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引发抗议的美国:离内战还有多远?

人类见闻 2025-04-08 20:12:43

2025年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全面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谴责与美国国内震荡。

这场以“贸易公平”为名的博弈,不仅冲击全球经济,更将美国自身推向社会分裂的深渊。

关税争议激化国内矛盾

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包含两个关键点:对进口商品加征最低10%的“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实施“个性化高关税”。

此举直接推高美国国内物价,加剧民生负担,再叠加此前特朗普政府及政府效率部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解雇官员、削减开支、驱逐移民等),导致全美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

据报道,美国有五十个州超一千多个地点举行抗议集会,以及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生活的美国人也举行了示威,总规模超五十万人。示威者们高举“关税=战争”“放开关税”“住手”等标语。

经济连锁反应与社会分裂

关税政策对经济影响立竿见影:美股下跌、特斯拉等企业成本激增股价暴跌,黄金价格创新高后又大跌。

更严峻的是,政策加剧了“红蓝阵营”对立。支持特朗普的群体认为关税能“重振制造业”并再次振兴美国,而反对者则指责其牺牲民众利益换取政治资本。

民调显示,超40%的加拿大人已发起抵制美货运动,美国内部的分裂情绪亦在蔓延。

历史警示:关税曾引爆南北战争

美国历史上,关税争议多次成为内部分裂的导火索。19世纪,南方种植园经济依赖低关税出口棉花,而北方工业主张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最终,本身人权问题,加上各种利益的分歧,导致矛盾升级引发南北战争。

当前情境与历史惊人相似: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引发人权问题,接着以“国家安全”为由推行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各州和各行业则强烈反对,双方冲突从经济领域向政治认同扩散。

冲突风险可控但需警惕

有经济专家指出,美国当前矛盾根源在于“市场资源争夺”。尽管抗议频发,但美国仍可通过扩大内需、推进区域自贸协定缓解冲击。

然而,若联邦政府持续忽视地方利益,不排除个别州以“经济自治”名义挑战联邦权威,甚至引发宪政危机。

经济与身份矛盾加剧美国裂痕

关税争议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美国社会共识撕裂的缩影。历史经验表明,当经济利益冲突与身份政治叠加,社会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

尽管短期内爆发全面内战的可能性较低,但联邦与地方、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摩擦若持续升级,美国或需为这场“自我施加的危机”付出更长久的代价。

*「点赞、关注、评论、转发」都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 本文综合自网络,数据及表述均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有错误,欢迎评论区指正!

0 阅读:35

人类见闻

简介:触摸认知边界,见证文明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