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产业的主导者,正通过系统性政策重构全球资源治理体系。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政策不仅覆盖稀土原矿,更将永磁体、合金等下游应用产品纳入管控范围,形成"全链条封堵"。数据显示,中国掌控全球68.57%的稀土产量与39.21%的储量,在重稀土领域更是占据97%的市场份额。这种战略资源的集中控制,使得中国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具备精准打击能力。
中国稀土管理的升级体现在三个维度:
1. 产业链整合:通过《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2024年稀土开采配额增速降至5.9%,形成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双寡头"格局,控制85%的开采指标。这种集约化管理显著提升了中国对全球稀土价格的调控能力。
2. 技术壁垒构建:中国稀土加工技术全球领先,可将稀土纯度提升至99.9999%,而美国企业仅能达到99.5%。这种技术代差使得美国即便获取原矿,仍需依赖中国完成关键加工环节。
3. 资源储备拓展:2025年1月,中国在云南红河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在资源量达115万吨,其中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总量超过47万吨。这一发现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优势地位。
关税战与稀土反制的博弈逻辑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与中国稀土管制形成典型的"非对称博弈"。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重点针对航空航天、半导体等"中国制造2025"核心领域。作为反制,中国立即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实施对等关税,并同步启动稀土出口管制。这种"以资源换技术"的策略直击美国要害——五角大楼承认,其83%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87%的高端武器系统需通过中国加工环节。
美国的关税政策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一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另一方面却在37页的豁免清单中保留了稀土、石墨等战略物资。这种"既要打压又要依赖"的困境,暴露了美国在关键领域的结构性脆弱。例如,特斯拉Model 3每辆车需90公斤高纯度石墨,而全球90%的此类产品由中国供应。ASML光刻机的激光反射镜同样依赖中国技术,若供应链中断,全球半导体产业将面临瘫痪风险。
五代机产能受限:稀土断供的直接冲击
美国五代机生产线正遭遇"稀土饥荒"。以F-35为例,单架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涉及雷达系统的钆、发动机涂层的钇、激光瞄准器的铽等关键元素。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数据显示,其库存稀土仅能维持18个月的生产需求,而新建供应链至少需要5年时间。更严峻的是,美国试图替换F-35上的中国合金零部件时,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中国控制的供应链。
这种困境在海军新型F-45"雄猫2"战机上更为突出。该机型采用全电推进系统,其永磁电机对稀土的需求量是传统战机的3倍。美国国防部评估,若中国持续实施稀土管制,到2027年F-35年产量将下降40%,直接影响美军全球部署能力。
六代机研发停滞:技术代差的深层危机
美国六代机项目F-47正陷入"材料瓶颈-技术降级-成本攀升"的恶性循环。根据波音公司披露,F-47的隐身涂层需使用8-12公斤重稀土,是F-35的2倍以上。其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依赖中国加工的铼合金涡轮叶片,而全球70%的铼资源加工能力集中于中国。若无法突破材料限制,F-47可能被迫降级为"五代半"战机,丧失对中俄六代机的技术优势。
更严重的是,中国稀土管制已引发连锁反应。雷神公司的AN/APG-83雷达因钕铁硼磁体短缺,探测距离缩短30%;通用电气尝试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替代稀土涂层,导致成本增加40%。五角大楼虽计划投资50亿美元研发无稀土雷达技术,但至少需8年才能实现量产。这种技术替代的滞后性,使得美国在未来十年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美国的稀土困局源于三重结构性矛盾:
1. 资源禀赋不足:美国虽拥有芒廷帕斯矿,但该矿以轻稀土为主,重稀土储量仅占全球0.5%。即便开采,仍需运往中国精炼,形成"矿石出口-加工进口"的闭环模式。
2. 技术代差显著:中国稀土精炼成本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且掌握从开采到分离的全流程技术。美国试图通过"矿产联盟"(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重建供应链,但这些国家的加工能力不足需求的5%。
3. 地缘政治制约:蒙古的稀土需经中俄领土运输,越南的稀土项目依赖中国资本,乌克兰矿区因战争无法稳定供应。这种地缘格局使得美国难以构建可靠的替代供应链。
在这场博弈中,全球战略资源格局正加速重构。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刚果(金)、坦桑尼亚等国布局15个稀土矿项目,而美国则试图通过《深海金属储备法案》开发海底资源。这种"陆权"与"海权"的资源争夺,预示着未来国际竞争将聚焦于深海、极地等新兴领域。

中国稀土战略的升级,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权力转移的缩影。通过出口管制、技术壁垒与资源储备的三重手段,中国正从"资源提供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这种转型不仅重塑了中美博弈的底层逻辑,更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美国五代机产能受限与六代机研发停滞,可能打破延续数十年的空中霸权平衡。
对美国而言,短期内需通过"矿产联盟"与战略储备缓解燃眉之急,长期则需在稀土替代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等领域实现突破。但无论何种路径,都难以在5-10年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对中国而言,应继续强化稀土产业链控制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标准制定,同时警惕西方国家联合开发海底资源形成的替代供应链风险。这场稀土博弈的终局,或将决定21世纪全球科技与军事力量的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