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老物件你认出几个?六零后未必认得全,更别说70,80后

旺仔甜妹妹说 2025-03-23 15:08:44

老物件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老物件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老物件睹物思人,难忘的回忆,岁月悠悠,总会留下一些印迹。老物件的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文化的传承,每一件都有着故事和深厚的内涵。有老物件出现和曾用过的人们。别忘了它就是历史的见正,是前辈们用智慧和心血创造出来的!他们己经引象了几倍人的生活轨迹!如今的社会进步是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劳动的!

1、叫鼎锅,餐馆炒菜洗锅水就倒里面,油水多,泡饭吃,很安逸。在六七十年代 ,在农村 ,家家户户都有这种鼎锅,它可以烧水,也可以煮饭 。

2、棒槌:过去做被褥用布很多,老百姓为了节省,使布耐用,先用水洗好后,再用米汤浆一下,八九成干后放在石帎上用棒槌硾打,使其平整。再配一个捶被石!过去那个年代,被里、被面、褥里、褥面在清洗干净后,需要用米汤或稀释的面糊在进行进行浆洗,晾干后在喷水将其抚平,再放到捶被石上用棒槌反复捶打,使其平整有光泽!每年夏末都能听到棒槌、捶被石的交响乐……

3、那个叫手拉钻,金刚镶在那个手拉钻的头里,那时候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之说

4、大铁钟,生产队时期的上工,就会敲这样的大铁钟。还记得当年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铁钟吊在树上,上课,下课都会有老师敲钟。

5、药捻子。是坐在橙子上用双脚蹬的。是中药店的压药工具。

6、那是磨子与磨盘,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们那里几乎家家有!现在只有磨豆腐的家里可能还有。

7、木杈子, 打场的时候用来翻场 打完场后,垛麦秸垛都用得着 八九十年代,家家都有三四把 现在都不打场了,所以几乎都没有了

8、当年买剃头推子,每把1.37。理发馆,学生头一毛二,成人二毛,冼头五分,吹风五分,烫头一元,按家里4个男人算,一年就把钱省岀来了。当年还有一种木把老式剃头刀,更便宜,剃秃子更省钱。理发的手动推子,更早的是两只手用的,左手持推子撑控,右手握一个木柄左右摆动剪发,比图片上这更早更老可能是第一代推子,又大又笨重,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9、篦子, 过去人们不只身上有虱子,连头发上也会生虱子。这个篦子的篦齿很密,能把粘附在头发上的虱子和虱卵(也叫虮只)梳刮下來。看到篦子,就记起子中篇小说《梨木梳子》,八几年登在《小说选刊》上,曾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好多好作品看后全忘了。

10、风车,榆次人叫“扇车”。一种体积高大的,是脱粒粮食时吹开粮食外壳的作用。图中这种小型的是碾谷子时,把米和糠分开的作用。中间那个滑。斗是小米粒的出口,前面高处的出口是米糠的出口。 动力是人用手摇动那个摇把,转动扇车腹中的几片风頁,从而用风力按米和糠的不同比重,风力把比重大的米粒从中间出口溜下来,比重小的米糠从前面吹出去。 现在有的边远乡村仍在使用。

11、自行车座椅,这个在六七八十年代非常的实用而且流行。主要是用于二八大杠自行车上,方便于小孩子做在自行车比较安全方便。有没有做自行车前面被车闸夹到手的?当时有一种改造的儿童车斗,在自行车后轮旁边再加一个轮子上面有个斗,孩子坐在里面,上班送幼儿园,下班再接孩子回家,冬天乜不冷,比这个好。

12、这个看了半天,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有人知道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