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养羊的汉子,名叫老王。老王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养羊也跟养草一样,随性得很。他的羊圈,说好听点是“自然通风”,说难听点就是“四处漏风”。这天,老王发现羊少了一只,满心纳闷:“我的羊咋就少了一只呢?难道是被外星人抓去研究了?”他围着羊圈转了好几圈,才发现羊圈的栅栏有个大窟窿,原来是被一只调皮的羊给拱坏了。老王挠挠头,自言自语道:“哎呀妈呀,这羊可真是聪明,知道从这儿跑。不过,跑就跑呗,反正羊圈里还有不少呢。”于是,他心安理得地继续过日子,仿佛啥事都没发生过。
第二天,老王又发现羊少了一只。这下他可急了,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赶紧去查看羊圈,发现那个窟窿更大了,像是在嘲笑他:“嘿,你咋还不修呢?”老王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拍着自己的脑袋说:“我这脑子,真是进了水了!咋就没想到及时把羊圈修好呢?”
于是,老王开始行动了。他找来木头、钉子,还有一把大锤子。他一边修羊圈,一边嘟囔着:“这羊可真是给我上了一课啊,要是早知道它们这么能跑,我早就把羊圈加固得跟碉堡一样了。”他修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踏实了许多。没过多久,羊圈修好了,老王还特意在周围加了几道防线,生怕那些羊再跑出去。
从那以后,老王的羊再也没有丢过。他逢人就说:“这‘亡羊补牢’可真是个好词儿啊!虽然羊是跑了一只,但好歹剩下的羊都保住了。要是我不修羊圈,说不定哪天羊就全跑光了。这事儿让我明白,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就像我,要是不及时修羊圈,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老王的故事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笑着说:“老王这人,脑子虽然有点慢,但总算开窍了。”不过,老王可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心里清楚,这“亡羊补牢”的道理,他已经牢牢地记住了。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犯老王这样的错误吗?考试没考好,我们总是抱怨题目太难,却没想过是不是自己平时没好好复习;工作出了问题,我们总是怪运气不好,却没想过是不是自己没做好准备。等到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才慌了神,开始想各种办法来补救。其实,只要我们像老王一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所以,下次再遇到问题时,别像老王一开始那样拖拖拉拉,赶紧行动起来吧!说不定,你也能像老王一样,把损失降到最低,还能学到宝贵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