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博士医生晒出2023年收入截图:年薪26万,12月月薪1.6万。乍一看,这数字在北京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似乎有点“打脸”医生“高薪”人设?
别急着下结论,咱来一层层扒开这份数字背后的真相!
【网友分享工资】
这位爆料者是医学博士,刚工作两年多,收入构成堪称“教科书级”医生薪资模板:

【岗位情况】
北京三甲医院作为医疗界的“天花板”,薪资结构却藏着不少“反直觉”真相:
“熬工龄”的游戏规则医生收入遵循“前低后高”曲线。工作前5年,收入增长缓慢,因为医院更看重“经验值”。这位博士刚入行,收入主要靠基本工资和少量绩效,未来随着职称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收入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多劳多得”的另一面三甲医院的绩效考核堪称“地狱模式”。门诊量、手术难度、科研论文,甚至患者满意度都挂钩收入。这位爆料者如果在普通科室(如全科),收入可能比外科、急诊等“创收科室”低30%以上。医生的薪资,从来不是学历说了算,而是“价值创造”说了算。
“隐形成本”吞噬幸福感医生的“26万年薪”背后,是全年无休的值班、随时待命的急诊,以及牺牲掉的双休和假期。北京的三甲医院里,住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60+小时,一年到头休不到10天完整假期。这钱,到底是“体面”还是“心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待遇分析】
单看数字,26万年薪确实低于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平均水平。但如果把医生职业放在长周期看,这笔账又有了新解法:
“时间复利”的职业曲线医生是典型的“时间朋友型”职业。工作10年后,这位博士的年薪大概率突破50万,而互联网行业35岁后的“中年危机”却难以回避。医生的价值,是随着经验积累呈指数级增长的。
福利待遇的“隐形护城河”三甲医院的薪资之外,福利是“隐藏款”。五险一金全额缴纳(公积金每月3000+),还有科研基金、学术出国、职称补贴等“隐形收入”。这些看似无形,却是医生职业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博弈医疗行业本质上是“公益属性”,医生的薪资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这也是为啥,北京的医生薪资被互联网“吊打”,但依然有人前赴后继考执业医师、挤破头进三甲。对很多人来说,医生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最后】
把所有数字串起来看,这位北京三甲医院博士医生的薪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医疗行业的现实与理想。26万年薪在北京确实不算高,但医生的价值从来不只是薪资能衡量的。
如果你追求短期高回报,医生行业可能不是最优解;但如果你看重职业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这份“慢热型”薪资曲线依然值得期待。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让你用“前5年低薪+高强度”换“后10年高薪+社会尊重”,你冲不冲?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下期继续拆解“别人家的工资”!
我一年5万都没有,怪不得看病那么贵
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单独计税
医生收红包都是这的几倍,这都是隐形收入,我妈乳腺癌看病做手术给了一万红包
要不是看到医院后院那么多豪车我差点就信了
还没得我们四川邮政区县公司副总高
月薪3000的高级电气工程师路过。
那是纸上显示的,还有没显示的[得瑟]
医生不一样阿,越老越香干阿,8年制本硕博连读,毕业可能还得规培两年,只是住院医师,等你考主治医师职称后,收入就上来了,四十以后副主任,主任医师后,才是巅峰。张雪峰不是说过,家里孩子考医学生,就要做好35岁前都要父母补贴的准备。
好高啊
企业咋跟大夫比啊。
奖金五万多
过20年,人家年薪200万,同期硕士在跑网约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