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孔从洲将军,作为毛主席的亲家,一辈子都光明磊落,不图私利。他主动把西安市北药五洞86号院的房产上交给国家,没有丝毫犹豫。到了1950年,他又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钱交给手下处理事务,人家还给他二十两黄金,但他一分没留,全都拿去交了党费,用来支持进藏的部队。
【这有什么好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当时负责处理那件事情的二炮政委陈鹤桥,每次提及此事都深感感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部队靠着那笔资金购置了手表、钢笔和日常用品,用来帮助进藏的战友们。陈鹤桥多次提议孔从洲要把这事儿记在他的回忆录里,但孔从洲总是婉拒,他说:“这没啥值得提的,就是咱们共产党员该干的事儿。”
这事儿当年在西南军区,刘邓领导专门发了表扬信,不过孔从洲的家里人压根儿不知道这事儿。后来是孔从洲在写回忆录时,翻自己的档案才翻到了这段记录。
不过,说到个人生活,孔从洲历来都是能接受清苦日子的,过得很简朴。他的衬衫经常是缝缝补补的,一直到快不行的时候,才换上了件新的衬衫。
在那个不太平的岁月里,孔从洲老是会把自己挣来的工资分给那些日子不好过的人,这样一来,他每月给老婆的钱就常常不够家里正常开销了。
孔从洲对自己要求很严,而且特别上心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对孩子们管教得很紧,让他们养成了工作上追求高标准,生活上却保持低姿态的好习惯和好作风。这对孔令华和孔淑静的一辈子都影响深远,也是他给孩子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产。
【悼念规格比大军区正职的规格要高一些】
那时候,解放军的总参谋长迟浩田同志亲自到了孔从洲家里,来表示哀悼和慰问。不过孔从洲的妻子因为心里太难过,再加上身体一直不太好,实在撑不住了,所以只能由孩子们来接待迟浩田同志。
迟浩田跟孔淑静他们讲,他这回是替中央军委来探望孔从洲家属的。说到孔从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有他在历史上西安事变里的贡献,他特别强调,纪念孔从洲的规格比大军区正职还要高些,这让孔从洲的家人都特别感动。
孔从洲老爷子在医院躺着的最后日子里,他闺女孔淑静老陪着他。他老跟闺女念叨,心里头最惦记的就是他儿子孔令华。儿子没办法,只能去深圳开科技公司了。可你知道吗,令华这孩子实在,做学问在行,但市场经济的那些弯弯绕绕,他根本应付不来。
秦基伟同志,那时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他在自个儿家里会见了孔淑静。两人聊着聊着,秦基伟就提到了孔淑静的父亲孔从洲。他说孔从洲是个特别正直的人,给党做了不少贡献,在老百姓心里威望特别高,在党内党外都很有影响力。
孔从洲的告别仪式,是组织特意为他筹备的,也是最后一回这样的安排。孔从洲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以至于组织决定先办好他的告别仪式,再把之前定的那个不再由组织主持告别仪式的通知,稍微往后推一推,等孔从洲的事情办妥了再发布。
在孔从洲的告别仪式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他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历经风雨考验、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斗士......
孔从洲走后,他妻子已经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好。这位从大革命时期就跟丈夫历经风雨的老太太,以后就得靠孔淑静来照料了。孔淑静觉得肩上的担子沉了不少,虽然之后会遇到不少难题,但对她而言,这些困难都是成长和磨炼的好机会。这么多年都咬牙挺过来了,她会牢记父亲的话,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勤勤恳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哥哥分担,把母亲照顾好,让父亲在天堂也能安心。
孔从洲离世后不久,为了缅怀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点头同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接下了拍摄六集电视剧《孔从洲》的任务。这部剧是照着孔从洲的回忆录来做的改编。从琢磨剧本、拉投资,到正式开拍,再到后来的首播,整个过程孔从洲的女儿孔淑静都有参与。
孔令华对电视剧的拍摄特别上心,他还用自己的公司出了一部分钱来支持。拍西安事变那段戏的时候,孔令华尽管很忙,但还是抽空到了拍摄现场。之后,他还抱着演他小时候的那个才一岁的小演员,一起照了张相。
这部电视剧,孔从洲还没能看上一眼就遗憾离世,但他心里一直有个念头,就是想让电视剧好好展现他们那支部队的辉煌战绩。现在,这个心愿总算是达成了,这都亏了孔令华一直以来的坚持。他就是要把部队和将士们的英勇事迹传扬出去,少提个人的那些事儿。
1991年12月12号,是西安事变过去55年的日子。那时候,孔从洲已经走了有大半年了。要是他还在,每到这个时刻,哪怕是在外地忙工作,他也会想尽办法赶到北京,去参加那个纪念活动。
周总理离世后,每到西安事变那个日子,孔淑静都会陪着老爸去参加纪念活动。
一回,孔淑静跟老爸参加完纪念活动,就去了周总理家探望邓颖超女士,还跟她拍了张照片留念。
1996年12月12号,是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的大日子,也是20世纪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全国政协特意请了孔从洲的夫人、孔令华和孔淑静来参会。孔令华呢,为了这事儿,还特意从南边赶到北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