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高调宣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主动写信示好,同意签署5000亿美元矿产合作协议”。然而不到24小时,乌克兰官方迅速回应,否认存在任何信件或协议,直言特朗普所言“纯属虚构”。这场乌龙不仅让特朗普颜面尽失,更暴露出美乌关系的深层裂痕。
“矿产协议”背后的博弈特朗普口中的“世纪协议”实则充满蹊跷。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曾向泽连斯基施压,要求其配合签署一份象征性矿产协议,旨在为特朗普的国内政治叙事“贴金”。然而,泽连斯基坚持要求美国提供书面安全保障作为交换,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更戏剧性的是,泽连斯基借访美之机,在公开场合突然加码,以战争惨状照片和俄军暴行资料向特朗普发难,迫使会谈不欢而散。
盟友的“背刺”与算盘事件背后,欧洲势力的介入若隐若现。泽连斯基在“打脸”特朗普后,迅速访问英国并获高规格接待,英国首相斯塔莫被指是这场博弈的幕后推手。分析认为,欧洲多国担忧特朗普若重返白宫,可能推动乌克兰妥协停火,损害欧盟地缘利益。通过支持泽连斯基强硬表态,欧洲试图将美国捆绑在援乌战车上,同时削弱特朗普的谈判筹码。
特朗普的“业绩焦虑”面对连任压力,特朗普急需外交成绩巩固选民支持。此前,他高调废除所谓“拜登电动汽车强制令”(实为虚构政策),并宣称“追回3500亿美元援乌资金”,均被质疑数据造假。此次矿产协议闹剧,进一步暴露其团队对“速成政绩”的迫切需求。然而,乌克兰的强硬回应与欧洲的拆台,使得特朗普的“交易艺术”遭遇滑铁卢。
未来的连锁反应尽管特朗普改口称“愿与泽连斯基继续合作”,但信任裂痕已难以弥合。马克龙、斯塔莫与泽连斯基计划联合访美,三方可能联手向特朗普施压,要求明确对乌安全承诺。若特朗普无法兑现援助,乌克兰或将转向欧洲寻求支持,而美国在盟友中的威信恐进一步受损。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正如泽连斯基所言:“没有人比乌克兰更渴望和平,但和平不能建立在一厢情愿的表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