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无数风雨后的沉淀。他不仅有卓越的相声才华,还有着极强的布局能力,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他的规划下,德云社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模式,其中鼓曲社、麒麟社与主社三足鼎立,各自承担不同的演出任务,推动着整个社团的繁荣。
尤其是德云鼓曲社,已经成为国内戏曲演出的中流砥柱。它与德云社相声主力团队形成互补,德云社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而鼓曲社则深耕国内,如今已星火燎原,遍地开花。
2025年新年伊始,鼓曲社的演出安排得如火如荼,仅在1月15、16日的两场演出,门票便全部售罄,许多观众因购票不及时而遗憾错过。

为什么鼓曲社的演出如此火爆?一方面,郭德纲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另一方面,鼓曲社自身也具备相当的市场号召力。
此次演出的阵容可谓豪华至极,鼓曲社方面有张婉怡、陶婉岚、朱婉璐、朱婉蝶、徐婉捷、徐婉宣等人,而北京德云社则派出了老中青三代艺人联袂助演,包括老相声演员李鹤彪、李鹤东,中生代骨干谢金、刘哲,以及新生代后起之秀张鹤擎、彭龙海等。这样的强大阵容,自然让票房一路飘红。

值得注意的是,戏曲商演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近年来,许多专业戏曲团体面临生存困境,甚至有京剧名家公开呼吁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戏曲行业的经营难度可想而知,许多剧种的生存依赖于政府补贴,而真正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寥寥无几。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鼓曲社能靠市场养活自己,为什么其他戏曲社团不能效仿?”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毕竟,许多传统戏曲团体长期依赖补贴,对市场化运营缺乏经验。而德云鼓曲社的成功,恰恰证明了一点——市场才是最公平的试金石。它能否存活,不在于官方扶持,而在于观众是否愿意掏钱买票。
放眼当下,能够提前售罄门票的戏曲团体,除德云鼓曲社之外,几乎没有第二家。真正的好戏,不需要刻意宣传,自然会有观众买单。

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无论主流还是非主流,能在市场上生存并且自负盈亏的戏曲社团,才是最值得尊敬的。
如果国内的戏曲团体都能向德云鼓曲社学习,探索市场化之路,或许整个曲艺行业都将迎来新的春天。
那个就是垃圾,好意思让国家拿钱支持,应该让所有文艺体育类都回归市场,自负盈亏,这样你挣再多钱都是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