日前夕,“调休”两个字就成了网络热门话题。
为什么调休制度总是被吐槽?因为它本质上不是为了让我们更放松,而是为了“营造假期气氛”。
在表面上看,它让你有了一段连续休息时间——可以旅行、回家见亲人。但实际是,它偷走了你两个周末,换来了一个高峰期票价爆表、景点人挤人的“连休”。
你真想出去玩,交通住宿价格翻倍,人山人海看人头,时间赶时间回程;你想躺家里歇歇,又会有种“这几天假不能浪费”的焦虑。
更别提,那些补班日对于真正打工人来说,还可能是“加班日”——节前节后堆积的工作,要么连夜干完,要么挤在补班日解决。
调来调去,调掉的是休息的权利,留下的是高负荷和心理疲惫。
有人说:“你们这些人,给你放5天假,还不知足?”
可说实话,现在打工人不是不知足,是太清楚“放假”两个字背后的代价了。
我们不是怕多上一天班,我们怕的是:
• 早就买不到的车票;
• 被抢光的景点门票;
• 三倍涨价的民宿;
• 高速路上堵到天荒地老;
• 回来时的通宵赶路、头疼上岗;
• 再也捡不回的节后疲惫……
我们怕的,是假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消耗,而不是放松。
怕的是那种“明明该开心,却比平时更疲惫”的落差感。
面对这种“换着方式累你”的调休安排,普通人没有话语权。
你不能抗议,不能拒绝,不能请假逃避——只能咬牙接下,像吞下一颗苦药丸。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件事:
接受现实,善待自己。
• 你可以选择“不出远门”,就在家附近慢慢地、踏实地歇几天;
• 你可以选择“错峰出行”,提前请假、错后回程,避开人海;
• 你可以选择不被“假期焦虑”裹挟,哪怕只是好好睡个觉、读本书、陪陪父母,也是一种“胜利”。
更重要的是,你要记得:放假不是单位“赏给你”的糖果,而是你合法应得的劳动权益。
你有权利不被“补班”的荒谬逻辑拖垮情绪;你也有权利不必每个假期都“出门证明我活着”。
这个时代的人,都太累了。
我们加班、熬夜、通勤、为房贷房租奔波;我们在生活的缝隙里咬牙生存,却还得在假期里扮演“快乐人设”。
但你要知道,你不欠谁一个热闹假期,你只欠自己一个真正的休息。
所以,这个五一,就算4月27日要上班,5月11日要上班,也别让它坏了你的心情。
如果太累,不如在家安静地呆着。
毕竟最有意义的假期,是不被打扰的喘息时光。
●文外:你如对“五一”假期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哦。另外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五一小长假:工薪阶层的“尴尬”假期》,欢迎大家阅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