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案件回顾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关注”,这样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也让我了解您的需求,感谢您的支持!
前段时间清明节刚刚过去,人们总能在那一天感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的祭祀习俗。
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网红”校长郑强教授曾经说过“祖坟是守不过四代的,但是,潮汕地区却能守四十代”。
这话一说,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关于潮汕的祭祀文化,关于祖坟,关于故乡。
时代发展下的清明节
曾几何时,清明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我们早期的祖先信仰,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节。
但是,在如今,清明节对于很多年轻的朋友们来说,可能就只是古诗词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却早已体会不到细雨纷纷,大锅生火,告慰祖先,黄纸飘飞的节日气氛了。
对于现在的年轻朋友们来说,清明节最实际的意义,可能就是那一天的假期。尤其是今年清明节,周一上班,周三放假,周四上班,周六又放假了,也让很多的朋友们念念不忘。我想,就在那一天假期之中,很少会有人真的是去祭祀祖先的吧。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各大视频平台上,见到一些地区一大家族一起祭祀的场景。在那一天,在世界各地的家人们,都纷纷回到故乡,举办隆重盛大的祭祖仪式,场景也是令人动容。
其中,就有潮汕。潮汕位于中国南边,紧靠南海,有许多的文化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潮汕的祖祠文化。
“网红”校长----郑强
曾经,“网红校长”郑强曾经说过,“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反观潮汕地区,祖坟却能守40代”。
这一位郑强教授,既担任着党委书记,又是我国化学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具体的研究方向高分子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就在这两年之中,教授们的生活,似乎被发现,离年轻人们越来越远。随着短视频兴起,有很多所谓的“教授”“专家”都会给年轻人们提“建议”,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
但是,郑强教授,却在这样一股风气之中,深受年轻人们的喜爱。与其他严肃的专注于研究领域的学者不一样的是,这位教授,酷爱演讲,喜欢表达。
他的存在,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于一些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揭示深刻的道理,没有高高在上的劝诫,对于热门事件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也非常明白如今年轻人们所面临的一些压力与困境。
他曾经说过一句“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这样的爱国言论,深受年轻人们喜爱。
他担任贵州大学领导的时候,力排众议,砍掉了一些树木,为的是给同学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些所作所为,简直戳到了年轻人们的心坎上。
而这一次,他针对潮汕祖坟的说法,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诚然,鬼神之说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了,但是,是否还要尊重风俗,以如此盛大的形式,来告慰祖先,祭祀祖坟呢?这值得思考。
都是思乡之情的承载
在这一片中华大陆之上,大家虽然都是炎黄子孙,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各族却仍然存在着纷争。
战争,导致了很多的人的背井离乡,举家迁徙。
因此,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原地区归属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中原地区也因此融合了许多文明,形成了特殊的文化。
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由于文明的碰撞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也就不同。
祖祠,在中原地区,这样的大型祭祖文化,并没有那么地流行,大多都是一些大家族们,会另外修建祖祠,修订族谱。
但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因而,在历史之中,父母亲人,兄弟子女,很可能分散异乡,一次战争,可能就会导致此生再不相见。
从这一方面来说,祖祠族谱的修订,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更别说,在那个车马很慢,全靠信件来交流的时代了。
在很多中原人的心中,故乡的概念,会比祖祠的概念更为深厚。
但其实,追根究底,是同样的一种感情,很多人都会说,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辈子,童年所在的地方,就是故乡,是灵魂安息的地方。
祖祠,也是同样,一个是大的范围,一个是小的具象化的地方。
潮汕地区,祖坟能守40代
在郑强教授口中的潮汕,是一个家族观念非常重的地区。
由于潮汕地区紧靠南海,也因此,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潮汕人民遇到灾难,都迁移到了别的国家。潮汕人民就在整个世界范围之中,组成了一张一张的关系网。还由于潮汕人民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海外的潮汕华人们也都互帮互助,潮汕华侨甚至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潮汕商人,有着“东方犹太人”的美称,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一种的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特点,也是他们家族观念所带来的影响。
也因此,潮汕祠堂是潮汕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在潮汕,如果要建造一座祠堂,那简直堪比建造房屋,甚至要更加精细,对于一些木雕石刻等工艺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座祠堂,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历史,存放着整个家族的族谱,对于一大家族的人来说,祖祠,就是他们魂牵梦萦,生死相依的地方。
据统计,大概有3000多万的潮汕人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可能也正是因为许多潮汕人身在海外的原因,潮汕的家族文化不仅在历史中没有消退,反而更加稳固了。
潮汕祖祠,就是潮汕3000多万海外潮汕人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家乡,承载了他们的灵魂,就像是一个坐标一样,无论身处在哪,心中却永远有一个栖息之地。
也因此,每次祭祖的时候,对于潮汕人民来说,也不仅仅是祭祀的目的,很可能,也是一年一度的家族聚会,热热闹闹地办一场,带着家里的孩子认识一下家族里的人,更是将家族文化传承下去。
这些,应该就是潮汕祖坟能守四十代的原因吧。
新型祭拜方式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们,却已经渐渐遗忘了这种的风俗,网络时代的来临,可以说,真的改变了整个世界。
前段时间的疫情,会有着客观存在的地域距离,很多人不能回归家乡,不能去祭祖,这就是现实条件。
因此,某些公司就研发了一种新型祭祀仪式,通过网络进行祭祀仪式。
这种方式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慰藉那些由于客观原因而不能回归家乡的人们,如今,却反而越发流行了起来。
其实,不只是祭祖,甚至是祭拜菩萨,放花灯,都也有了更简单的网络模式。
只需要点击一下屏幕,只需要花上一定的金钱,不需要自己设身处地地处于某种环境之中,就可以在家里完成一系列的事情。
这样的风气,我们不知是好是坏,但是它却在特殊时期,抚慰了大家的心灵。
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2023年的财报显示,很多地域的房地产经济下滑,已经动摇到了根本,很多的年轻人们几乎已经完全不考虑买房的需求了。
就在这种快节奏的模式之下,996的工作时间之中,确实,也能够理解年轻人们“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自己都养不活了,能抽出时间花出金钱在屏幕上点两下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鬼神之说已经不再流行。
在很多老人家的观念之中,是相信在清明那一天祭拜祖先,烧一些冥币,金元宝之类,是可以到达已故的亲人们手中的。
因此,许多的老人,还是会遵循着风俗习惯,在那一天,去往墓园扫墓。但是,非常矛盾的是,老人们又会觉得那些地方不吉利,因此也不会带着孩子们过去。
所以,在许多年轻人的心中,本身,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不相信鬼神了,对于这些事情本就少了几分敬畏。再者,老人家们也总是不愿意带自己的孩子前往墓园,觉得不吉利。
最后,导致了如今的年轻人们对于这些传统习俗,也不甚在意了,人死如灯灭,这才是年轻人们心中的想法。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中国城市化的步伐。还记得,在小的时候,还能见到一个一个的小土堆,或者是一排一排的墓地,现在,却是一栋一栋的“公寓楼”,价格堪比买房。
在清明节那一天,大家祭拜亲人,就是对着墙上那一栋栋的公寓楼,甚至还需要排队,才能轮到自己祭拜,有这个排队的功夫,不如平时多去几次,清明节那一天,就在家里休息休息。
所以,很可能不是年轻人们不想动,而是社会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挣钱太难,大家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祭祀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家族团结。一年一度的聚会,也早就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祭祀目的,更像是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回归故乡。
传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文化,或许,也不应该避讳祭祀,我们不宣扬鬼神之说,但是我们也尊重风俗习惯。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们来说,上班已经耗费了他们绝大部分的心力,但凡有一天休息,肯定是想躺在家里,好好的休息休息。
其实,这也都是个人的选择,没有必要强迫自己改变习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每个人家乡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根据自己选择,合理安排就可以了。
最后,祝愿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前程似锦,能在工作之余,保有自己生活的权利。
时间精力问题,清明一般扫近的墓,国庆或重阳扫远的墓。我知道爷爷的父亲叫什么,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
又有什么用呢?!
十代八代的很普遍吧
屁话
40代大概就是一千年前,就是唐宋左右,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