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人大:创平台、强驱动,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社区小世界 2025-04-23 08:30:45
来源:中国报道网 在盐城市盐都区大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个过程当中,人大能做什么?能做出什么样的效果?近年来,盐都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构建“人大代表家站点+乡村振兴联系点”双平台体系,实施“民意、数字、项目”三驱动推进办法,通过机制创新与实践突破,书写了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答卷。2024年,全区涉农人大代表累计开展调研走访千余次,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难题20余项,带动特色农业项目年产值超3亿元。 双平台架桥,民意直通零距离 “现在家门口就能向代表反映问题,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人大代表真正成了我们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农产品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龙冈镇徐庄村种植大户周师傅在“家站点”竖起大拇指感慨道。这样的场景在盐都区各个人大代表“家站点”已成为常态。 盐都区人大打造“人大代表家站点+乡村振兴联系点”双平台体系,将299个人大代表“家站点”与120个乡村振兴基层联系点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全区涉农镇街和重点村居的民意直通网络。通过“固定接待日+流动服务队”模式,组织涉农代表深入田间地头,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20场次、技术指导300余次,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办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驱动赋能,振兴动能再升级 ——民意驱动:网格服务解民忧。创新“人大代表进网格”机制,将代表合理编入基层网格,形成“代表驻格、服务入网”格局。代表们从以往的“请上来”的座谈形式转变为“走下去”的进网格走访,认真记录“民情日记”,收集民生“微实事”。同时,建立代表与网格员“1+3”结对联动模式(1名代表联系3名网格员),收集民生“微实事”1280件,解决农村道路亮化、河道治理、农技下乡、秸秆处理应用等问题680件。 ——数字驱动:智慧治理提效能。依托综治信息平台,形成群众诉求“网格员采集—代表交办—单位承办—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办理响应时间得到有效缩短,去年解决涉农民生诉求80件,办结率达98%。大纵湖镇花陇村网格员在了解到渔民解决纠纷的实际困难后,向本地代表进行反映,区人大牵头对接,创新设立“水上法庭”和“水乡工作室”,将庭审搬到群众家门口、渔船上、塘口边等一线,就地审理涉渔纠纷案件,不仅高效化解矛盾,还为水产特色产业提供法治保障。 ——项目驱动:产业示范强引擎。实施“代表领衔+项目攻坚”计划,打造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董兆付代表牵头建设全国最大无土栽培草莓基地,带动6个村发展设施农业5000亩;刘程媛代表推动建立的“盐都草莓信息共享平台”,整合53家种植户数据,实现分级销售、错峰上市;张庄街道人大代表小组推动果蔬产业园建成集成新品种试验、冷链物流和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年接待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3月17日,盐都区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草莓大会,现场发布草莓优新品种12个,进一步提升了“盐都草莓”品牌影响力,这背后离不开基层代表的引擎带动。 长效化保障,制度人才强根基 盐都区人大通过制度和人才两项保障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持续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对产业项目、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开展全覆盖监督。2024年共票决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污水管网改造等4项重点工程,配套建立“代表领衔督办、部门承诺销号、群众满意度测评”的闭环管理体系,项目落地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组建由6名农业专家代表构成的3支“技术顾问团”,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等,联合区人社局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开设电商运营、智慧农业等培训课程2期,去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0人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乡要抓好落实。我们将在年度听取和审议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全力聚焦推动规划政策执行、法治供给保障、民情民意表达、载体平台建设、能力质效提升,持续为人大工作注入新动力,因地制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盐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葛建华表示。通过代表履职“沉下去”、监督效能“提上来”、振兴成果“亮出来”,盐都区正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大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杨卫军 郜文霞) 盐都区人大:创平台、强驱动,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华夏视野- 中国报道网 http://hxsy.chinareports.org.cn/hxsy/news/24206.html
0 阅读:0

社区小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