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的授衔大典上,大家头一回注意到一位个子不高的将军,他便是开国中将刘志坚。在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刘志坚三次因为打仗受了重伤落下残疾。他是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三位将领手下的得力干将。
新中国成立后,刘志坚一直忙着军队里的政治思想工作,为我军的政治建设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负责宣传和文化这块,他就跟管全国文化的江青他们有了打交道。在那个动荡的十年里,他也没能躲过风波。
【被定性为“关键时刻靠不住”】
刘志坚有个挺亲切的外号,大家都叫他“刘跛子”。这个外号不光是昵称那么简单,它还代表着大家对他所做事情的认可和赞扬。
刘志坚16岁那年就投身革命,一加入红军,他就去了军团政治部的宣传队,当上了宣传员。一直到长征开始前,他都在做文职工作。记得那次第五次反“围剿”,敌人一下子调来了六个师的兵力,猛攻我们的高湖垴阵地。刘志坚硬是挺在那里战斗,结果右腿不幸挨了一枪。
伤势还没顾上处理,红军就匆匆踏上了长征的路途,刘志坚只能被大伙儿抬着,一起步入了那漫长的征途。等腿上的伤渐渐好转,刘志坚又摊上了疟疾,这病日夜折磨着他,让他全身肿得厉害,连走几步路都费劲。
真是祸从天降,部队一到盘县白水镇东边那块地儿,国民党飞机说来就来,炸弹就往下扔。刘志坚眼疾手快,一把把身边的警卫员拽倒在地,扯着嗓子喊大家快趴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颗炸弹在离刘志坚不远的地方炸了,炸飞的弹片嗖的一下扎进了他的左腿,连膝盖骨都给削去了一块。
这回,两条腿都挂彩了,在那个衣服不够穿、食物也不足的年代,哪里还找得到多余的药来治他的腿呢。刘志坚心里明白部队的难处,硬是靠着一股子顽强的劲儿,跟着部队翻过了雪山,又趟过了草地。
刘志坚硬着头皮挺过了长征的艰难路程,但遗憾的是,他的腿因此留下了永久的伤残。抗战的烽火燃起后,刘志坚被八路军一二九师看中,担任了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一职,他与日军斗智斗勇,一次次投身到残酷的战斗中。
解放战争那会儿,刘志坚带头搞了个“三查”运动,这事儿中野觉得挺好,还当成经验报给了军委。邓小平、刘伯承两位大佬知道了,特地热情款待了刘志坚。后来,他又参与了襄樊战役,帮着四兵团一把手成功拿下了南雄、桂东、韶关,最后还解放了广州。
战争快要收尾的时候,刘志坚被提拔为中央军委情报部的副部长,后来还当上了部长。等到新中国一成立,他又被调去总政,当上了宣传部部长。
在干活那会儿,刘志坚明白了新时代建军的迫切需求。他看着我军干部们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下来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觉得在军政训练正式开始前,得先来一阵子的文化教育。
后来,刘志坚一门心思扑在了部队的文化教育上,还真做出了不少亮眼的成绩。
可谁能料到,过了没几年,刘志坚就被江青说成是“紧要关头信不过的人”。
刘志坚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当副主任那会儿,主要负责宣传和文化这块儿。所以,他和管全国文化这块儿的江青他们,打了不少交道。那时候,江青老往上海跑,总想着法子表现自己对毛主席的关心。
有回,江青跑到上海开了个座谈会,会上她说道:“毛主席在杭州那边,安全可没准儿。”这明摆着又是江青在挑刺儿。刘志坚心里头明白,既不能让江青揪住小辫子,也得为毛主席的安全着想,于是就把这事儿默默记下了。
刘志坚赶紧拿起保密电话,把江青的意思传达给了总参谋部。总参谋部一听,马上联系南京军区的许世友司令,让他赶紧想办法加强主席的安全防护。许世友司令迅速安排了安全部署,随后,刘志坚就驱车前往杭州,把情况向周总理、叶帅和林彪做了汇报。
刘志坚吃完饭从上海出发时,江青按老规矩应该已经在锦江饭店午休了。她睡觉时讲究可不少,走廊里不能大声喧哗,走路也得轻声,除了指定的服务员,别人都不能进去。因此,刘志坚怕打扰到江青休息,走的时候就没跟她说,只是通知了另一位相关领导。
可刘志坚第二天一从上海赶回来,就听人说江青在他走后生了气,嘀咕着:“刘志坚跑哪儿去了?一到节骨眼儿上他人就没了影儿。这家伙,不靠谱啊!”
刘志坚一听到那个评价,心里头别提多憋屈了,可他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咽,一边解释真实情况,一边还得跟江青道歉。经过这事儿,刘志坚算是彻底看清了江青的真面目。
【“你要小心那个人”】
1966年春节前夕,刘志坚正忙着办公,突然桌上的电话叮铃铃响了。刘志坚赶紧接起,电话里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刘副主任,是我,叶群。江青同志想找几位部队里搞文艺的同志聊聊,你们挑几个人,名单跟萧华商量后报给她,具体地点和时间江青同志会再通知。你还有啥不清楚的吗?”
叶群那话,压根儿不像是在商量,更像是直接给刘志坚下了命令。但刘志坚还是得弄明白:“咱这是要聊些啥呀?”叶群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确切知道,估摸着是关于三大战役的创作事儿吧!”
电话匆匆挂掉后,刘志坚立马跟总政治部主任萧华说了电话里的事儿。萧华这人脑子转得快,对江青也挺了解,他一下子就联想到毛主席在1963年、1964年那会儿对文艺界的那些批评。难道说,江青这是要拿那个批示精神来查查咱们部队的文化工作?
后来,萧华对刘志坚讲道:“你得提防着点那个人。不管谁领头去上海,都得立下三条规矩:第一,咱们部队文艺工作的路子得走对;第二,就带着耳朵去听听;第三,如果她问的问题跟实际情况差得远,先别急着跟她争辩,等回了北京,再交给总政党委去商量。”
刘志坚心里明镜似的,萧华提的那人和“她”指的就是江青。上次那事儿,江青的做派他可是亲眼见识过了,因此萧华的话,他牢牢记在心里头。
然而,刘志坚尽管已经相当谨慎小心,却仍旧惹恼了江青。
1966年后,江青和刘志坚都住进了钓鱼台,可刘志坚心里老觉得,自己身为军队干部,该在中央军委手底下干活。加上住在西山的叶帅老找他聊天,他索性就直接搬去西山住了。
在叶剑英和徐向前等老一辈将领的指导下,刘志坚动手写了好些文件和电报,给部队定下了不少特别的规定和必要的规矩。可这么做,却让林彪和江青心里头不大乐意。到了国庆节那天,江青就跟毛主席抱怨,说叶帅和刘志坚弄出来的规定实在是太多了。
见毛主席没提出反对,林彪很快就弄了一份文件。在陈伯达、江青他们的提议下,文件里还加上了撤销军队院校党委领导的内容。
说要取消党委领导,这在咱们军队的历史上可是头一遭。刘志坚一听就不同意,站出来反对。可陈伯达、江青他们一伙人,愣是把刘志坚的意见给驳回了。刘志坚看这样子是拦不住江青他们了,就去找叶剑英等几位老元帅一起想办法,这一下可把江青给惹恼了。
1967年的时候,陈伯达跳出来指控刘志坚是叛徒,他的理由就是刘志坚曾被日本人抓走过,但后来又活着回来了。这事儿对刘志坚来说,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1月11号那天,中央军委直接下了命令,把刘志坚的职务给撤了。
刘志坚咋就被敌人抓走又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呢?其实啊,那次经历是他当兵打仗时第三次挂彩……
1942年10月的一个夜晚,刘志坚跟冀南区党委的张策部长等人,带着一个骑兵小队,从邱县北边的营地出发,一路往枣强南边六分区的营地赶,目的是去传达党委的会议要求。六分区的司令员易良品得知后,赶紧让各县的领导到大师友村集合开会。
没想到,刘志坚带着队伍一到大师友村,就被敌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刘志坚二话不说,赶紧指挥队伍往村子外面冲。他骑着马刚往外冲,就被日军的机枪扫中,右腿中弹,直接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掉进了旁边的一条沟里。
刘志坚心里明白,这下是逃不掉了。他担心身上的重要文件落入敌人手里,情急之下,把那些机密文件撕了个稀巴烂,然后一股脑儿全吞进了肚子里。接着,他从兜里掏出那块怀表,里面藏着老婆的照片,他小心翼翼地把怀表埋进了土里。手里紧握着枪,刘志坚下定了决心,要跟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可刘志坚并没壮烈牺牲,原因是战前擦枪时一个零件掉了,导致手枪出了故障。敌人把他关在了枣强县大营村的据点里,对他进行了严酷的拷问。刘志坚面对敌人的恐吓,硬是一个字也没说,还催着敌人赶紧动手枪毙他。
日军的那个中队长啥也没问出来,连刘志坚到底是干啥的都没弄明白,心里头那个憋屈啊。可没办法,最后也只能把刘志坚给关了起来。
跟刘志坚一起被关的还有冀南文教总会的头儿赵鼎新。赵鼎新啊,其实是我军安排在敌人那边的卧底。他表面上听日本人的,负责盯着刘志坚,还得给他打饭呢。
刘志坚跟他说:“你找个打饭的空档,找个法子把我被抓的事儿传出去。”刘志坚啊,他是冀南那边我们军队的头儿之一,这儿的老百姓很多都认识他。一旦他被抓的消息散开,老百姓肯定会告诉总部,那样他或许还有救。
然后,赵鼎新悄悄地把这事儿告诉了一个变节的伪军,让他帮忙在老百姓中间传开。
刘志坚被抓的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八路军的指挥中心。冀南军区的头儿陈再道和政委宋任穷,立马就开始琢磨怎么救人。他们精心策划了一番,调动了三个主要的战斗团,然后在从大营到枣强这三十多里的路上,一连设了六道关卡,准备拦截。
不出所料,押着刘志坚的那队日本人,正好撞进了八路军提前布好的局。十几个假装挑柴的农民,迅速把柴火往路上一撂,就把汽车给拦住了。几声枪响过后,开车的那几个日本兵脑袋就像开了花似的。紧接着,八路军从路两边吹响了冲锋号,日军瞬间就被围得严严实实,动弹不得。
枪声响个不停,没过多大会儿,日军就全被打败了,刘志坚也被成功救了出来。当那些日军后来得知,他们抓的竟是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时,一个个大叫起来:“被骗了,被骗了!”
刘志坚被救回那会儿,腿上的枪伤厉害得很,连走路都不行了。军区就安排他到永年县王村,住在那个伪警备大队长的家里养伤。
这么说吧,刘志坚绝不可能是个叛徒。要是真像陈伯达说的那样是诬陷,那陈再道安排的埋伏就不可能得逞了。
不过,就算后来证明了“陈志坚不是叛徒”,他还是被关着,职位也一直没能恢复。
刘志坚在战场上吃过不少苦头,可他从没碰上过现在这样的事儿,有时他心里直犯嘀咕,觉得挺憋屈。不过打从他被拿下职位后,就被关进了一间小屋,外头还整整一个排的兵守着。
刘志坚日日夜夜都在想念着家人、老帅们,还有那些在战场上一起拼过命的战友。其实他不知道,他的夫人、老帅和战友们也正和他一样,心里满满的都是思念。
不过,刘志坚并没有被大家忘掉。在“九大”那会儿,许世友去找毛主席聊天,聊完正事之后,许世友就直截了当地说,希望主席能好好查一查刘志坚这些老同志的事儿。徐向前元帅也多次在不同地方提起:“陈伯达说刘志坚是叛徒,那完全是瞎扯。”
这句话就像是打开刘志坚新生活的魔法钥匙。隔天,一辆轿车开进了刘志坚住的小院子,来人态度很好,笑着说:“按照上面的安排,来跟您说一声,准备准备,明儿请您去参加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庆25周年招待宴。”
会上,刘志坚一身新军装闪亮登场,大家眼前一亮。他瞅着多时没见的战友,眼眶立马就湿了。接着,还在负责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元帅叫他去聊了聊,问了问他的身体和其他近况。打那以后,刘志坚总算是重获自由了。
刘志坚特别开心的是,他终于见到了老上司邓小平同志。关于刘志坚的工作安排,邓小平还特地给了他指示,让他在总政和部队里面挑一个。
最终,刘志坚决定去军事科学院担任政委。叶剑英得知后,对他说:“邓小平同志对你评价很高。”刘志坚听后,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肯定努力工作,不白费党对我的信任。”
1975年5月份,刘志坚突然接到邓小平的电话,让他赶紧过去一趟。他二话不说,开着车就直奔邓小平家。到了地方,刘志坚下车一看,嘿,张爱萍同志也在呢,看来也是被叫来的。进了屋,邓小平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俩啊,工作要有新安排了。张爱萍同志,你得去国防科工委;刘志坚同志,你得去昆明军区了。”
邓小平多年来在战场上历练,养成了说话干脆利落的性子,他开门见山,从不拐弯抹角,意思表达得飞快。张爱萍跟邓小平交谈时,刘志坚在一旁认真听着。邓小平对张爱萍直截了当地说:“你得做好科技人员的后勤保障,让他们能专心搞研究,把他们的后顾之忧都给解决了。”
跟张爱萍聊完后,邓小平转头对刘志坚说:“你到昆明后,头等大事是把军队的工作理顺了。记住,军队里绝对不能搞资产阶级那一套派性。还有,军队得和地方上的派性彻底划清界限。就这三项任务,虽然不容易,但我相信你能搞定。”
刘志坚懂邓小平话里的意思,就是要好好整整军队。邓小平问:“还有啥要说的不?”刘志坚和张爱萍一块儿摆摆手,说没了。邓小平就说了:“那就这么定了!”
没多久,刘志坚就被提拔为昆明军区的第一政委。他一到任,立马就去找了王必成司令员,把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告诉了他。接着,他们俩一起召集了师级以上的干部,开了个大会。
会议一完事儿,刘志坚和王必成就立马行动,花了一个月跑到军区最前线去做调研。他们一个个地查找问题,然后都给解决了。
工作虽然重回正轨,但刘志坚心里一直有个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是当年被人冤枉成叛徒的事儿。他天天都盼着哪天能给自己洗清冤屈。好在,1976年10月,“四人帮”终于垮台了,刘志坚激动得不行。
刘志坚在昆明一口气待了7年,退休后就回了北京,在西城的一个小院里安享晚年。后来,中央军委给老同志们平反,刘志坚那年被冤枉成叛徒的事儿,总算是有了个说法,他再也不用背着那个冤枉的名头了。
刘志坚虽然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但他心里还是时刻惦记着国家的事儿,根本闲不住。为了找乐子,他动手写了好几篇回忆文章,就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把革命精神给传下去。
刘志坚将军晚年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一直到2006年3月11日,他安详离世,那时他已经95岁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