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示之以弱"**,这句来自《三十六计》的古老智慧,说的是敌强我弱时,先装弱以麻痹对方,静待时机再发力。而如今面对美国和盟友的狂轰滥炸,胡塞武装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以弱对强,不避锋芒。美国调来双航母,集结8万大军,甚至拉法国入局,却仍然拿不下这支"草根"武装。这场红海战事背后,是否有我们看不见的力量博弈?
80人死亡、160人受伤! 美军第一波袭击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平民伤亡。掌控世界最先进武器系统的美军,难道连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都分不清?还是说,这种"误炸"本就是他们的战略一部分?显然,美国一边高喊"人权",一边却在中东大地上肆意屠戮平民,这种双标嘴脸令人作呕。
美国为何如此执着于打击胡塞武装?表面看是保护红海航运,实则是因为胡塞武装成了以色列在加沙屠杀的绊脚石。当胡塞武装用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以色列时,美国坐不住了。35万胡塞武装成了美国和以色列必须拔除的眼中钉。
然而,仅靠空中打击解决不了问题,美国打了这么久,胡塞武装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愈战愈勇。这就解释了为何美国要联合也门政府军发动地面进攻,把荷台达港作为第一目标。控制这个战略港口,就等于掐断了胡塞武装的补给线和资金来源。
法国为何此时插手? 这绝非巧合。法国一向在中东有自己的打算,无非是想在美国主导的中东局势中争夺一席之地。马克龙深知,跟着美国在红海"刷存在感",可以获得一张进入中东政治牌局的门票。事实上,西方国家在中东从来不是"正义使者",而是利益掠夺者。法国军舰的加入,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又一枚棋子。
胡塞武装面临的困境确实严峻。美军双航母集结,轰炸机随时待命,政府军蓄势待发,再加上法国搅局,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下,胡塞武装能否顶住压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经典军事战略告诉我们,表面上的大动作往往是为了掩盖真正的意图。美国在红海大动干戈,会不会也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无论是转移国内矛盾,还是为即将到来的大选造势,亦或是为了在中东地区重新布局,美国都不会只为了打击一支地区武装而投入如此巨大的军事资源。
历史告诉我们,大国永远不会为了"正义"而战,只会为利益而战。胡塞武装作为一支民间武装,能够在美军的轰炸下坚持这么久,背后必然也有自己的底气。伊朗作为背后支持者,尽管现在正与美国谈判核问题,但绝不会眼睁睁看着盟友被消灭。
美国当年在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再强大的军队,也拿不下一个有民众支持的武装组织。胡塞武装背靠也门西部山区,前有大海,有着地利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当地民众的支持。这种"鱼水关系"是美国无法通过轰炸来切断的。
中国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美国对胡塞的武力打击,明天可能就是对其他拒绝服从其霸权的国家下手。 这种"超限战"正是美国常用的手段,先是经济制裁,接着是军事威胁,最后干脆武力干涉。从伊拉克到利比亚,从叙利亚到也门,美国的手段从未改变。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列强入侵与掠夺从来都冠冕堂皇。而今天,美国打着"保护航行自由"的旗号轰炸也门平民,与过去西方列强的行径何其相似!
中国需要的是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但我们也绝不能对强权霸凌视而不见。无论是胡塞武装还是其他地区冲突,其实质都是大国博弈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实现国家强大,掌握科技和军事的制高点,才能不被大国随意欺凌。
现在,我们必须冷静观察这场战争的走向。美国集结的8万大军能否战胜35万胡塞武装?法国的介入又将给冲突带来什么变数?而伊朗与美国的谈判结果,又将如何影响中东局势?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只要有大国干涉,中东就难以真正和平。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谁都挡不住人民追求和平与独立的意志。 不要被西方媒体操控的舆论迷惑,也门人民和胡塞武装的抵抗精神,正是对美国霸权的最有力反击。
特朗普是商人,拿几十上百万导弹换几十个普通老百姓性命我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