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故宫的不寻常情缘(孟红)

近代形而上学 2025-04-23 10:13:00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感情。解放战争时期,炮火连天,毛泽东为确保故宫等古迹完好无损曾三令五申连发电报。建国后,毛泽东面对海内外各方人士赠送的众多礼品,他自立规矩:“所收礼品一律缴公”,并率先垂范,将礼品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1954年四五月间,毛泽东曾经3次欣然登临紫禁城,为故宫历史留下了一则难忘的往事。    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住在皇城根下    1918年8月15日,25岁风华正茂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湖南,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8月19日夜,毛泽东和张昆弟、萧子升、罗章龙、李维汉、罗学瓒等25人抵达北平。那一晚,毛泽东住进了烂漫胡同35号的湘乡会馆。其他人则散居在虎坊桥、珠市口一带的湖南会馆和长沙、湘潭、浏阳的会馆。第二天,他就去看望恩师杨昌济。不久,为了节省住宿费,毛泽东搬到豆腐池9号杨昌济家暂住,和看门的老头住在一间小屋里。因为大家住得分散,离城较远,交通不便,研究留法勤工俭学的事宜不好集中,便由萧子升出面,以北京大学学生的名义在北大附近租了3间很小的房子。这就是地安门内三眼井胡同吉安所东夹道7号。吉安所东夹道7号在北平景山东街的东侧,它的南面,出了三眼井胡同就是富丽堂皇的故宫。  毛泽东到京后,杨昌济让女儿杨开慧陪着毛泽东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北平各方面的情况。杨开慧陪着毛泽东走过鼓楼大街,向南穿过地安门大街,首先去了景山前的一条大道,隔着环绕紫禁城的金水河看故宫。1918年,溥仪虽已退位,但仍被准许居住在故宫内。故宫直到1925年才更名为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公众开放。因而,此时毛泽东并没有机会入内参观。  1919年12月,毛泽东同湖南人民代表团千里迢迢再次来到北京,宣传进步,伸张正义,愤怒声讨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住在离故宫不远的福佑寺。    连发命令,力保故宫等古迹    1919年12月,毛泽东离开北平,此后的30年中他再未进京,直到1949年3月25日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  1948年12月18日,人民解放军正围攻北平,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民主人士张奚若带着解放军干部请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绘制出北平文物地图,以期被迫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此前一天,毛泽东就曾亲笔起草中央军委给平津战役总前委的电报,要求充分注意保护北平工业区及文化古迹,他在电报里郑重指示道:“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等重要文化古迹区,对一切原来管理人员亦是原封不动,我军只派兵保护,派人联系。尤其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在解放军进军北平之前,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再次起草中央军委关于保护北平文化古迹的电报,其中提到了故宫。他亲自给解放军将领发出指示:“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又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使各纵队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他继续强调指出:“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一道“手谕”,才更进一步保证了价值连城的紫禁城免受战火之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定都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随即,首都规划逐步展开,而故宫等重要文物古迹建筑自然划入着重考虑之列。    率先垂范,将珍爱文物赠藏故宫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收到过来自海内外许多书画家、收藏家等馈赠的诗书画印之类文物,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珍玩国宝据为己有。他自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  1950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给国家。  毛泽东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当获悉墨迹拨交于故宫博物院以后,毛泽东甚为欣慰。但是,他还细心地注意不愿将自己捐献之事过分张扬,便专门批复道:“此物似乎只可收藏,不必陈列展览。”  之后,毛泽东又多次将中外友人所赠的私人礼品一一上缴给国家。  据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回忆,1952年12月,毛泽东还将友人赠送的钱东璧临写的《兰亭十三跋》转送给故宫。1956年,大收藏家张伯驹将自己收藏的李白《上阳台帖》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对李白诗词颇为推崇,面对这件异常珍贵的李白传世墨迹,自然爱不释手,但他仍然按规定将《上阳台帖》转赠故宫博物院收藏,归为公有。    三次巡游故宫,只登城墙不入宫内    1954年四五月间,春风荡漾、鸟语花香,毛泽东曾经3次都选择在下午,兴致勃勃地登上紫禁城进行巡游观光。为了不打扰游客,他只让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故宫保卫科长韩炳文两人陪同在身边。  第一次,毛泽东一行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东坡道登上神武门城楼,沿着城墙向东行至东北角楼后又转向南,一直走到东华门。在东华门城台,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与大家高兴随意地分食着香甜可口的橘子,并且平易近人地同韩炳文亲切交谈。随后,经东华门、东南角楼,到达午门。在此,他兴致盎然地参观了设在午门城楼上的“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前后共计3个多小时。直至天近黄昏才悄悄离去。  第二次,毛泽东来到故宫午门内,登上午门城楼,继续参观设在那里的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展览。毛泽东看到精彩之处还深有感触地对陪同人员说:“这就是历史。”这一次毛泽东观看了两个小时后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第三次,毛泽东乘车至故宫神武门内,由西登道上神武门城楼,顺着城墙向西走,经西北角楼、西华门、西南角楼,到达午门。这次,毛泽东饶有兴致地还在西北角楼留下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直到晚上7时左右,毛泽东一行才走下城楼。  毛泽东4天内3次登游故宫城墙的不寻常经历,3次路线相加,总行程正好在故宫城墙上绕行一周。这是毛泽东到故宫仅有的3次记载,而这3次他偏偏只登城墙却没有进入宫内。直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他也未曾进入故宫参观过,这给后人留下了不解之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