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毛主席为炮校题词,却问:这个炮字是火字旁呢,还是石字旁?

底层史观啊 2025-04-01 15:00:26

1959年,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在中南海举办了婚礼,等宾客都离开后,毛主席特意把亲家孔从洲请到书房里聊天。他们不光谈了孩子们的婚事,还聊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事儿,那就是炮兵的发展。

毛主席对孔从洲说:“炮兵啊,就是军队里的火力担当,以后打仗,炮兵的作用可大着呢。”

那时候,孔从洲正好是沈阳那所高级炮兵学校的校长。毛主席呢,特别看重咱们国家的炮兵发展。

沈阳炮兵高级学府原来叫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大家也叫它军委炮校。要说它的起源,得回到抗战那会儿,就是1944年建的延安炮兵学校和更早一些的1938年八路军第一个正规炮兵团——八路军总部炮兵团。

抗战刚开始那会儿,八路军虽说建了个炮兵团在总部,但说实话,手里头几乎没啥火炮,炮兵也是少得可以,这大大限制了我们军队的火力。

经过一次次打仗,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毛主席都很有感触地说:“要是没炮兵,咱可赢不了。”就这样,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成立了。

毛主席对炮兵团满怀期待,他告诉战士们:“得好好钻研军事技术,快点提升自己的打仗能力,一定要把炮兵团搞得很出色。”

毛主席为了激励咱们的炮兵同志,亲自给炮兵团写了句话:“炮兵不到位,胜利就难来。”这话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炮兵同志最高的赞扬和鼓励。

1944年,中央军委把八路军总部的炮兵团扩大成了炮兵学校,也就是延安炮兵学校。建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人们对延安炮校的建立和发展都非常上心。

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炮校多次搬家和换名字,同时,咱们的人民炮兵也在这一路上不断壮大,变成了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新中国一成立,就开始忙着建各兵种的领导机构。刘亚楼挑起了建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大梁,萧劲光则负责组建人民解放军海军。那么,炮兵这块儿,该由谁来领头呢?

毛主席看向陈锡联,笑着说:“红四方面军里有个叫陈锡联的,大家叫他‘小钢炮’。让他来负责炮兵,那可是行家里手。”

陈锡联193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打仗那会儿,他参与了好多场大仗,从大别山一路打到川陕苏区,最后还到了陕北会师。他因为打仗勇猛立了好多功,在部队里大家都叫他“小钢炮”。他的老上司李先念夸他说:“打仗他排第一。”

1950年4月份,毛主席让陈锡联正式当上了军委炮兵司令员。

炮兵既是打仗的能手,也是技术的高手。想让炮兵部队变得更强,就得好好培养干部,提升他们的战术和技术能力。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干部,陈锡联特别看重通过军事院校来进行培训。

1950年8月,那时候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原本在东北的、后来叫做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朱瑞炮兵学校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名字就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校,接着又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大家也常叫它军委炮校。

这所炮兵学校责任重大,它负责给全军培训现代化的炮兵干部。

新中国一成立,炮兵就开始组建,那时候正好朝鲜战争也打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去了朝鲜打仗后,军委炮校为了给抗美援朝出力,培养并送去了好多炮兵干部。

抗美援朝刚开始那会儿,朝鲜战场上咱们军队的炮兵火力远远不够,跟敌人对战时,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赶紧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打报告,说要赶紧增援很多炮兵才行。

那时候,我们把8个步兵师改成了炮兵师,经过军委炮校的训练,这些炮兵师很快就赶到了朝鲜战场,并且在战场上大展身手,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抗美援朝的那几年里,军委炮校连续举办了好多期类似的培训班,一批接一批地培养炮兵干部,然后把他们送到朝鲜战场。这些炮兵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主力军。

毛主席曾经这样夸奖说:“咱们军队能赢得这么大的胜利,不光是因为战士们勇敢、防御工事牢靠、指挥聪明、物资供应跟得上,更重要的是炮火威力大,打得还特别准,这些都是获胜的关键。”

军委炮校的辛勤付出和人民炮兵的出色能力,赢得了毛主席、彭德怀司令员以及其他中央领导的连连称赞。

1951年,为了让炮兵战士们的思想觉悟更上一层楼,军委炮校打算创办一个叫做《炮兵教育》的校内杂志。

陈锡联专门去请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写几句话。

在八路军总部的炮兵团时期,毛主席说过:“要是没了炮兵,胜利可就难了。”到了建国快到时候,毛主席又给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的朱瑞炮兵学校写了句话:“咱们人民的炮兵,永远光荣!”

这次,毛主席写的是:“咱们要一起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炮兵。”

在写题词的过程中,见多识广的毛主席忽然问旁边的人:“那个‘炮’字,旁边应该是‘火’字呢,还是‘石’字呀?”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平时我们见到的“炮”字,旁边都有个‘火’字,更别说还有像炮火连天这样的说法了。

毛主席身旁的工作人员,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说是带‘火’字边的那个部首。

但毛主席却摇了摇头,不赞同对方的回答,他说:“古人做炮用的是石头,所以字旁应该用‘石’。”

这里得说说“炮”的由来,最早的时候,古人做炮就是用的石头。那时候的炮,其实就是用机械把石头射出去,好去打敌人。在火药还没被发明出来前,古人常用抛石机来扔石头、火球啥的,以此来打败敌人。

火药问世之后,战场上才有了像火炮这样的火器。到了宋朝,那些负责操作靠火药发射的火炮、铁火炮的人,就被称作“炮手”。

所以,得从头说起,以前的“炮”啊,是用石头做的,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

陈锡联提交申请的次日,军委办公厅就把题词交到了他手上。这是毛主席亲笔写的“炮”字,不过,眼尖的人能瞧出来,这个字跟咱们平常写的“炮”有点儿不一样。

朱德总司令给军委炮校写了句话,意思是:大家得用功学习,多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认识,还要学会现代化的炮兵本事。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更好地保护咱们的祖国。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咱们国家的炮兵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人民炮兵队伍不断壮大,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国家的重任。

1956年,军委炮校又一次换了名字,这回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高级炮兵学校。孔从洲去见毛主席那会儿,正好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呢。

陈锡联为新中国的炮兵建设付出了很多心血后,接着又被安排到沈阳军区当司令员,还成了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的一员,继续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现在的炮兵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咱们的人民解放军炮兵,已经成长为一支壮大且不断进步的强大队伍!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