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大将军梁冀马上就要颠覆大汉政权了,就没人管管吗?
绝大部分大臣依旧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置若罔闻。
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人叫皇甫规。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县人。
其爷爷是度辽将军皇甫棱,其父亲是扶风都尉皇甫旗,他的侄子就是汉末平定黄巾起义的主要将领皇甫嵩,当然这是后话了。
别看皇甫规出身名门,但是对当时朝廷的状况,可以说是一知半解,这就是他为什么敢做出头鸟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初生牛犊不怕虎。

公元144年初,那时大将军梁冀还没有对朝廷大员进行大清洗,皇甫规就找机会见到了太后梁妠,委婉的劝梁太后好好约束大将军梁冀。
梁太后欲哭无泪,我要是能管得住梁冀,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不过,梁太后还是将希望寄托在了皇甫规的身上,劝他参加今年举行的举贤良活动,入朝为官,帮助自己约束大将军梁冀。
所谓的举贤良,实际上就是大将军梁冀为了给朝廷换血走的过场,上来的人都是大将军梁冀钦点好的死党。
当然,当梁太后给大将军梁冀举荐皇甫规之时,大将军梁冀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毕竟一个人翻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万万没想到,在应试对策这个最后环节上,皇甫规居然讽议时政,将矛头直指大将军梁冀及其梁氏外戚集团。
这样的人,大将军梁冀怎会将他留在朝堂之上,于是给他判了个最后一名,只任命了一个郎中。
皇甫规感觉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托病辞官,回家乡教书去了。
当然,皇甫规还认为这场戏是梁太后联合大将军梁冀一起在戏耍自己,于是在他教书之时,不断地抹黑梁太后,使得梁太后的名声一落千丈。我们今天很多人了解的梁太后形象都是摄政专权、为虎作伥,极负野心,与皇甫规的宣传有很大关系。
公元145年正月,即位不到半年,年龄不足3岁的汉冲帝刘炳驾崩了,很符合他的谥号“冲”,一辈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朝中很多大臣甚至都没有见过这任皇帝。

下一任傀儡皇帝由谁来担任呢?
大将军梁冀很快找到了两个竞选者,他们都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安乐夷王刘宠的孙子:一个是渤海王刘鸿的儿子,8岁的刘缵;另一个是清河王,18岁的刘蒜。
大家看我的《神丐说历史(东汉)》也那么久了,考考大家,大将军梁冀会选择这2人的哪一个当皇帝呢?
如果按照正常人的选择,肯定会选择18岁的刘蒜,首先他已经成年了,其次刘蒜其人才华横溢,知书达理,虽然刚成年,但是做事非常的老练果断,很适合做皇帝。
但是,适合做皇帝的人就不适合成为大将军梁冀的傀儡皇帝,大将军梁冀要的是年幼易掌握的傀儡皇帝。
大将军梁冀学习当年的阎太后秘不发丧,派人抓紧接刘缵进宫。
太尉李固立刻发现了异常,直接找上大将军梁冀,质问其用心何在?
大将军梁冀骂道,你不过是朝廷的一条狗,这种事不归你管!
李固说,正因为我是朝廷的一条狗,我才该看好国家的大门,防止鼠辈作乱。
李固的这句反驳,着实把大将军梁冀怼得哑口无言。
无奈,大将军梁冀只得召集朝廷大员们,开会商议立谁为帝之事。
前文已经说过,此时的朝中重臣基本上都是大将军梁冀的人了,所以大将军梁冀根本不怕与李固对阵,顺便还能起到“指鹿为马”的作用。

果然,支持立刘蒜为帝的人员名单出炉了——太尉李固、胡广、赵戒、大鸿胪杜乔。
双方辩论到深夜,大将军梁冀就在一边看戏,最终宣布了一个今日暂时休息,明日再辩。
当然,哪还有什么明日再辩,就在双方激烈辩论之时,刘缵已经被秘密接入了皇宫,第二天天还没亮,梁太后就在大将军梁冀的威胁下,宣布了刘缵登基为帝,就是汉质帝,又是一个极符合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