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是常有的事,但要是过度哭闹,妈妈们的心可就像被揪住了一样。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来表达需求或不适。了解宝宝过度哭闹的原因,并学会正确应对,是每位妈妈的必修课。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为啥会过度哭闹,妈妈又该怎么做。
饥饿引起的哭闹
宝宝胃容量小,消化快,很容易感到饥饿。如果到了喂奶时间还没吃到奶,宝宝就会用哭声来提醒妈妈。这种哭声通常比较急切,而且宝宝会有觅食的动作,比如小嘴不停地动,脑袋左右转动找乳头或奶瓶。宝妈小李家宝宝饿了的时候,哭声响亮,手脚还会乱动。这时,妈妈要及时给宝宝喂奶,喂奶时注意姿势,让宝宝能顺利吃到奶,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喂完奶后,记得给宝宝拍嗝,防止吐奶。
尿布湿了不舒服
宝宝皮肤娇嫩,尿布湿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尿液和粪便会刺激宝宝皮肤,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而哭闹。这种哭闹相对比较温和,宝宝可能还会扭动身体。宝妈小王每次听到宝宝哭声不太一样,就会先检查尿布。一旦发现尿布湿了,立刻给宝宝换上干净的尿布,并用温水清洗宝宝的小屁屁,擦干后涂上护臀膏,预防尿布疹。这样,宝宝很快就会停止哭闹,又变得乖乖的了。
身体不适引发哭闹
宝宝身体不舒服是过度哭闹常见的原因之一。比如肠绞痛,多发生在小月龄宝宝身上,通常在傍晚或晚上发作,宝宝会突然大声哭闹,身体蜷缩,双腿向腹部弯曲。宝妈小赵的宝宝就经历过肠绞痛,看着宝宝难受的样子,小赵心疼得不行。对于肠绞痛,妈妈可以顺时针轻轻按摩宝宝的肚子,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疼痛;也可以让宝宝趴在自己身上,利用身体的温度温暖宝宝的肚子。如果宝宝哭闹不止,要及时就医。另外,感冒、发烧、出牙不适等也会让宝宝哭闹。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症状,比如有没有流鼻涕、咳嗽、发热,牙龈是否红肿等,以便判断宝宝身体哪里不舒服,必要时带宝宝去医院。
环境因素导致哭闹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嘈杂、光线过强等,都可能让宝宝感到不适应而哭闹。如果环境温度高,宝宝会出汗,感觉燥热;温度低,宝宝又会觉得冷。宝妈小钱发现宝宝哭闹时,会先检查室内温度。如果温度不合适,就及时调整空调温度。同时,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给宝宝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和活动环境。
情绪需求未满足
宝宝也有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他们哭闹是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和安抚。比如宝宝睡醒后发现身边没人,就会感到不安而哭闹。宝妈小孙每次宝宝睡醒后,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宝宝身边,抱抱宝宝,和宝宝说说话。宝宝感受到妈妈的陪伴,就会停止哭闹,露出开心的笑容。妈妈平时要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和宝宝互动、玩耍,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宝宝过度哭闹时,妈妈不要着急,先冷静观察,找出宝宝哭闹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实在无法判断原因,或者宝宝哭闹情况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确保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