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继位时,已有了中央集权的底子,中央相制的出现,文制、武制的分离,以及郡县的大规模普及,还有郡守的设置。在魏文侯执政时期,他的麾下有无数耀眼的名字,而这些名字中最重要的是这两位,魏成子、翟璜,魏成子是魏文候的弟弟,他在魏文侯执政早期是十分关键的人物。魏成子享有千仲俸禄,他拿出九成来结交天下的贤士,先后为魏文侯推荐了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可为帝王师的贤人,他们也都受到魏文侯的重用。
子夏又名卜商,是孔子的学生,被尊为孔门十哲,在孔门中乃特别重视经艺者。田子方是子贡的学生,是个很奇怪的人,他并不狂傲,却给人狂傲的感觉。某次太子击出行,碰到了田子方,就给他行礼,田子方没有还礼,太子击就很生气,就问他,是富人应该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应该自大呢?田子方大声说道,当然是贫贱的人,富人怎么敢对人自大?国君如果对人自大,就会失去国家,大夫对人自大,就会失去封地。丢了国家,谁还把你当国君?丢了封地谁还把你当大夫?而我们这些穷人,话说的不好,事办的不好,老子穿上鞋就走了,反正我到哪都是穷人,我凭什么不能狂啊?太子击如梦初醒赶紧给田子方道歉。
第三位段甘木就比较普通了,这是普通的君求臣的故事,在魏文侯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段干木请出山辅佐。上面这三位大多是思想层面的,教导魏文侯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君主,也从侧面反映了魏文侯的执政特点,任人唯贤,保持谦恭,尊重贤人,只有那样才会有人到你的麾下效力。魏文侯早期都是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没有爆发什么战事,也没有过多的劳损民利。相对于南伐郑国的韩国,还有内斗不断的赵国,魏国处于积蓄实力的状态,此消彼长之下,魏文侯已经成为三晋中最为年长、实力最强的角色。而当魏文侯开始行动时,一个个传奇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史书之上。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以吴起为将,攻打秦国,又在第二年再次伐秦,秦军退守至洛水一线,被迫放弃河西高原,魏国设立西河郡。翟璜推荐吴起担任西河郡守,并在此训练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也是在这一年,魏文侯准备讨伐中山,任命乐羊为将,魏国直接越过赵国向中山国发起攻势。这是魏文侯时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除了乐羊的主力军外,吴起统领的西河军也参与了此次战争,太子击也随军前往。这场仗前前后后打了三年,攻占中山国。魏文侯将其封给太子击,令李克辅佐,尽量稳住这片土地。同时,魏文侯准备修筑邺城,以此来遏制赵氏南下的步伐。翟幌便推荐了西门豹,西门豹利用邺城的地理优势,鼓励百姓从事商业,获利颇丰。邺城的百姓对西门豹很感激,十分拥护魏国的统治,成为魏国坚固的战略前沿,多次抵御赵国与燕国的进攻,甚至还对燕国进行反击,夺回了不少领土。
公元前405年,齐国发生内乱,田会在糜丘反叛降赵,向三晋求援。赵烈侯命孔青为主帅,组建三晋联军,一路攻打到了齐长城,齐康公还被联军给俘虏,三晋由此搭成了齐国这条线,与周天子建立联系。齐康公请求周天子册封三家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也是在这一时期,魏文侯立李悝为相国,在魏国的土地上进行变法,开战国变法之先河。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勤于除草,收获时也要快收,防止天灾对庄稼的伤害,鼓励种植多种农作物,以防农作物闹灾时产生饥荒。魏国人口稠密,地少人多,李悝的政策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现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扩大田租收入,进而使得国家富强起来。此外,李悝推行平地法。在李悝的思想中,粮价太贱,农民入不敷出,粮价太贵,城里人负担不起。针对这种情况,李逵分别在丰年和灾年设定上、中、下三等,好年成,官府会收购一定量的余粮,灾年成,官府售出一定量的粮食。这是后来王朝的均输。李悝的平地法制止粮价的暴涨暴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农民破产和平民流亡,巩固小农经济,从而富国强兵。此外,李克还制定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法典,后来秦国的秦律和汉朝的汉律都是在这部法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补充而成的。
此外,魏文侯联合三晋南伐楚国,驱逐了楚国势力并占领榆关,打开魏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至此魏国可称完美,但是魏国却有一个大雷,这个雷足以影响天下,那就是三晋一体。三晋的版图不说是犬牙交错吧,也是我中有你,魏文侯一直在团结三晋,承担一个大家长的身份,他知道,只有团结的三晋才能展现表里山河的优势,才能爆发纵横天下的力量,但三晋的分裂也是必然的,尤其是册封为诸侯后,最后一层遮羞布被撕了下来,分裂已经成为必然,但那些魏文侯已经看不到了。在被册封为诸侯后,仅仅过了七年,魏文侯病逝,他为儿子留下了一个富足的、拥有无数人才的强大国家。魏文侯执政长达50年,是魏国乃至战国的至关重要的君主之一,或许没有之一。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各国统治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谋求富国强兵,从而取得兼并战争的不断胜利。魏文侯率先变法,开创了布衣卿相之局和礼贤下士之风,让魏国在战国早期独步天下。
魏文侯可以培养士人,可以任用士人,也可以尊敬士人,但是最终还是不能信任士人!而这一条最终造成了魏国的衰落!
魏文候没重用吴起,一直防着吴起,魏武重用吴起,也防着吴起,只有楚悼王才是吴起的伯乐
最完美的国君难到不是秦孝公
读历史里面说的贤士,指的就是刁钻狠辣之人。
[赞]
魏文侯秦孝公赵武灵王[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