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人类的视线出现了变化,从中世纪抬头望神,到向外看大自然(英国),和向内看人的内心(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后半夜的法国,是卢梭首先注视自己的内心,点亮了启蒙运动的灯塔,照亮了美好的浪漫主义时代,也是人本主义的辉煌。影响法国和世界的价值观一直到今天。

图:巴黎的彩虹

图:让·雅克·卢梭
1. 坦诚的自传
卢梭的自传一共有三本,《忏悔录》上下册和《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这是卢梭在发表《爱弥尔》,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普通人的禁锢的根源后,被迫害和驱逐,在逃亡期间写的。那时候的卢梭,剥去了为上流社会附庸的外衣,回归自己。真诚地注视自己地内心和忏悔一些过往。善良和真诚并不难,坦诚不易,正如卢梭。
他在书中记录了自己的真情,爱上了华伦夫人,她的温柔智慧让17岁的卢梭终身难忘,两人并没有发生肉体之亲,一生都相互爱恋,互相帮助,精神鼓励,让人感动。当然,卢梭也透露了自己曾经在教堂偷东西陷害修女的故事,忏悔终身。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帮助普通老百姓,特别是贫苦人民改变命运的政治主张不后悔,虽然导致自己惨遭不幸,四处食不果腹的流亡,但是他坚持这是善良和正义的,也是他的责任。

图:《忏悔录》(第一部)

图:《忏悔录》第二部
2.关注自己的内心,点亮启蒙运动
第三本书是继《忏悔录》(第一和第二部)后,卢梭的最后一本自传。前两本书更多的是坦诚,而第三本则是深刻。对人生的深思:关注自己,了解本性与自我,在自己身上找到慰藉、希望和安宁。
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免不了妒忌、伤害、陷阱,但是如果有对自我清晰的认知和培养,可以不再花时间在无畏的争执上,而是走自己的路,不断反省和精进自己,找到自己理想的情感状态。
如果我能在内省中理清我的思绪,并将残留其中的痛苦抚平,我的沉思就不至于是完全没有一丁点儿用处的,没有虚度最后的光阴。每每我对平素我心赖以为生的感情与思想多一分了解,我就会对自己的天性与脾气多一分明白。
——让·雅克·卢梭
储备一些才干去对付困境,积累困境,让未来更加从容。逆境也强迫我们转过头来认清自己,很好的学习。学会智慧、诚实、谦逊,学会不高估自己,哪怕是从敌人那里学得这一切,是永远也不会嫌晚的。
幸福没有永恒,只是潮涨潮落,用一颗纯洁的心应对当下。幸福的真正源泉在我们自身。

图:《忏悔录》续集,《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