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克兰与美国达成矿产合作协议的消息引发国际舆论震动,正当外界还在消化这一协议对俄乌冲突的潜在影响时,美国突然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
在美方的发言中,其要求俄方停止“阻碍和谈”,否则将面临严厉制裁的发言,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暗藏着美俄博弈的深层逻辑与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
美乌达成的矿产协议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损毁与经济重建需求迫在眉睫,美国累计提供超千亿美元援助,但持续的资金缺口促使双方转向“资源换重建”模式。
在俄乌冲突中,虽然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曾宣称美国将动用俄被冻结资产援助乌克兰,但真正引爆局势的,是乌克兰将油气矿产控制权拱手让予美国。
乌克兰作为全球重要的矿产储备国,其稀土、天然气、锂矿等资源成为谈判筹码,在此背景下,双方以“重建投资基金”为核心框架,试图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据最新协议中附带债务减免条款,美国将乌克兰3000亿美元外债削减至仅需偿还1000美元,换取泽连斯基政府签署协议,这样的条件让此刻面临着巨大困境的泽连斯基极其的心动。
俄军战场压力和美方债务减免的“台阶”被迫接受协议,乌方将允许美方介入其能源开发,并将多项战略资源的控制权移交美国公司,只为换取美国缩减3000亿美元贷款至1000亿美元的“体面台阶”。
但是这一交易的本质就是资源上的抵押,乌克兰用未来财富换取短期生存,而美国则以“救世主”姿态完成对欧洲粮仓与矿产资源的战略控制,可是但协议未解决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
乌民众也对此项协议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哈尔科夫等地居民抗议“卖国条约”,但政府已无力扭转资源流失局面。
对俄态度的转变
美方这样的行为就是在俄乌冲突下对乌方经济的收割与资源的掌控,通过协议锁定乌克兰矿产,美国既填补了自身产业转型的能源缺口,又掌握了未来与俄罗斯谈判的筹码。
自特朗普上任过后,在俄乌冲突上,美国就多次的表现出了想要促成双方谈判的,并上任后多次宣称“24小时内结束战争”,并公开批评拜登政府应对冲突不力,将俄乌责任归咎于拜登政策及泽连斯基拒谈的态度。
甚至自2025年1月起,美就多次与俄方重启高层对话的,在俄乌问题上进行商议,特朗普更是多次通过“真相社交”平台喊话普京,强调“美俄友好历史”并释放缓和信号,试图塑造“调解人”形象。
2025年2月至3月,美俄在沙特利雅得举行多轮会谈,累计时长超24小时。特朗普宣称会谈“进展迅速”,承诺推动停火,甚至单方面宣布“泽连斯基已准备好谈判”。
而俄方则是更加谨慎的进行回应,仅称会谈“艰难但具建设性”,这样不同的表现也体现出了双方在此问题上不同的态度。
美方试图以“减轻制裁”换取俄罗斯让步,但俄方借会谈拖延时间巩固战场优势,导致谈判成果虚化。
可是就在4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发表声明的表示,若俄乌和谈无实质进展,美国将停止斡旋并“撒手不管”,实则施压俄罗斯接受谈判条件。
美方的变脸与俄方的回应
美方这状似威胁的话语,也隐含着“重启对乌军援”的底牌,以及五角大楼被曝囤积300余套“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可随时经波兰输送至乌克兰的现状与威胁。
美国的变脸逻辑是在利益驱动下想行动逻辑,美国是在通过矿产协议确保对乌资源控制后,试图以终止调停为筹码,迫使俄罗斯在谈判中让步,以巩固自身在东欧的战略利益。
美智库对此进行了分析称,美国的行为其实本质上就是针对俄方的行动趋势,意在通过“打谈结合”策略削弱俄方战场优势,同时避免过度刺激俄方导致冲突升级。
而对于美方的如此发言,俄方则是对此在外交上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并对美国的如此行动进行了定性。
普京明确回应美国施压称“停火不现实”,俄军在苏梅州持续进攻,意图建立“安全区”并最大化谈判筹码,俄军使用温压弹等改良武器压制乌军防线,乌方士兵伤亡率攀升,战壕内80%人员带伤作战。
俄外交部要求美方先敦促乌克兰停止袭击俄境内能源设施,否则拒绝和谈,俄方释放与美合作开发稀土的信号,试图分化美乌利益联盟,但遭美方冷处理。
同时俄罗斯外交部称美国一边以“停止斡旋”施压俄乌妥协,一边秘密推进与乌克兰的矿产合作协议,本质是通过“谈判烟雾弹”掩盖对乌资源掠夺,破坏谈判诚意。
俄方认为美国此举是为冲突长期化导致的战略透支寻找“替罪羊”,试图将谈判失败责任转嫁俄乌双方,以掩盖其自身斡旋策略的混乱与失效,这是美方的一种责任性甩锅行为。
面对乌方的行动,以及美方的施压,俄军则是持续扩大对乌东四州的控制,并在苏梅州等地发起温压弹攻势,通过强化实际控制区对冲美方“施压弃谈”的威胁,表明“以战促谈”决心。
俄国防部宣称已建立“不可逆战场优势”,暗示即使美国退出斡旋,俄方仍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目标。
俄方坚持要求美国及欧盟全面解除制裁作为和谈前提,并拒绝在乌东领土主权问题上让步,普京政府强调“谈判底线由战场决定,而非美国最后通牒”。
结语
现在俄乌冲突陷入到了一种僵局状态之中,乌克兰既无力扭转战场颓势,又丧失资源主权,而俄罗斯虽占优但面临国际孤立风险,双方短期内难达停火共识。
在废墟之上,乌克兰以资源换取重建机遇,但协议背后的利益分配、安全保障与地缘平衡,仍需时间验证其真正价值,这场资源与重建的博弈,终将书写进大国关系的历史篇章。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号称“造福两国人民”,矿产协议引发乌民众不满》——环球时报
《鲁比奥放话:如果俄乌和谈再没进展,美国就不管了》——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