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市剧似乎已经成了观众心里的一块纠结之地。
今年四月。
央视《蛮好的人生》凭借阵容成了吸引观众的磁石。
其中,被誉为“国剧视后”的孙俪在剧里数次展现了她拿手的精彩演技。
特别是在她扮演的角色离婚后得到儿子安慰的剧情中,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对角色情感演绎的精湛掌控。
然而,《蛮好的人生》似乎也难逃国产剧常见的一个问题——
“剧情悬浮不切实际”。
例如...
剧中的女主角胡曼黎在得知丈夫不忠后,首先做的是找第三者对峙,而后竟计划以色诱的方式挽回丈夫的心。
这样的情节设置实在,想必观众们看了都直摇头吧?
色诱计划落空后,胡曼黎竟然又策划了一出“我和你妈掉河里你救谁”的戏码,试图让丈夫对自己和第三者做出选择。
但当她浑身湿透爬上岸时,却发现丈夫和第三者早已牵手远去,这一幕在观众眼里显得颇为荒谬可笑。
就算不爱,她都掉湖里了,是不是象征性的救一救?
毕竟不救可是会嘎人的诶!
讲真,太毁三观...
另一个普遍存在于当下国产剧中的现象是,尽管它们标榜着都市职场人“接地气”的旗号吸引观众。
但其中的剧情设定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往往都是满屏充斥着不真实的“假穷人”形象套路。
《蛮好的人生》在这一点上未能免俗,令许多观众感到失望。
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缺乏实际,空中楼阁
孙俪饰演的胡曼黎身处上海拥有豪华的居所和名车。
尽管面临职业和婚姻的双重压力,依然难以脱离中产的行列。
你没看错。
就是中产。
不是小资。
也非普通。
按照该剧情设定里,作为女主角的胡曼黎尽管经济无压力的情况下,却屡屡宣称自己陷入财务困境。
而导演更是不断将这一情况通过消费计算反应出来。
可实际上真是如此?
非也。
例如,胡曼黎所称的"穷",不过是银行账户只剩十余万,可她依旧住着上海豪宅,身上挂着价值数十万的珠宝。
其朋友更是惊讶,就这么点家底了?
好家伙!
十来万!
还是现金...
试问当下有多少穷人、普通人能拿出三五万现金的?
更别提女主出门都是浑身名牌,一身行头价值百万...
尤其表面喊穷,实际却并未妨碍她到超市疯狂购物。
故事中有一幕名场面,也是表现她最为委屈的一幕。
当时她正在购物。
不是穷嘛?
于是,她委曲求全地舍弃了标价卖298一盒的樱桃。
是不是觉得很符合现状?
结果...
一转头,她选择了较为便宜的卖198一盒的替代品。
讲真,经济真紧张的话,会花两百块买一小盒水果?
这也让荧幕外的观众们感到无奈,有种想为角色省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
真的很抓心...
更荒谬的事,剧中胡曼黎的儿子想要参加学校冬令营。
结果单单是报名费就高达十万。
乖乖,这是个啥概念?
屏幕前的你月薪多少?
完全可以说,这已等同于我们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
现在看似社会高速发展,好的时代已经来临。
可实际普通人月薪多少?
也只有一线城有三五千。
咱老广西大多数都还只有两千多三千左右月薪而已。
讲真,剧中这种背景下,胡曼黎已知道自己经济拮据。
各种账单都欠费。
甚至要转售自己的奢侈品来补贴家用。
可如何?
当有人愿意几十万全收她二手包包时,她同意很正常。
然而,当她发现这买家是小三派来后,却将钱花掉了。
剧中,她购买了一堆彩礼送到小三家门口以发泄愤怒。
这不禁让人质疑她的判断力。
一把年纪了诶...
似乎她的眼中自己并不缺钱。
而几十万也不算大数,用来出一口恶气似乎更值得。
好爽...
挥霍一空。
讲真,这种富有阶层的思维方式,属实令普通人感到费解。
好家伙。
这是有多么的认不清她眼下现实情况?
此外,董子健饰演的薛晓舟一角,该角色在剧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行为,讲真,比女主还让人难理解。
剧情里,薛晓舟曾是一个富二代。
但家业被小三控制。
加之父亲去世,母亲则在自杀未遂后成为了植物人。
他也因此走向落魄。
遭受一连串打击后,薛晓舟的个人生活也一蹶不振。
期间他甚至不得不委曲求全与女友租住简陋的房间。
生活困顿到连一只小猫都养不起的程度。
那么问题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他为什么不卖掉房子缓解经济压力?
毕竟他父亲虽然去世,但在上海还留有一套大豪宅。
该房产价值达近千万。
即便小三有份。
可平分也行吧?
起码他能拿到一笔可观的数目。
这数目足以让他妈和女友暂时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尤其是他妈成植物人之后,单单医疗费每天如流水。
女友更是为了他四处借钱。
如今有缓解的办法。
且摆在眼前。
但他却死都不肯卖房,而理由仅仅是他的童年"回忆"。
更无语的是,这个房子压根没人住,却因固守某些无谓的骄傲而拒绝变通,反倒是让自己的女友经济上支援他。
而当小三提议想要卖掉这个房子以图用来拯救公司,并承诺立马多给他五十万作为回报时,他却是又断然拒绝。
就这样,薛晓舟全不管自家的财务状况,坚持己见。
至于如何解决母亲的医疗费用、自己和女友生活费?
似乎并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跟他无关...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在后续的情节中才是更离谱的。
薛晓舟在工作中被利用后,导致胡曼黎失去了工作。
他竟然直接跑去与上司吵,并在愤怒中选择了辞职。
好家伙!
弹幕全是“无脑蠢货”。
大哥...
是不是忘记吃不上饭?
辞职再就业?
等下一个新工作领微末薪水最快也要两个月之后吧?
是不是忘记了自己的植物人老妈还需要高额医疗费?
讲真,这不禁让人质疑成年人的生活怎能如此任性。
全然不顾家庭的生计。
他这又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会饿的情况。
如果导演更了解现实生活的话,在此情节上应该展示出普通人在道德和生活压力之间挣扎的矛盾心理。
而不是为了剧情走向,让角色直接轻易地放弃工作。
可以说,该剧在刻画贫穷生活方面显得太过于肤浅。
导演、编剧等似乎从来都没有真正理解生活的艰辛。
因此,其自然也就无法真实地展现真正的贫穷处境。
现实“穷”是什么模样?是要真
当今国产剧,若论及真实反映现实穷苦生活的剧集。
那么,我想赵丽颖《幸福到万家》应称得上是典范。
该剧一开播,便吸引着观众。
剧中,每一个场景都似乎唤醒了我们普通人的记忆。
它将故事置于2009年的现实生活,一个时代建设的缩影。
当时,懂的都懂。
村中哪家婚娶不是头等大事?
既要场面大,又要吉祥如意。
其中讲究更是细致,比如迎亲的车辆必须双数配置。
彩带需飞舞。
而拥有一台大彩电似乎依然算得上是其丰厚的嫁妆。
婚礼现场,展现的是一片朴素:年久的老木制桌椅、价格低廉的餐具,以及前来祝贺、数不胜数的宾客,他们怀揣着微薄礼金,期待在婚宴上大快朵颐。
如此这番景象,想必早已使屏幕前的观众感同身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村干部已是社会层级的顶端。
婚礼上能请到他们登台讲话,那是一种至高的荣耀。
特别是对像王家这样的小家小户,又如女主角那样的小媳妇结婚,遇见村干部肯定是不得不尽全力去攀附的契机。
再说,尽管已经09年,但当时村民们想要改善生活。
那都得依赖村干部的引领。
寻常农家岂会富有?
看看何幸福的家中,灶间堆砌着柴火堆,墙色斑驳。
光亮仅靠没罩的电灯泡。
她头顶的发饰也不过是在市场里几元一大把的头绳。
作为女主角,装扮却一切都以简朴为主。
至于客厅布置,更是蕴含怀旧感:挂墙上的绿色苍蝇拍、老式电饭锅和保温瓶置于桌上,还有那台电视机下的DVD播放器。
试问,就这么一幕幕象征着普通人“贫穷”的画面...
哪位看官不为此心生悸动?
这正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此外,剧中各个角色的穿着也都是充满节俭的感觉。
比如,何幸福的婆婆。
从画面里我们能看到,她就穿着几块钱的破旧背心。
廉价而又泛黄的衣物,映射出农村老妇的贫困境况。
现实生活里,真穷的人家想必家电多数是陈旧笨重。
如剧中一般。
即便电视柜的漆皮也早已掉落。
而沙发更是补丁斑斑。
物件修修补补又几年,似是对“贫穷”二字的注解。
看到这一幕幕真实的生活画面,想必不少人会惊叹:“绝了!”
它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了“真穷人”的生活实景。
让普通人共鸣。
以及普通人对贫穷的记忆。
尤其是剧中,当何幸福的公公婆婆在得知自家的儿媳妇触怒了书记之后,脸色一白,立刻就下跪求情。
老话说得好,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使人志短。
使人俯首称臣。
显然,郑晓龙导演的镜头不仅捕捉到了穷人的生活形态,更深入观众的内心,挖掘出“真穷”的灵魂。
近几年来,国产剧真的越来越难以触发观众的共鸣。
问题出在哪里呢?
显而易见,剧情的不切实际是罪魁祸首。
被描绘的“贫穷”人设,在现实中却难以使人认可。
编剧们似乎总把“贫穷”定义在了自己的幻想之中。
从一个高位的角度俯视。
肆意将“穷人”的标签贴在与真实生活背道而驰的角色。
但真实的世界远比这些空想来得无情。
总的来说,虽然《蛮好的人生》里的演员们大多数演技娴熟,无奈剧本离地太远,反而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
目前该剧还在热播,只能寄希望于后续剧情能转变。
不要再借着贫穷的名义去上演一出中产生活的闹剧。
那么,作为观众的你,对此又衍生出怎样的看法呢?
一起说说,没准你说才是对的。
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