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化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为了挖掘盘活红色资源,传承红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弘扬红色法治精神,铸造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了巩固拓展提升中马峪文旅建设成果,着力提升中马峪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文化贡献度,加强相关单位的资源共享互补合作,促进红色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新村建设、共创共享美好生活,为打造文旅强省强市强村助力增辉。“打造中马峪红色法制文化旅游品牌座谈会”于2025年4月10日,在赞皇县中马峪举办。
注:坐落在距县城25公里的太行山深山区的中马峪村是革命老区重点村。是“中马屿事件”的发祥地。杨秀峰、陈锡联、秦基伟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块革命根据地上指挥晋冀鲁豫边区的敌后抗战工作,并颁布了涉及土地、婚姻、民事调解等诸多法律法规。2016年5月2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中马峪村审批为“河北省红色法治教育基地”。2021年3月,石家庄市党史办批准“赞皇县中马峪红色法治基地的展陈大纲的批复”.。历史性还原了抗战时期样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得以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革命司法旧址集群,是现实版的人民司法调解工作的场地再现。
活动由中国服务文化网,赞皇县文联、赞皇县历史红色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共中马峪支部委员会承办。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教授主持。来自省城和赞皇县的专家、书画家艺术家20余人缘聚在赞皇县中马峪探秘,为中马峪法制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助力赋能。
一直关注支持中马峪法治教育基地建设的哲学博士省高院王越飞老院长,专门致电祝贺活动圆满成功。
(石家庄市委党史办副主任、资深文化专家刘一江敬献佳作,点明主题)
大家在村支书胡建立和讲解员刘磊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杨秀峰故居、承审处旧址,看守所旧址等地。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献、详实的资料记载、逼真的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斗争岁月中,为人民权益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大家还认真聆听了抗日战争期间“中马峪”事件、“十六字方针”、“五女参军”、杨秀峰开辟革命根据地等革命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走进赞皇县黄北坪乡中马峪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乡村秀美画卷。漫步村中平坦整洁的硬化路取代了曾经的坑洼小道(可渗水不打滑的山坡地面,显得格外人性化),新砌的山石院墙规整又美观(昔日破旧不堪的危房已消失匿迹),家家门口的小花坛拜访摆放整齐,村子处处透着生机活力,乡村环境愈发清爽宜人。省道202公路穿村而过,村内有赞皇县抗日县政府承审处等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底蕴丰厚。赞皇县与中马屿将“红色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依托中马峪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修缮了中马峪承审处、民调科、监狱股等司法机构旧址,修旧如旧的修缮了杨秀峰故居。高起点打造“中马峪红色法治教育基地”树立太行老区红色法治文化品牌。丰富的图文史料、鲜活的历史故事扑面而来,把当地的红色过往与法治进程紧密相连,从热血抗争岁月,到如今依法治村一条脉络清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里不仅是村民学法好去处,还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成了热门“打卡地”红色教育游初见成效。
中马峪村支书胡建立和中马峪红色文化挖掘发起人张凤金介绍了近十年中马屿红色文化打捞挖掘的基本情况和心路历程,分享了许多动人的文化故事。
据中马峪村支书胡建立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8月至12月村庄开展了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总投资1880万元,村内道路硬化8600平方米修缮历史文化设施、中马峪文化活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安装LED太阳能路灯230盏新建河道挡墙1340平方米农村生活污水管道5040米化粪池终端处理设备1台。
在接下来的座谈中。中国作协会员、省委办公厅原二级巡视员、省采风学会执行会长张炳吉,河北省政法委原二级巡视员闫正国,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刘一江,赞皇县文联秘书长冯建林,中国行为法学会亷政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兼调研室主任、国廉评论网执行总监窦兰芳,赞皇县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国军,河北瀛冀律所主任、律师博物馆馆长陶峰英,河北省文化名人联谊会长李禾、书记李赞峰、书画院副院长周琪诏,华北制药高级政工师、中马峪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人张凤金,电影《孔秀》出品人、河北盛麦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杨敬,河北科大教授主任书法家程俊立,抗美援朝老战士、飞机制造厂高工王福斌的女儿王红,抗美援朝两次一等功荣立者张明祥的小女儿张秀忙,河北省农业联合会书记贾振岚、国家评论新媒体副主任毕佳等纷纷发言,高度评价中马峪两委和王越飞、窦兰芳、张凤金、刘一江等专家领导的担当贡献,就如何活化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发挥文旅效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赞皇县原副县长、人大原副主任、资深红色文化专家王占民作总结发言。
大家认为。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中马峪的红色文旅已基本成型,中马屿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距离多元化游客的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乘势而上,活化文旅资源,让法制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与周围的红色景点、和省市县得法制资源紧密联系,与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太行山资源有机融合,进一步丰富文旅的内容,为百姓和游客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大家认为要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品牌定位,叫响“太行红色法治奠基地,冀西红色堡垒村”这个品牌。建议在软件建设上还要下大功夫,要做到“七个融合”,既:与文旅、文学、研学、民俗、采风、学校、景点的有机融合,做到“八可”可看、可玩、可吃、可住、可采风、可触摸、可传播、可回忆。要深入挖掘整理红色故事,尤其是法制故事,尽快编辑成书;要着手建立红色法制纪念馆;要与省内外的有关景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要开发生产销售特色食品,给游客带来更多获得感,给村民带来更多福祉。
大家认为,现在是走完了万里长征关键的踏实的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包括环境的观赏性舒适性方便性等);进一步提升陈列展览质量,精心设计陈列大纲,确保内容准确、全面,并反映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还可以与文学艺术部门、社团联系,开展征文大赛、采风活动等,以提高红色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强与各级文旅旅游部门联系,赢得更多的关注支持,吸引更多的游客。进一步提升中马峪法治教育基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存在感幸福感和文化贡献度。
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兵陈步峰再次捐赠服务文化系列书刊,其中有一本宋惠、宋光辉姐俩编写的《我的父亲宋志毅》。宋志毅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亲自任命的继杨秀峰后的省高院院长,省政协副主席,是白洋淀淀上奇兵的主要领导人,是开国第一大案的审判长。他的女儿在父亲去世多年后才得知父亲的传奇经历,随即沿着父亲的足迹采访后玉成此书。还有一本《永远的白求恩》是平山人赵廷凯公开出版的,介绍白求恩在平山的战斗经历。赵廷凯靠一己之力创建了白求恩纪念馆和白求恩广场,其家国情怀可圈可点。
(陈步峰、王红致敬中马峪村支书胡建立)
李禾赋诗点赞中马峪红色法制村
“太行云锁万峰悬,中马峪村矗其间。
红色法制摇蓝地,至今薪火照层巅。”
(周琪诏佳作)
附一:中马峪村支书胡建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这春光明媚的美好时节,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打造中马峪红色法治文化旅游品牌研讨会”的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中马峪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中马峪村是革命老区重点村。是“中马峪事件”的发祥地。杨秀峰、陈锡联、秦基伟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块革命根据地上指挥晋冀鲁豫边区的敌后抗战工作,并颁布了涉及土地、婚姻、民事调解等诸多法律法规。作为革命老区,我们始终传承着法治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红色文化与法治精神交融共生的独特底蕴。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正是要深挖这份历史馈赠,让红色血脉与法治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已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重要抓手。中马峪拥有“红色+法治”双主题叠加的稀缺资源,如何将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让红色故事“活起来”、法治文化“动起来”?这需要我们汇聚智慧、凝聚共识。
各位来宾,中马峪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把脉献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今天的研讨会,我们特别邀请到权威专家,恳请大家畅所欲言,为中马峪红色法治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规划、运营提出宝贵建议。
各位同仁,中马峪人始终铭记初心,也满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我们坚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各位的智慧加持下,“红色法治文化旅游品牌”必将成为中马峪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老区人民铺就一条“文化富民、产业兴村”的康庄大道.
附二:《发展中的革命老区马峪欢迎您》
红色是革命的脉搏,是振兴的力量,同样也是中马峪村的底色。赞皇县黄北坪乡中马峪村位于赞皇县城西南部山区,距赞皇县城25公里,距乡政府3.4公里,全村214户,650口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9户10人,全村总面积6300亩,山场面积4500亩,耕地面积385亩,党员人数38名,村两委干部6名。村民的主要收入以林果业、种植业及外出务工为主,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相对落后,是全县扶贫工作重点村,又是革命老区重点村。
中马峪村红色历史深厚,抗战时期,中马峪村是集党政军民为一村。从1938年初至1945年初,先后进驻邢台专署、抗日县政府及独立营部。尤其是在法制建设和武装摩擦方面的历史文化极具研究价值。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马峪村被正式确定为即将打造的红色美丽村庄,这给中马峪村的父老乡亲打上了一针强心剂。为充分挖掘中马峪村的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凝聚好乡村振兴的建设力量,中马峪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尝试:
一、2015年8月,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筹建了村史馆。
二、2015年11月,打造了抗战一条街,以大众喜爱的趣味绘画方式再现抗战历史,激励人民群众。
三、2016年村里积极申报,先后取得了“石家庄市革命老区重点村”和“河北省红色法治教育基地”称号。
四、2017年到2018年,在县法院和长安区法院的帮助下筹集70多万元,分别收购了杨秀峰故居、承审处、调解处等五处红色旧址,并回收了部分原始卷宗,挖掘了部分司法案例。
五、2019年2月26日,赞皇县行政审批局以本年度第7号文件,批准(中马峪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展馆)正式立项,批准投资800万元,建红色法治纪念馆,期盼早日实现,拉动当地经济,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为老区人民造福。
六、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对红色旧址进行修旧如旧的维护和修缮,并精心布展,作为向建党100周年的献礼。
七、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马峪村正式确定为即将着手打造的红色美丽村庄,现如今美丽村庄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正在按照规划逐步实施。
目前根据其他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方向:
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按照中马峪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的要求,除了对故居遗址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进行保护和修缮外,还计划整体提升村内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让村民和来往的游客能有个舒放身心的环境感受和服务体验。近年来,我们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改造、美化和提升,突出红色基因,设置了规范标志标识、打造了党建主题广场。并对村内道路进行了整修,设置了平涉线入村路口的景观石碑,凸显中马峪村的红色标识,安装路灯、拆除违建,在人居环境方面不断发力。未来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将会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路面拓宽、铺装沥青,环境设计更加合理美观,村内部的广场将会重新打造,风格延续抗战时代的分围观,让村民和来往的游客不仅能够参观原汁原味的故居,还能在闲暇时刻感受乡村气息。
二、提升服务水平、补齐功能短板
中马峪村在后续的美丽乡村建设中,计划打造农家餐饮与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功能区。现在村内缺乏针对外来游客的服务项目,未来我们将会打造特色农家乐、红色果园和民宿项目,主要针对餐饮、娱乐和住宿方向,让外来游客“想来”还能“留下来”,这样规模展开之后,后续可供游客体验的项目会越来越多,既能补齐我们尚缺的功能短板,还能拓宽村民增收的项目来源,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全面提升游客的满意度。统筹构建“可看、可学、可玩、可住”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这里缅怀革命先烈,致敬时代英雄。
三、充分利用村内资源、盘活集体经济发展
未来,红色旅游是拉动村集体增收的一大主力,我们计划利用红色资源催生绿色经济。未来,在村东的山坡上我们将投资建设“红色果园”,将原本分布高低不一的田地逐渐平整,打造一块块田成片、渠相连、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栽植可供采摘的果木品种,项目建成后,从耕地、育苗、播种、田间管理,将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打造绿色生态高效循环的现代农业,提高生产效益,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
目前在美丽乡村各项事业的推进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例如:红色历史文化的挖掘难度、村民对于美丽乡村打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不理解等,虽然有问题,但问题就是发展的空间,前进的动力。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投入关于红色历史的挖掘,积极面向社会征集更多历史线索和历史文物,走出去进行考究,不断填充中马峪红色历史的空白。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深化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细心耐心讲解政策,打消村民顾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进度。我们还将坚持党建引领强堡垒,红色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积极探索红色资源N的发展模式,有效将村内的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发展,并与农耕文化、国防教育、体验拓展课程充分结合,搭建红色教育大课堂,建设文旅融合的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切实做好红色文章。
未来中马峪村将通过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让集体经济越来越富、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容村貌越来越好。在新时代的路上,发哈村的党员干部将不断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动力,让红色美丽村庄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引擎。
附三:中国服务文化网编发点赞赞皇县文化亮点的部分文章
序号
题目
发表时间
1
焦文更暨爱心车队大爱精神研讨会在石举办
2015年8月1日
2
爱心奉献15载难能可贵焦文更
2015年8月5日
3
打捞赞皇抗日记忆时不我待中马峪红色旅游亟待开发
2017年7月2日
4
残障人士的及时雨城市温度的播种者焦文更
2017年8月3日
5
“展示太行风韵,共创美好生活迎新春联谊会”在石举办,陈玉田杨泽冉将军王越飞院长等领导与会指导讲话赋诗
2018年1月14
6
展示公正廉洁为民司法形象彰显太行精神“河北贡献”——河北省太行书画院组团走进省高院,学习考察法院文化
2018年11月17日
7
用书画艺术传承传播太行精神、雷锋精神的文化创举应予推广—省城专家书画家点赞雷锋书画院文化贡献
2018年11月25日
8
爱心的哥焦文更抗疫忙
2020年2月4日
9
先进文化进老区助力学子提素质活动——中国服务文化网为“文化扶贫”助力增辉
2020年6月13
10
鲜花送模范好书送英模:“服务文化26年庆典”上,领导专家企业家为张凤金焦文更等八位英模颁奖赠书
2020年12月6日
11
爱心车队队长焦文更抗疫忙
2021年1月19
12
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老领导老专家为中马峪村志做序题词2021年2月2日
13
《中马峪村志》赞皇民俗文化的一个标本(李彦良)
2021年6月2日
14
浴血上甘岭的英雄连长张计发是河北赞皇人2021年6月5
15
承续乡土文化传承文化基因——中马峪村志出版座谈会成功举办2021年7月15
16
资深政法干部与青年律师互动共享——王越飞院长考察点赞瀛冀律师事务所的创新贡献2021年9月16
17
《太行山上的红色堡垒》在赞皇中马峪村开拍18
诗人点赞:全国“最美出租车司机”“助残模范”焦文更2022年3月18
19
九旬高龄抗美援朝雷达兵诗歌点赞赞皇好人焦文更2022年3月21
20
幸福都是奋斗来樱桃花开鲍家滩——中国服务文化网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联谊会在赞皇县土门乡鲍家滩樱桃产业园举办2022年5月24日
21
谁说“原村”不是“村”?
——省城专家书画家慕名造访原村文化产业园
2022年5月24
22
快乐织娘聚原村倾情织就小康梦
——让原村土布凤飞九天是我们的家国梦!
2022年6月7日
23
从太行山走出的共和国首任核司令——张蕴钰
2022年6月10
24
让牛山沟真正“牛”起来还需夯实“牛功”
——太行之行那里去?牛山沟村看一看
2023年5月28
25
感悟文化亮点贡献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赞皇县直机关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在太行老区文化亮点现场体验教学
2023年6月5
26
赞皇文化赞皇人——王占民论“赞皇十大文化现象”2023年7月5
27
谁不说俺家乡美,欢迎到赞皇走一回——郭朝辉在赞皇等您体验赞皇美2023年7月6
28
赞皇县直工委组织有关人员到省会党建品牌基地考察2023年7月7
29
张凤金:村志将生命磨练成文字2023年6月5
30
人们喜欢“记住乡愁”的书:应当重视村志、史、谱的编撰2023年10月23
31
刘锋:生活的馈赠——读于礼谦《思忆乡愁》有感2023年11月20
32
彰显太行风韵,展示山村之美——《北水峪村志》序2023年11月28
33
成就服务他人提高快乐自己——张凤金:编写《寺峪村志》感悟:2023年12月1
34
曹琴英书记王兰英主任为《寺屿村志》作序2023年12月8
35
金凤展翅任张弛——从《松会村志》谈“张凤金精神”2023年12月15
36
胡增辰为赞皇《西马峪村志》作序
2023年12月16
37
王越飞作序推荐《血火风采——赞皇县革命人物传》——向英雄的赞皇人致敬2023年12月18
38
王越飞:王聚山的革命生涯与家国情怀2023年12月19
39
王野萍同志的一生2023年12月20
30
抗日区长安文秀2023年12月21
41
值得关注学习的“赞皇现象”——县委领导为村志先进颁奖在外乡贤致辞寄言恭贺2023年12月22
42
抗战时期的太行区司法承审处——张景芳:1938年底—1947年底,承审处在赞皇佛堂沟
2023年12月26
43
特等功臣赞皇老兵薛振英活捉中将黄维——淮海战役专访;我当年是这样活捉黄维的2024年2月1日
44
“时代新人赞皇好人”表彰暨事迹发布仪式举行县委书记陈宏锋等领导为张凤金等颁奖致辞
2024年2月2日
45
张振京、任吉东、张振兴为《任家洞村志》题词作序
2024年2月3日
46
胡文龙、王君超强力推荐《储瑞耕评传》、解读“储瑞耕现象”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文龙作序《我看杨柳青”》2024年4月2日
47
褚亚玲刘锋《我们为什么写储瑞耕评传?》2024年4月3日
48
写了一个村庄,也就写了一个世界——樊秀峰为刘锋主编的《尖山村志》作序49
省作协副主席李延青作序《人情练达即文章》推荐张炳吉新作《乡关路远》2024年9月5日
50
张炳吉:太行旧事2024年9月6日
51
张炳吉:童年的小油灯2024年9月6日
52
殚精竭虑十八年载,《赞皇红色堡垒》一书印梓2024年9月11
5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王越飞在石家庄文学讲习班43年重聚首座谈会上的发言2024年9月20
54
家国情怀建书馆书香太行赵东其——“赵良弼图书馆考察座谈会”在赞皇成功举办2024年10月23
55
省县互动飘墨香太行老区文化行
——中国服务文化网祝贺赞皇墨海文艺工作室成立
2024年10月23日
56
冀峰在赞皇两次历险记
2024年12月3
57
烽火中的赞皇县女书记程式兰—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4年12月5
58
走出农家门挺身干革命的耿巧
2024年12月6
59
省作协副主席李延青携新作《人事》亮相惠民书市
2024年12月6
60
让牛山沟“牛”起来!——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阎国文为《牛山沟村志》作序
2025年1月14
61
冬暖赞皇年味浓书香太行情怀深—赵良弼图书馆为“读书好家庭”赠送书刊和红枣大馍馍
2025年1月17
62
殚精竭虑十八载红色文化代代传——《抗美援朝赞皇英雄谱》新书发布暨志愿军英模后代代表座谈会在赞皇举办
2025年2月15日
63
传承父辈功德共创美好生活
——张秀忙代表志愿军英模后代深情发言
64
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抗美援朝赞皇英雄谱》新书玉成
2025年2月16
65
《抗美援朝赞皇县英雄谱》即是教材更是桥梁
2025年2月17日
66
“黄继光英雄连”诞生在太行老区河北赞皇
2025年2月18
67
李兰祥当年聆听英雄连长张计发作报告
——赞皇籍新兵与英模缘聚南京军校
2025年2月18
68
“背锅爷爷”抗美援朝二等功臣张发合
2025年2月21
69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馆也能促良缘”
——赵良弼图书馆长甘当红娘、打白条牵手有缘人喜结良缘
2025年2月21
70
人民功臣任宗昌
2025年2月23
71
志愿军各军歼敌数量明细
2025年2月26
72
抗美援朝我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
2025年2月26
73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新角色
——河北赞皇县赞皇镇曲江村赵良弼图书馆
2025年2月26日
74
“城乡融合优势互补助力书香太行文化新村建设-赵良弼图书馆第三次城乡互补读书学习座谈会”在石举办
2025年3月25日
75
以书为伴行稳致远——杜丽荣在赵良弼图书馆第三次城乡互动读书、捐赠、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
76
品味书香:李文娟向赵良弼图书馆捐赠《秘书战线》
77
积极开展“图书下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78
城乡互补助力,共品一缕书香
79
城乡融合:打破壁垒,激活资源双向流动
80
以书为钥匙开启了中马峪蜕变之门
81
我的理想——读书生活化
82
共同绘就“书声琅琅传城乡文化交融共振兴”的美丽画卷
83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84
愿读书之花,开遍赞皇
85
书法家郭秀智创作《母亲的中秋节》
86
孔秀诗赞安吉书院与赵良弼图使馆
87
刘万玲情系老区向赵良弼图书馆捐赠20册红色文学经典从书
88
孙犁奖获得者刘春美深情解读《读书随想》向赵良弼图书馆赠书
89
资深作家刘春美感恩恩师刘绍本
90
大器晚成的资深作家刘春美《人生没有迟到》
91
张庆儒、王璐作跋推荐李文娟佳作《月尚诗光》
92
省城专家情系老区捐赠书刊书香太行
2025年3月18
93
年逾八旬的资深报人赵富山赋诗点赞城乡融合书香太行
94
创作系列丛书讴歌服务模范——资深传记作家刘锋创作模范共产党员故事汇系列从书3月19日
95
造福老区润太行桃花源里耕田忙——专家艺术家缘聚万花桃业园点赞赞皇创业英模
2025年3月28日
96
群贤毕至缘聚太行老区为红色法治文旅助力赋能
——打造中马峪红色法治文化旅游品牌座谈会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0日
97
百尺竿头再上台阶绽放红色文旅品牌魅力——张炳吉会长对建设和发展中马峪法制教育基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杨敬、张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