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4月16日消息,4月13日-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办。期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发布《释放服务消费潜力——2025年中国消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创历史新高,预计到2030年占比将突破50%,正式迈入服务型消费社会。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红星资本局等媒体采访时指出,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重在“投资于人”。“从人的需求出发,促进投资结构转型,这更为重要。”他建议,拿出百万亿投资用于此,要通过“投资于人”使得服务型消费成为主导性消费,使消费成为我国未来1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迟福林 主办方供图
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达46.1%
占比达到历史高点
报告指出,2024年,服务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6.1%,占比达到历史高点。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突破1.3万元,同比增长7.4%,较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大领域支出合计占比达34.41%。
信息消费、人工智能、小众消费等新消费兴起。尤其是DeepSeek推出后,全社会掀起人工智能的应用高潮。2024年京东“双11”数据显示,AI类产品成交额最高增幅达10倍。
报告强调,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矛盾已转向服务消费潜力未充分释放。为此建议“十五五”规划将服务消费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系统部署,重点推进以人为中心的结构性改革。
课题组提出十万亿级“投资于人”方案,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医保并轨、高中义务教育普及等关键问题。同时建议实施“居民收入倍增”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通过服务领域扩大开放、监管体系改革等举措释放消费潜力。
专家建议“投资于人”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迟福林在会上指出,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重在“投资于人”。
迟福林认为,在传统投资增速下滑的同时,服务消费如教育、医疗、养老、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初步测算,全面“投资于人”,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80万亿-10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迟福林建议,要通过“投资于人”使得服务型消费成为主导性消费,这是未来10年我国经济实现4%-5%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消费成为我国未来1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若以百万亿“投资于人”,将充分释放14亿人的消费潜力,并将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
迟福林说,应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拉动消费、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落脚点。他认为“投资于人”应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工业创造供给,城市创造需求,新型城镇化是消费的最重要载体,这方面还有很多进步空间,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满足人民们在城市工作生活需要。”
迟福林还建议,要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投资于人”中的重大作用。比如拿出10%-15%的比例用于改善民生,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以及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中,国有资本都可发挥特殊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世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