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曹操也评价,此人才是奸雄鼻祖

魔法剧说 2023-02-24 16:23:19
三国志作者陈寿将他和曹操的顶级谋士郭嘉相提并论,诸葛亮也说,没有他就没有三分天下的蜀汉。曹操也说,此人才是奸雄鼻祖。这位奇才就是蜀汉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关中扶风郡人,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法真,乃是东汉名士。父亲法衍,曾任东汉司徒左监。建安初年,法正为躲避关中战乱,迁居益州,投奔当时的益州牧刘璋,因其放浪不羁,不喜逢迎,没有得到刘璋的重用,先让其担任新都县令,后改任军议校尉的闲职。刘璋割据天府之地益州,既没有雄心争霸天下,也不用心治理蜀地。这让法正很是失望,渐渐萌生了放弃刘璋另寻明主的念头。

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性情投合,也认为刘璋不足以成大事,两人便想到荆州的刘备,相比刘璋,刘备贤明远播,广得人心,两人便开始谋划用刘备取代刘璋。公元211年,曹操打败关中的马超,兵锋直指益州的门户汉中。刘璋担心曹操攻打益州,法正与张松便劝刘璋邀请刘备带兵入蜀相助。刘备大喜,军师诸葛亮为他制定的战略计划,第一步就是占据益州,随即亲自带兵进入益州。但刘备率军驻扎在益州葭萌关后,便开始广束恩德,收买人心,再加上有人告发张松勾结刘备,准备攻打成都。这让刘璋大怒,随即下令杀死张松,与刘备开战。

由于刘备的大军战斗力强大,连续击败刘璋军队。面对这种情况,刘璋的谋士郑度,提议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让孤军深入客场作战的刘备缺乏粮草,不战自溃。刘备知道后十分担忧,但法正只用了一句话就打消了刘备的忧虑,他从对刘璋的了解判断,刘璋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后来事情果如法正所料,法正的回答看似轻描淡写,内中蕴藏的实则是对人性的洞悉。经过一年多的激战,刘备冲破刘璋军的重重防御,终于抵达成都。刘璋本来打算死守,有手下想要出逃投降,被他果断诛杀。为了震慑其他人,刘璋还将此人的妻子送到军中受辱,可见抵抗之心。但是法正及时写了一封劝降信,对刘璋晓以利害,并和马超突然出现等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迫使刘璋开城投降,帮助刘备兵不血刃拿下成都。

论刘备夺取益州的战役,法正庞统攻推第一,诸葛亮在庞统阵亡才带兵入蜀,功劳稍逊,又因为庞统战死,法正由此一跃成为刘备的谋主。法正并非只擅长战场策略,在政务上也有建树。法正与诸葛亮、刘巴、李严等人一起制定律法蜀科,有力的抑制了益州豪族的专权自治。

公元217年的汉中之战,乃是法正44年人生旅途中最辉煌的绝唱。据史料记载,作为刘备集团争夺汉中的首倡者,法正从天下大事的角度出发判断,此时曹魏集团,留守汉中的只是夏侯渊和张郃率领的偏师。如果刘备速战速决,完全可以赶在曹操主力赶到之前拿下汉中。对法正的判断,刘备十分赞同。

于是在公元217年,刘备调集精兵猛将对汉中的曹军展开了凌厉的攻击。在汉中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法正亲自参与谋划的定军山之战。走山道绕到夏侯渊军队背后的定军山,占据高地优势,让勇武绝伦的猛将黄忠大破夏侯渊,将之斩杀。

定军山之战取胜后,刘备趁机将剩下的曹操军逼退到汉水以北。可是等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赶来,刘备军的兵力重新回到劣势,双方野战,刘备军不利,只能退却,当时箭如雨下,刘备心怀不忿,不愿后退,没有人敢劝谏,法正居然奋不顾身挡在刘备前面,劝的刘备后退。刘备冷静下来之后,听取了法正的建议,和曹操相持。曹操劳师远征,刘备则有诸葛亮在后方保证后勤,渐渐扭转颓势,并派遣黄忠、赵云等率领机动部队不断出击,最终曹操无奈之下撤离汉中。汉中之战以刘备夺取整个汉中获得完胜而结束。

汉中之战后,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大封群臣,法正被封为护军将军、尚书令。此时的法正实权和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达到人生巅峰,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同年,法正却阖然长逝,刘备为之痛哭流涕。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刘备生前只追谥了法正一个人,哪怕是庞统、关羽、张飞等元老宿将也没有得到此等待遇,可见刘备对法正特别亲近和信任。纵观法正的一生而言,出奇妙变,洞察根本是其谋划的独到特点。他的才干堪与同时代的郭嘉、贾诩、鲁肃、陆逊以及庞统比肩。

5 阅读:2597
评论列表
  • 2023-02-27 10:07

    得地利得人和却得不到天时终究一场空

  • 2023-02-27 10:12

    先时徐庶入曹营,次时庞统落凤坡损落,再到法正突然离逝,只剩诸葛一人孤身谋划所谓都是天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