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救人反被扣款的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揪得慌。这世道,好人伸手救人,没承想反被自家平台的算法扣了工钱,倒像是做错了什么似的。
有人骂这是“法律漏洞”,有人叹“人心不古”,可细琢磨起来,这事儿倒应了那句经典名言——“紧急状态无法律”。乍一听,这话像是说紧急情况下无法可依,其实不然。
它说的是危难关头人性该有的那点儿光亮,是法律对人性善意的宽容。
这“紧急时无法律”的格言,源头在中世纪的教会法。那时候的人便懂得,火烧眉毛的当口,若还死守规矩,反倒要酿成大祸。好比两人同落海中,争一块木板,体弱的被推开溺死,这事儿搁平常是杀人罪,可到了生死关头,法律却网开一面——毕竟活一个总比死一双强。

这个基本道理,后来被写进刑法,成了“紧急避险”的条文。按《刑法》二十一条,为了保命保平安,不得已损了旁人的利益,只要不过分,便不算犯罪。
法律早给危急时刻的善举留了活口,哪里是漏洞?分明是给人心腾了块地界儿。
可如今外卖员救人被扣款,倒像是把活人往死规矩里按。平台算法冷冰冰,只认准时率,不认人命关天。但法律不糊涂。
您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白纸黑字写着:“好人救人,免责!”——只要别故意使坏,哪怕救人时出了岔子,法律也兜着底。例如去年上海有位退休医生,半夜撞见产妇难产,顾不得没行医执照,挽起袖子接生,母女平安。
事后却被罚“非法行医”。老百姓不干了,法律也说了公道话:人命大过天,紧急时行善,该免则免。可见法理人情,原是一体两面。
再看那“卡纳安德斯之板”的典故。两人落海争板,体强者活,体弱者亡。这事儿要论道德,自然不够光彩;可要论法律,体强者却算不得杀人犯。
为啥?因为生死关头,法律容得下不得已的自保。古希腊哲人早看透了:法律不能逼人当圣人,只能护着人别当恶棍。

如今外卖员扔下电动车去救人,和那抢木板的人,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为着更大的善,舍了眼前的规。平台若拿算法压人,反倒是把活人当成了机器。
有人要问:法律管得了平台吗?当然可以。且看前些年疫情防控,政府一声令下,封城封路。有人硬闯关卡被拘,法院判得明白:“应急状态”虽未到“紧急状态”,但为大局着想,该守的规矩还得守。反过来想,平台算法若只顾效率,不顾人命,岂不是和防疫期间强闯卡口的莽汉一个样?法律能容紧急避险,自然也不该容算法“暴政”。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紧要关头得讲变通,法律也是如此。
话说回来,外卖平台扣款的事儿,错不在法律,而在人心。法律早把路指明白了:紧急时行善,该奖不该罚。
可有些企业,偏把算盘珠子拨得震天响,眼里只有KPI,没了人情味儿。这倒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拉车夫拼命跑单,到头来被车行克扣工钱。

如今这算法,不正是新时代的“车行老板”?可社会终究在进步。从前工人罢工争权益,如今咱也得争个“算法向善”。法律既然给了底气,咱就该较这个真儿:救人反被扣款,于法不合,于情难容!
末了,想起里一桩防火的旧案。某人在禁火期烧荒,被抓个正着。法院却判了无罪,为啥?因为那火烧的是自家田埂,为保庄稼不得已而为之。
法官言说:“紧急时无法律,不是无法,而是法外容情”。
千百年来,法律和人情从来不是对头。外卖员救人被扣款,该改的不是法律,是那些铁石心肠的规矩。毕竟,算法再精明,算不出人性的温度;条款再周全,兜不住世道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