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罗荣桓病逝,讣告被播音员念错成“罗瑞卿”,事后怎样处置?

星河滚烫是光芒 2025-04-07 15:33:51

1963年12月16日晚上,在中南海的颐年堂里,毛主席正忙着开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会议。这时,一个工作人员推门进来,脸上带着凝重的表情,他走到主席身边,低声跟主席说了几句悄悄话。

毛主席慢慢站起身,用特别认真沉重的语气告诉大家:“罗荣桓同志,今天下午因为生病已经离开了我们。”接着,毛主席建议大家,所有人站起来,一起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高度赞扬了罗荣桓的一生。按照他的和安排,紧接着的第二天,中央电台就用广播的方式,向全国老百姓传达了罗荣桓去世的消息。

方明是电视台里那个主动站出来想挑大梁的年轻播音员。可谁想得到,他越是心里头反复叮嘱自己千万别搞砸了,结果偏偏就栽了个大跟头。方明在播报的时候,误将罗荣桓的去世消息说成了罗瑞卿。

节目还在播,电台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听众们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来,都想知道中央广播电台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疏漏,到底是哪位重要人物去世了?

这种播出差错对方明这个播音员来说太严重了,他急得额头上直冒冷汗。

【一、罗荣桓与罗瑞卿】

从专业能力上讲,方明犯下这种严重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不过,得说说罗荣桓和罗瑞卿,他们俩的关系那可不是一般的好,在党内同事中,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们“双罗”将军。罗荣桓因为年纪大些,被叫做大罗,而罗瑞卿年轻点,自然就是小罗了。

1929年9月份,在红军第四军的第八次大会上,罗荣桓直接说了心里话:“之前仗打输了,这恰恰证明了毛委员的想法是对的。接下来,咱们得把毛委员请回来,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接着赢。”

由于之前战场上吃了败仗,参加会议的人们都各有各的看法,吵得不可开交。

那时候,毛泽东还没在党内站稳脚跟成为领头羊,罗荣桓这番言论也就惹来了不少人的反对。

罗瑞卿是罗荣桓坚定的挺身而出者,他站起身大声说道:“承认错误真就那么不容易?我跟罗荣桓同志想法一样,咱们得把毛委员给请回来。”

那次大会,毛主席因为身子骨不太好,没能到场。过了好些年,他跟身边人聊起这事儿,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不怎么被看好,还好有两位罗同志站在我这边。”

得说一下,罗荣桓和罗瑞卿这俩人,思想上那叫一个合拍,工作上也是铁打的搭档,配合得相当默契。

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里,罗瑞卿不幸挨了一枪,伤得非常厉害,差点就救不活了。罗荣桓听到这事儿后,平常冷静的他变得激动起来,狠狠地说:必须给我使劲打,为罗瑞卿同志出口恶气!

新中国一建立,毛主席心里头原本是想让罗荣桓来当公安部的头一任部长。可罗荣桓硬是不肯接这个差事。毛主席还特意找他聊了聊,想劝劝他,但罗荣桓还是铁了心不答应。他还跟主席说:“我干政治工作还行,这公安部长啊,罗瑞卿来干可能更合适。”

罗荣桓极力推荐罗瑞卿,最终罗瑞卿当上了公安部长,在这个职位上,他干得非常出色,取得了耀眼的成绩。

毛泽东特别看重罗荣桓,因为他总是和党中央一条心,还特别会跟大家处关系。在毛泽东的一生里,他只写过两篇悼词,一篇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失骄杨君失柳”,另一篇就是专门纪念罗荣桓同志的。

所以,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特别关心他后事的处理。

【二、方明犯了大错】

罗荣桓去世后第二天一早,中央电台就向全国人们宣告了他离世的消息。

这篇悼念文章有五千多字长,是由我们国家播音界非常有名的夏青老先生来宣读的。

另一位播音员方明在收音机旁听了那段讣告,心里头真是对夏青佩服得五体投地。快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夏青愣是一个字没错,也没落下,而且那声音里的感情和节奏,掌握得刚刚好。

方明心里头打定了主意,得好好向那些老前辈取取经。

方明那会儿才22岁,刚踏进中央广播电台的大门,而夏青已经在这里默默耕耘了足足13个年头。

夏青台风稳当,嗓音低沉有力量,情感表达得特别到位,说话也中肯,所以方明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

后来方明在回忆时写道:“对普通人来说,认识五千多个字就差不多了,但播音员得认识八千字以上才行。夏青老师对我们这些后辈要求特别高,要是碰到不认识的字去问他,他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会让你自己去查字典,好让你记得更牢。”

夏青在工作上要求严格,像是个严厉的导师,但在生活中,他却像是个好朋友。

方明和他的新同事们,都挤在单身宿舍里,环境嘛,自然就有点乱糟糟的。到了休息时间,夏青就会拎上家伙什儿,跑去给方明他们这帮新同事收拾屋子。

方明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特别佩服夏青,他一直把夏青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

这天中午,罗荣桓追悼会的后续情况还得向大家通报,但问题是,男播音员不够用了。领导赶紧给播音员办公室打了个电话,结果方明一听这事,立马站出来说:“让我去。”

方明接过稿子,仔细琢磨了夏青刚才的播音,心里暗自打算,得学着夏青那调调来,千万别搞砸了。

结果,心里越琢磨这事儿,反而越容易搞砸。

方明可能心里有点乱,还有点小紧张,一不小心就把“罗荣桓的骨灰”给念成了“罗瑞……”,好在他脑子转得快,赶紧把后面的“卿”字给咽了回去,又重新念了一遍:“罗荣桓的骨灰”。

但是,好多听广播的朋友还是听出了问题,节目还在播,中央电台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响,全都是来问这档子事的。

播完节目后,方明挨了一顿狠批。不光是他,他上面的各级头头儿,都得写检讨,写得那叫一个深刻。本来,他们还指望着能逃过一劫,结果等着他们的,是更重的处分。

还好罗瑞卿了解了这事儿,他宽宏大量地表示:“年轻人嘛,犯错在所难免,以后注意别再犯就行了。”这样,事情就算过去了。

那件事情过后,方明得到了很大的教训。

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十年,但方明在给年轻一辈上课时,还经常讲起这件事。他总告诉他们,在播音时,像语调啊、情感啊这些方面确实挺关键,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得扎实。做播音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那可是基本要求。

之后的工作中,方明始终都很用心地准备稿件,对稿子里的每个字都抠得很细,努力去体会文章里头的感情。

方明之后一直都没出过差错,慢慢变成了我国播音圈里另一位大咖。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