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见习记者 丁家诚 记者 王夏琴
2025-04-21 21:31:40
“山村收菜计划”后续
“我们要参加!高山食材好,又能助老,一举两得!‘山村收菜计划’算我一个!”
这个春天,要让山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事干、有钱赚的淳安人、“千屿千味”饭店老板邵贤彬有个幸福的烦恼——为了让他帮助的老人们菜种起来更踏实,今年特意回村里跟老人们签了个协议,但现场发现想签协议的老人太多了,他“吃”不下那么多菜了。为了不伤老人们的心,通过橙柿互动·都市快报想呼吁有需要的餐饮企业或者单位食堂也帮忙消化消化。
4月8日,我们跟着他去了山里签约,做了详细报道,并开启了“山村收菜计划”。

查看
报道发布后,杭州一些餐饮老板们纷纷响应,还有不少市民也留言要买一些淳安本土时令蔬菜和农产品。
上周,邵贤彬特意设了个饭局,请有意向的几位餐饮老板一起面对面商量如何推进“山村收菜计划”。

这些餐饮老板是:青邻食堂、现代饭儿、大唐海鲜、大唐隆宴、福缘居、金仲帮、德明饭店、民厨饭堂、新凯旋、彼福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其中三家是米其林餐厅,两家是社区老年食堂,其余的也都是杭城知名餐饮店。
端上饭桌的,全是采用源自他家乡——淳安海拔680米的左口乡官田村的食材做的菜:由高山萝卜、豆腐、土猪肉炖煮的千岛湖临岐暖锅,农家春天采摘的野胡葱晒制的梅干菜炒火腿,用山泉水慢炖而成的千岛湖鱼头,选用当地散养土猪并加入本地辣椒提味的红烧土猪肉……
几位餐饮老板边吃边聊,对菜品赞不绝口,愈发对收菜计划有了信心——
“这个包头鱼汤太鲜了!”
“我喜欢这个小鱼干,酥脆可口!”
“这青椒炒腊肉里的腊肉,和别的饭店还真不一样咧!”
“这些都是我们要的好食材!”
……
“收菜计划”群英谱

青邻食堂、现代饭儿、大唐海鲜、大唐隆宴创始人唐延胜 ——杭州最勤奋的食材猎人
“有好食材,我们就进啊。”
杭州的封神土菜“大唐隆宴”,背后有一位不知疲倦的食材猎人——唐延胜,他旗下的1家大唐隆宴、3家大唐海鲜、2家杭州标杆社区老年食堂,都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和追捧。
唐延胜是“山村收菜计划”第一位响应的。他1992年开店至今,已有30来年。“现在大家条件好了,对食材要求越来越高。”唐延胜说,做餐饮的,最要重视的就是食材。他经常奔波于杭州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深藏于乡野间的美味。
淳安本地的乳花猪,黄鳝,新安江源头的一些优质食材,他旗下的餐厅都已经在用。
他对食材有自己的理解,“现在很多菜水里泡过,要不就是大棚菜。口味完全不一样,我们要纯自然的。”

福缘居老板郭连宝——杭城餐饮人气王
第二个加入的是福缘居老板郭连宝。郭总和唐总是相识多年的好友,“大唐隆宴”就是他俩合开的饭店。郭总一手打造的“福缘居”更是全国闻名,拥有16年良好口碑,是来杭州旅游的食客们必打卡的“本帮菜馆”。
郭总是一位正统科班出身的厨师,1985年便投身餐饮行业,至今已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近40年,2009年更是一圆夙愿,开了属于自己的饭店。
“做餐饮啊,一定要有自己特色,不要人云亦云,要坚持自己。”
今年55岁的郭总,说起话来神采奕奕,眼神中闪烁着对餐饮事业的热爱。23张桌子 4个灶台,清明小长假游客生意可以做到一天十几万的营业额,是餐饮界名副其实的顶流。
这次收菜计划,郭总积极参与。“好的食材是美味佳肴的基础,我们要从源头上保证菜品质量。”

“金仲帮”何仲浩——杭城最年轻的米其林老板
“现在的年轻人也喜欢土菜,好吃的菜,我们都做。”
杭州最年轻的米其林餐厅老板、金仲帮创始人何仲浩,他的餐厅在2023和2024年连续两年荣获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金仲帮没有固定的菜系,只要是被年轻人喜爱、符合当下潮流的佳肴,都会被纳入菜单。
他特别提到,自己一直喜欢挖掘一些新奇有趣的食材,这次收菜计划中的腌肉和笋,就是他希望引进的特色菜品,“我想收一些腌肉和笋,本来就是喜欢找让人没见过的菜,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
而桌上来自左口乡的干菜,也让何老板记忆犹新,“这个菜我在邵总的滨江店,第一次吃就印象很深刻,特别香,如果可以之后也要去收一些回来。”

“德明饭店”朱海频、圆圆夫妻——老牌神店的接班人
“每天6点起来做饭,天都没亮就去了!”
30年历史的老牌杭帮菜餐厅,在朱海频和圆圆夫妇接手后的五年里,更是连续在2023和2024年入选米其林指南餐厅,稳扎稳打继往开来的“餐二代”。
这对90后夫妻在餐饮界被戏称为“神雕侠侣”,他们做起餐厅来格外拼命,每天雷打不动清晨6点就起床,天还没亮就赶到菜市场,即使睡眼惺忪,也要对摊主们说:“老板,鱼杀十条!”“老板,这个菜来十斤!”他们对食材的严格要求和热情可见一斑。
圆圆特别喜欢吃淳安菜,她觉得淳安菜入味、下饭,尤其喜欢其中的小河蚌。她曾去过杭氧和滨江店的“千屿千味”,惊讶道:“这个饭店的淳安菜比去千岛湖吃的还要好吃。千岛湖以鱼为主,而这里更偏向山里风味,更有农家乐的感觉。”淳安菜鲜嫩、鲜美的特点,深深抓住了朱海频夫妇的胃。“这么好吃的菜,一定要收啊,有多少我们就收多少。”

“彼福贸易公司”张钧强——卖牛肉的小胖哥
90后的张钧强是做肉类进口贸易的,每年都能做到5000万+,作为肉类供应链,杭州有许多米其林、黑珍珠餐厅都在用他的肉产品。
他只做有品质保障的产品。基于自有供应链优势,他在东山弄菜场和中山北路分别开了两家“碗里香”小吃店,是杭州第一家敢用和牛做煎包的路边小吃店。
国际贸易面临风浪,张钧强马上跑到山东考察牧场。“那里牛养殖条件更好,肉质也鲜美。这些好的食材应该走出当地,面向全国。”
对于这次的收菜计划,他也有自己的心得——
“一方面是我们要让这些老人知道,年纪大了也是有价值的,让他们看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另一方面是老人们的菜种得确好,千屿千味我来了很多次,这里的土豆和蔬菜都很新鲜,就像20年前的菜味,有回归本源的味道。”

“民厨饭堂”张力——临时报名也要参加
张力是临时加入的,他是在一个饭局上听说了这个活动,马上找到我们说他也要参加。
阿力开店已有5年,为了找好的食材,每天都亲自去淘菜,走过山东、南京、三亚、舟山等地,而在杭州城内,他没事也总去老街坊逛几圈。“我之前都是去大马弄,拿杭州本地农民的菜。有一次我还遇到一个萧山的老伯,骑着电动车卖自己腌的咸菜,只有一坨我也收。”
在历总的印象中,千屿千味的烟熏火腿和时令蔬菜,是整个杭州都吃不到的,“昨天来这里吃到一个莴笋,那真是香啊。早上千岛湖刚拔下来,晚上就吃到了。这个莴笋颜色鲜绿,脆香。”
这个活动正好契合他的想法,“我本身就喜欢做公益,收老人们的菜,既能让她们开心,我们也能拿到好菜,互利互惠。我不怕贵,就怕菜不新鲜。”

“新凯旋”郑燕——淳安人当然要帮淳安人
说到杭州烧烤界的扛把子,新凯旋烧烤绝对是其中之一。
从凯旋路上一家小小的烧烤摊,到如今火爆杭城的烧烤老字号,新凯旋一路走来,历时二十二年,是杭城实打实的品牌老店,也是杭州人的“深夜食堂”,生意超好的,尤其是“夜宵时间”,感觉人就“没断过”。因总店开在大学门口,所以它更是无数大学生的青春记忆。
这里的烤黄鱼、小炒鸡、羊汤、烤茄子和烤玉米小串都是食神级别的美味。还有香脆的臭豆腐和烤年糕、烤香菇,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除了各种美味的烧烤,还有特色的千岛湖临岐农家暖锅。
“为什么我们生意还不错,因为回头客多,我们一一般10桌客人中有8桌是回头客。为什么回头客多,因为那我们坚持选择优质的食材,尽心做好每一道菜。”
所以一听到邵总的“山村收菜计划”,同是淳安人的她立马拍手同意。“首先,淳安人当然要帮淳安人,更何况是淳安老人!第二,千岛湖三个字已经就是品质保证了,更何况是来自“奶奶牌”“爷爷牌”的食材呢,肯定好呀,当然要收。”
相约“五一”后
山里去收菜
“我老家在安徽,父母特爱种菜,茄子、辣椒、冬瓜之类的,拦也拦不住。种出来的菜百分之一千是吃不完的,但是他们就要种啊。”大唐隆宴创始人唐延胜感慨。
在唐总父母眼里,种菜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存在感”,是他们价值的体现,也是对子女爱的表达。

“去年我去收菜,当我把钱给老人的时候,他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真挚,做小辈的最希望看到老人这样的笑容。”邵贤彬更是深有感触,“就像过年回家的车后备箱,是一种情怀。不仅老人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老人。”

饭局上,老板们更是期待早日去村里看看,大家对后续的配送方式也作了可行性分析:从淳安到市区的配送,有人提议在当地物色可靠的配送队伍,也有人建议借助货拉拉等成熟的平台......
“等到5月份,土豆和野笋就能摘了。”邵贤彬建议,“五一”过后的第一个周末,一起去大山里推进“山村收菜计划”。
责任编辑:丁家诚 审核:陈奕 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