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屡陷“抄袭门”,创新之路到底在何方?

业界风云汇 2019-07-02 15:16:07

抄袭在商业领域是一种普遍存在。

近日,微博数码博主@搞机少女晒出苹果Mimoji与小米Mimoji对比图称:“大家感受一下。”该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于小米CC9 Mimoji功能形象抄袭iPhone相关形象的质疑。

对此,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在公司内部进行自审自查,确信Mimoji萌拍形象没有对其他友商包括苹果进行任何抄袭。

此外,小米CC真机照片曝光之后,网友质疑小米CC外观创新不足,无论是水滴屏和屏下指纹识别,还是机身背后垂直三镜头相机,整个手机的设计跟小米9、小米9 SE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这款手机颜色为白色。

智能手机行业相互抄袭早已经是普遍现象,该如何避免抄袭,打破创新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文:火火(业界风云汇)

行业抄袭无处不在

本次小米CC9 Mimoji功能形象被指抄袭只是冰山一角。

6月中旬,外媒THE CERGE曝光了小米西班牙官网的大幅促销海报抄袭3D画师Prter Tarka的作品。从主体的商品陈设部分,小米几乎是整体搬走了画师的原创设计,只不过将其中装置的部分原始替换为了小米自己的商品。

随后,小米公司承认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了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来营销自家的产品。为此,小米已经解雇了相关责任的员工,向创作者塔卡表达了歉意,并将作品做删除处理。

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展示了“全球首款双折叠屏智能手机”的实机画面,引来许多网友叫好,大家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下一代小米MIX的雏形。可仅仅过了一天,柔宇科技的董事长和副总裁接连在朋友圈用不文明的语言大肆指责小米“拿他人的概念炒作”,并声称自家的产品才是真正有折叠屏技术。

尽管小米和柔宇关于谁才是全球首款双折叠屏智能手机拥有者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也没有定论。不过,小米被指饥饿营销、抄袭等负面屡禁不止。

如今,小米已经成为国内四大手机厂商,但是小米早年创立时的黑料却在网络上频繁传出。网络传闻:“小米成立时,雷军不了解手机行业,于是想偷学魅族。雷军前往魅族找黄章谈合作,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每天促膝长谈,把魅族翻了个底朝天。雷布斯弄清楚手机运营的全部流程和模式后,自己创立了小米,把黄章气的七窍生烟。”之后,小米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除了小米,其他厂商联想、中兴等也被质疑抄袭过。之所以智能手机厂商主要是通过网络调侃或指责,而很少对簿公堂,是因为抄袭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也难以下定论到底是谁抄袭谁。

2017年9月,iPhone X正试发布,首推的刘海屏成为当时的亮点。2018年,国内众多手机品牌在外观上也开始模仿苹果,市面上安卓阵营的刘海屏手机层出不穷。

说到外观抄袭,国际厂商如苹果、三星、LG、夏普、诺基亚、MOTO等差别也不大。大家同质化都差不多,也存在着抄袭的现象。就在6月15日,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微博上调侃LG新机与红米Note 7外观酷似。

智能手机时代相比功能机时代,“抄袭门事件”要多很多。这也和时代有关,智能手机和功能机不一样,功能机键盘就可以有很多选择,而智能机在外观设计和屏幕上基本是一模一样。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智能手机上演“模仿秀”并非偶然,“没有太多发挥空间”是手机外观之间容易“撞车”的必然。只不过,海外品牌会更重视规避侵犯外观专利的可能,而国内厂商则缺少专利层面的顾虑,在经历各种参考借鉴之后,自然会面临外观极其相似的现实。

国产手机如何打破抄袭“死循环”

在智能手机时代早期,国产手机品牌以学习苹果,拿苹果为榜样。由于iPhone是智能手机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国内安卓手机阵营纷纷学习它。

这与我国国产手机起步较晚密切相关。2010年左右,在全球市场,苹果、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是先行者,我国的智能手机行业才刚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低。

国产手机专利权少,在关键的核心部件少,受制于其他国家非常严重。比如谷歌的安卓系统、索尼的摄像头、美国高通的处理机和芯片、三星的OLED面板等等,这些都要依赖进口。因此,国际主流厂商生产的智能手机产品,中国厂商也更多地选择跟随。

不可否认,我国的智能手机厂商模仿能力很强,小米、华为等通过模仿、微创新,加上自身的努力,而逐渐成长起来。小米、华为等智能手机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消费者崇洋媚外到国产手机成为主流,足以说明他们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企业发展壮大有一个不断蜕变的过程。早期腾讯旗下QQ产品被指抄袭,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和迭代,成就了腾讯在PC互联网时代的地位,后来又研发出了微信,成为史上最牛APP;阿里旗下淘宝网,从创立之初就被吐槽假货多,通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小米自诞生以来,被质疑产品抄袭的消息接连不断,如今也成为国内知名的公司。

这些公司创立之初都比较小,不断地通过学习,然后改良和创新,而逐渐走向成功,甚至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站在行业角度,需要理性看待智能手机在外观设计层面的“亲属关系”。合理的参考借鉴可以接受,但是完全照抄,或者95%以上的相似度,就需要引起重视。

近两年,由于国内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市场,加上美国对中兴的制裁、对华为的打压,国产手机品牌渐渐意识到创新能力、科技研发的重要性。

现在,国产手机品牌的专利权申请也在不断增多,比如华为麒麟处理器,还有即将到来的5G网络规则等。

今后,国产手机品牌积累够了足够的专利,不需要支付昂贵专利费的时候,才能继续提高利润,才会有更大的发挥创新产品空间。

同时,智能手机行业也会逐渐回归正道,以肆意抄袭为耻,为科技同步点赞。每个行业内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创新都抓在自己的手里,行业的兴旺发达需要靠那些有责任心、有开创精神和科技研发实力的企业,在相互学习启发的基础上,各展所长,推陈出新,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来说,在商业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好产品,才能获得发展的更好。做到厂商与厂商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互利共赢,这也才是未来的趋势。而不是存粹的相互抄袭,使用户的体验感越来越差。

0 阅读:1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