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私服站桩,把公演唱成商演,郑钧的“嚣张”也该醒了

小悝说电影 2022-09-02 19:15:33
01:初舞台的郑钧组,以“躺赢”出圈

《披荆斩棘》第一期刚开播时,有两个组面对的口碑是完全不同的。

以陈小春为代表的“初代哥哥”组,尽管人气和实力一直居高不下。

但看到陈小春和张智霖他们的初舞台,都或多或少给人一种“吃老本”的感觉。

而且第一季刚看完,第二季又来刷存在感,即便他们能力再强,但看多了,也会有些疲劳。

这时候观众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对比陈小春他们的冷遇,郑钧和苏醒带领的“表面功夫”乐队组,却迅速地从哥哥堆里脱颖而出。

他们能脱颖而出,全靠“摆烂”,全靠玩世不恭的舞台态度。

别的哥哥们在排练,在焦虑,但郑钧和苏醒他们,不是在躺着聊天,就是在拿拖鞋拍蚊子。

更甚至,对着节目组的镜头,就堂而皇之地开始“假排练”。

有人过来了,就抱起吉他弹一弹。人一走,又放下吉他闲聊。举手投足之间,说不出的嚣张与狂妄。

但郑钧他们的这种“摆烂”,这种狂妄,丝毫没有让观众觉得不妥。反倒还一致认为,这是他们的“摇滚”精神。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有实力。

郑钧这组,不论单独拎哪一个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乐界人物,也都有那么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这种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自信,在苏醒知道《南山南》就是马頔唱的后,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从来没有离开过舞台的他们,面对唱跳,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躺赢”。

从出场,一直到初舞台前。

郑钧他们就是在“玩”。

到了初舞台,他们“玩”的底气就凸显出来了。四个人就那么往台上一站,再一开嗓,演唱会的感觉就来了。

一切都看似那么随意,却又给人一种扎实且柔软的冲击感。

这种冲击感,不仅仅是情怀带来的百转千回,也有淳朴音乐带来的神清气爽。

陈小春张智霖这些初代哥哥身上欠缺的直击人心,还有新意,都在郑钧他们这里得到了满足。

所以,初舞台随便“玩玩”,参加节目“爱谁谁”的郑钧组,一出手,就拿了一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种躺着真能赢的结果,无疑让郑钧他们面对舞台,更有了闲庭信步的狂妄。

只不过他们的这种狂妄,到了第一次公演,却被狠狠地打脸了。

02:取消“舞美”,让郑钧组惨败

郑钧他们组,尤其是郑钧,面对其他哥哥,从始至终都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嚣张与狂妄。

或许这是摇滚歌手都共有的灵魂核心,不服从规则,不知道服软,更不会向任何人妥协。

在第一次公演前,其他哥哥都尽可能地避开强劲对手,毕竟输了不好看,而且也可能面临淘汰。

但到了郑钧这里,他就无所顾忌了。

一挑,就是“初代哥哥”四人组。

陈小春他们的人气,虽然跟吴克群比,还略微逊色了一些。但就实力而言,谁敢小觑?

能从上一季《披荆斩棘》杀出重围的哥哥,不论对节目规则,还是现场观众的喜好,以及公演技巧,都可谓是游刃有余。

敢头一个站出来跟他们硬刚,郑钧的嚣张,完全写在脸上。

恐怕直到这时候,郑钧他们都以为,公演,说到底比的还是音乐。而论玩音乐,他们都底气十足。

这种底气,在他们排练的时候,就表现得更明显了。把莫文蔚的《忽然之间》,改了又改。

改到最后,音乐表达的意思,与节目组构建出来的舞台效果有些相悖。

用郝云的话来说,他们四个人往舞台上一站,有点像突兀的“白雪公主”。

《忽然之间》,是莫文蔚为纪念湾湾地震创作的。这首歌的唱腔,都偏细腻与柔软。

而歌词,满满的都是爱与希望,是那种从废墟中重生的力量感。

所以导演组在设计舞台的时候,也构建了一个“废墟”的立意。

单从导演组立场来看,他们这样的舞台设计,并没有什么不妥。

导演组为了构建这个舞台,前后投入了一个月的时间。花去的人力与物力,可想而知。

但郑钧他们改歌的时候,犹如脱缰之马。他们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来。把一首歌,改得“面目全非”。

直到公演前几天,越排练,越觉得不对劲。在自己的音乐,还有导演组幕后付出之间,郑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音乐。

用他的话来说,只要为了音乐,就“爱谁谁”吧。

协商到最后,导演组就给了郑钧两个选择。

一个是按照现在的舞台设计录制,另一个就是放弃所有的舞美设计,按郑钧自己的想法走。

很显然,导演组已经生气了。

不然又怎会到公演时,把郑钧他们舞美扒得一点都不剩?

就连公演的演出服都没有,郑钧他们最后只能穿着私服上场。

尽管节目组对这段协商过程选择了一笔带过,但这背后的矛盾与硝烟,是显而易见的。

导演组闹得这么不体面,过了么?

实际想想也是能理解的,团队辛苦策划了一个月,临到公演前几天,却来了一个全盘否定。

搁谁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一贯“爱谁谁”的郑钧,一意孤行地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坚持。

等到了公演时,穿着私服的四个人,在其他组一众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间,显得格外突兀。

别人的舞台,不说艺术,最起码视觉效果满满,让现场观众的体验感极佳。

但轮到郑钧他们,随意穿着私服的四个人,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卖力地踩着太空箱,卖力地扯着嗓音。

不论是唱腔还是现场气氛,和初舞台并没有什么不同。更甚至,比初舞台还要随意。

随意到看他们的表演,就像是在看一场廉价的商演。

而且最让观众无法接受的是,郑钧他们对《忽然之间》的魔改。

不是说他们唱得不好,而是唱出来的韵味,完全变了。

改了这个,改了那个,最后唱出来的意思,有些“四不像”了。

用马頔的一句话来说,他们的这次表演,和其他舞台一比,就像是打了很多补丁,但还是漏了的破棉裤。

在揭晓公演结果时,张震岳的表情就暴露了一切。什么都没有,就光唱,哪里能赢?

对比郑钧组敷衍的表演,陈小春组这次的公演,就显得有诚意许多。

就单单从舞台背景的搭建,就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了。

老式的港风背景,让陈小春他们还没开始表演,舞台的故事性就已经向观众铺陈开了。

舞台的故事性,还有陈小春四人的唱功,以及配合得几乎完美的舞蹈,让整段表演,在视觉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呈现。

面对陈小春他们这样的舞台诚意,向来自诩“爱谁谁”的郑钧,输得一败涂地。

03:不肯“披荆斩棘”,才是郑钧组输的关键

实际一开始,郑钧他们组占尽了优势。

四个有人气,也有情怀的大vocal,唱一首抒情歌,只要拿捏到位,就不难在公演里杀出重围。

但郑钧他们,却输得一败涂地。

到最后也只拿了“第六”的名次。

能把一副王炸,打成如今的烂牌,郑钧他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不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在说到要跟导演组更改舞台设计时,郑钧曾调侃着说道:“不是我们在披荆斩棘,而是导演组在我们这披荆斩棘”。

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从初舞台到第一次公演,郑钧他们就一直在按照着自己的方式“玩”这档节目。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所有哥哥都在唱跳,包括已经六十“高龄”的杜德伟,也在唱跳。

但郑钧这个组,却只在“唱”上打转。

他们不是不能跳,而是对于跳,他们不擅长。所以,郑钧组选择性地屏蔽了跳。

郑钧这个组能一直这么摆烂,无非就是擅长唱的他们,在舞台上也只选择了唱。活跃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哪里会有什么压力?

对于一公的结果,信的反应是习惯唱的他们,不适应综艺节目这种形式。

实际不是不适应,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作出过适应的尝试。

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圈打转,观众看第一次表演,会为他们的唱功和情怀打动。

但接连几次都是这样,有了其他精彩舞台的对比,郑钧他们的唱功,就显得不那么吸睛了。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